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医院产房工作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2011-02-11 13:13李若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7期
关键词:锐器产房针头

李若霞

(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15)

传染病医院产房工作人员由于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及接触的产妇大多数为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产妇,日常工作中存在多种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下面就此方面的问题作一初探,并提出一些防护措施。

1 职业性危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

由于产房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羊、.恶露等,从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受感染的机会很多,如胎儿娩出或胎盘娩出过程中,会有大量羊水及血液喷溅,若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发生皮肤黏膜暴露。有资料表明,眼、鼻、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和体液而感染AIDS的机率为0.1%,皮肤暴露感染AIDS的机率为0.1%,暴露含HBV的血液或体液的感染率为6%-30%。

1.2 化学因素

产房是特殊的工作环境,相对密闭,存在各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因素。工作中运用大量的化学消毒剂,对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分泌物,工作场所的物品、器械、操作台面、空气进行定期消毒,常用消毒液如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都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可导致值班人员头痛、鼻炎、哮喘,还可导致孕期工作人员胎儿畸形、流产等,另外长期值夜班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机率比普通女性高8%~60%。

1.3 物理因素

对传染病医院产房工作人员构成职业危害的物理因素主要是针头及锐器刺伤,在我们医院分娩的产妇有2/3患有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这些都是通过血源性传播的疾病,我们在接产过程中或进行各种注射时可因产妇不配合或操作不慎而被针刺伤。有研究表明,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另外我们在接产时保持侧屈的体位引起腰背部疼通,颈椎.腰椎病也相当普遍。

1.4 心理因素

产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可预知需紧急处理的事件,如:经产妇宫口开全急诊入院、分娩过程中发生胎心变化、羊水栓塞、新生儿窒息抢救的危机情况,这些都会对产房工作人员的心理造成很大压力,研究证明大约有1/3的产房工作人员有较明显的精神和心理障碍,随着产科服务模式的转变,社会对产房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他们还会受到来自人际关系、晋升、评比外出进修及家庭等诸多问题,这些都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疲惫感。

2 防护措施

2.1 为了避免生物感染,孕妇入产房待产前必须了解孕妇的病史,对阳性患者做好防护准备,加强防护用具的使用,在接触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时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接产过程中做好各项防护,接产人员应戴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帽子护目镜或面屏,戴双层无菌手套,穿一次性防渗透性能手术衣,穿一次性过漆防渗透鞋套或胶鞋,产房门口铺一块用2000mg/L的消毒液溱透的垫子,减少因工作人员进出造成的交叉感染。产妇分娩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应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有专人负责回收处理。若有血液或羊水喷溅到眼睛或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局部。

2.2 产房应定期开窗通风换气,空气消毒,每位产妇分娩后进行终末消毒,包括地面.桌面.产床.操作台面等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剂浓度要配置准确,现配现用,不可浓度过大造成浪费和对人体的危害,空气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min。

2.3 避免针刺伤或锐器刺伤,产房工作人员应规范操作程序工作中认真细心,小心谨慎,熟练各项技术操作流程避免利器针头刺伤皮肤黏膜,针头锐器使用后立即放入专门的容器内,禁止将使用后的枕头复帽,给不合作的产妇进行操作时最好有他人协助。针头或锐器刺伤后要立即挤出残血,清水冲洗,碘伏消毒伤口,留取血样,对HIV阳性者,需在24h内用上抗HIV药物;对HBsAg阳性者需在24h及一个月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同时皮下注射乙肝疫苗,立即上报感染科。

2.4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防止身体疲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工作之余培养良好的个人兴趣爱好,多与朋友沟通适当宣泄不良情绪,同时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应激能力。

猜你喜欢
锐器产房针头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感动!6岁男孩产房外坚守妈妈生产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产房仔猪寄养探究
产房外的此岸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