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32例护理体会

2011-02-11 13:13周凤梅印红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7期
关键词:脑炎口病病毒性

周凤梅 印红兰

(苏北人民医院新区分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这种肠道病毒包括20多种。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其中A组的16和71型的最为常见。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偶见成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临床以发热、手足口及肛周出疹为特征。该病如没有并发症则病程较短,预后较好。若并发病毒性脑炎、心肌炎等则病程延长,病情重甚至危及生命。

现将我科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20日收治的32例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均为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病例[1]其中男19例女13例,发病年龄最小的5个月,最大的9岁。1岁以内的5例。1~3岁15例,4岁以上12例。患儿口腔、肛周、手足部掌面可见芝麻至豌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白色疱疹。3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电图异常并伴有高热、易惊、颈部抵抗、肢体抖动。给予利巴韦林、蒲地兰消炎口服液、赖氨酸肌醇维B12口服液、维生素C、痰热清等抗病毒和退热治疗;甲基强的松龙10-15mg/kg 治疗,3d后逐渐减量;人免疫球蛋白1g /kg/d 静脉滴注,连续3d;20%甘露醇0.5~1.0g/(kg·次),每4~8h注射泵推注,根据病情调整用药间隔时间及剂量。经过降低颅内压等对症治疗后,患儿皮疹消退,血常规、心电图及脑电图均正常,无神经系统症状。所有患儿住院治疗7-15d痊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9.5d。

2 护 理

2.1 观察病情

2.1.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糖、血氧饱和度 每4h测量体温一次并记录。38.5℃以上为预警指标,要高度警惕。指导并协助患儿家长多喂水,温水攃浴、头部使用降温贴、冰袋置于大血管处等进行物理降温。39℃以上的同时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尽快使体温降至38℃或以下,以保护脑细胞,降低脑的耗氧量,阻止病情进展[2]。若出现体温与心率不成比例,提示可能并发心肌炎,如果怀疑并发心肌炎时,每1~2d监测血清心肌酶谱,对患儿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的变化,认真观察并识别心律失常的类型[3]认真监测血糖的变化,常规测随机血糖>7.7mmol/L者每4h测一次电脑血糖,>9.0mmol/L为预警征兆,每2h测一次,根据医嘱及时应用胰岛素治疗。

2.1.2 观察患儿末梢循环状况

进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测试。方法:指压患儿甲床,放松后观察血流恢复情况,时间超过3s为循环较差。末梢循环差,四肢发凉者给予热水袋保暖,注意温度适宜,防止烫伤。如有四肢末稍凉,皮肤发绀等提示病情危重,及时转重症监护室,积极抢救。

2.1.3 密切观察患儿神经精神系统症状

注意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易惊、嗜睡、肢体无力、肌 阵挛、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受累情况,若患儿哭闹明显或伴有拍头抓发等动作、睡眠过多、肌阵挛频繁或伴有肢体抖动、走路不稳等都提示病情较重,及时通知医师,早期干预、阻止病情进展[4]。

2.2 口腔护理

患儿的口腔黏膜疱疹易破溃形成溃疡并疼痛,进食时尤甚,影响患儿情绪和进食;继发细菌感染时,遵医嘱常规给予口腔护理,每日3次,以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促进溃疡面愈合。措施有:①食物保持温凉,每次进食后都要清洁口腔,帮助患儿用无菌生理盐水漱口,婴幼儿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②蒙脱石散粉用醋调糊外涂,2次/d;③对口腔内疱疹破溃疼痛引起哭闹烦躁的患儿,进餐前15min可遵医嘱给予2%利多卡因涂抹患处,以减轻局部疼痛;④对于口腔溃疡较重的可用康复新漱口或口服。口腔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仔细观察口腔黏膜溃疡及其改善情况。

2.3 饮食护理

给予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羹,要保持营养均衡,少食多餐,食物宜温和、无刺激性。

2.4 皮肤的护理

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无碎屑。患儿穿宽大、柔软、棉质衣物,剪短指甲,避免抓破皮肤导致感染,不用香皂、沐浴露洗澡,水温不宜过热,臀部皮疹者及时清理大小便,遵医嘱以六神胶囊粉,用少量生理盐水调成糊状涂布于皮疹处,3次/d,有皮肤破溃处应避开破溃处,避免继发感染。

2.5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口腔疼痛、头痛等刺激以及陌生的病房环境导致其产生恐惧心理,常表现为哭闹不安,不能配合治疗和护理,因此,护士应做好入院介绍和心理护理工作。根据患儿的性格和年龄特点,给讲故事,做游戏,多爱护体贴患儿,取得患儿的信任,以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紧张心理,避免哭闹,争取配合治疗并保证休息,睡眠,同时积极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消毒隔离知识。

2.6 脑炎的护理

脑炎患儿会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密切观察并记录呕吐次数、呕吐物颜色、量及性状,若伴有头痛、高热、颈部抵抗、易惊、易烦躁、睡眠不安应警惕病毒性脑炎。应注意观察患儿意识、瞳孔、颅内压等神经系统症状,做好体位的护理,抬高床头15°~30°,以降低颅内压,出现呕吐时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防止误吸,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应用甲基强的松龙、人免疫球蛋白、20%甘露醇、呋塞米等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酌情应用镇静剂使脑细胞得以休息,促进脑细胞的修复。

2.7 消毒隔离

病室和隔离区以10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拖地和喷洒,消毒剂擦拭或浸泡玩具、床旁用物等,被褥日光照射6h以上,不宜浸泡的物品用紫外线照射1~2h,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30~60min,以保持空气新鲜。定时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空气消毒1h以上。患儿的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用5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浸泡1h后倾倒于指定地点,与患儿接触过的人员规范六部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每个病室配备快速手消毒液,并教会家长使用方法。患儿隔离直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疱结痂,一般一周左右。

3 讨 论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手足口病至今尚无疫苗可以预防,也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护理主要是密切观察颅内高压的症状,定时鉴测体温。本组32例病例均治愈出院。这说明对于手足口病合并脑炎而言,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5]。通过实践,我们认为消毒隔离是治疗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危重患儿病例发生的关键。对每一个患儿病情观察要及时,护理到位是治疗的必要过程。只有正确评估病情,细致观察并给予早期干预,就能有效地减少手足口病致残或死亡,进而有效地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作者认为对于口腔溃疡较重的早期使用康复新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S].2008.

[2]李伟,贾延敏.小儿手足口病58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5):83.

[3]胡雪元,叶玲.63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护理实践与印象,1009,6(8):64.

[4]蔡云娥,姜慧敏,戴洪涛.7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7):85.

猜你喜欢
脑炎口病病毒性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