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三兄弟的“蓝海”战略

2011-02-12 07:50
当代党员 2011年2期
关键词:潼南蔬菜基地蓝海

林 晖

从房地产业转战蔬菜种植业,这是他们发现的第一片“蓝海”。

以直销模式,把利润死死地抓在了手中,并进一步把种菜事业产业化,他们正不断挖掘新的“蓝海”。

新“蓝海”的呼唤

2008年9月,潼南琼江河畔罐坝村。

一台台挖掘机、推土机在田野里来回穿梭,一条条田埂被推平,一片片土地被翻碾。

好奇的村民站在田埂边上。

“他们是进村挖宝的?”

“他们是要修别墅吗?”

谜底被揭开——三个城里来的房地产老板要在这里种菜。

2007年8月,房地产老板姜凤明参加了市里组织的一次企业家投资培训讲座。

授课教授关于生态农业前景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他。

“下乡搞规模种植,‘蓝海在菜园里。”姜凤明跟合作打拼多年的两位兄弟李国权、彭郑江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

“大哥,你走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三双有力的手紧握在一起。

经过考察,他们看中了有“西部菜都”美誉的潼南,并选择将罐坝村和朱家村作为主战场。

市场化抉择

流转土地、修公路、买种、育苗育土……三兄弟重新当回农民,建起了5000余亩的蔬菜生产基地。

2009年春季,第一茬蔬菜上市了,每天上市量达200吨。三兄弟满心欢喜,以为会卖个好价钱,但事与愿违——中间商见三兄弟的蔬菜供应量大,想方设法地压低收购价。

5000亩的菜园子,产量达到一万吨,每斤蔬菜都少三两角钱,加上损耗打折,三兄弟不仅赚不到钱,还倒贴了。

在房地产行业轻车熟路的三兄弟,沉默了。

“去探探市场!”大哥姜凤明建议。

火速动身,三兄弟来到重庆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盘溪蔬菜市场。在这里他们发现,种菜的比不上卖菜的,中间商赚取了大量利润。

“必须减少蔬菜基地和消费者之间的流通环节。”三兄弟达成共识。

他们在重庆主城成立蔬菜配送公司,实行直销模式,直接给超市、酒店、大型餐饮店供货。

后来,他们的新鲜蔬菜被直接送进了永辉、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和陶然居这样的餐饮企业,甚至还远销吉林、辽宁等地。

“这样,每年一亩地的利润就可达到2000元,5000亩就可达到1000万元。”姜凤明说。

下一片“蓝海”

“只做新鲜蔬菜的运输贩卖,利润还是很低。”三兄弟并没有满足于现状。

如何寻找下一个“蓝海”?

三兄弟去了全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学习考察。

寿光蔬菜的高度产业化让三兄弟印象深刻——“要提高各环节科技含量,加强蔬菜加工体系的建设”。

三兄弟开始频频往市农科院、西南大学、国家节水灌溉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奔波。

通过专家的可行性研究后,三兄弟又有了一次大手笔——投资4000多万元,在菜园子推行机械耕作、蔬菜嫁接、工厂化育苗、钢架大棚蔬菜、地膜种植、喷灌和滴灌等现代农业技术,实现了季节、品种的无缝连接生产。

一個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重庆市无公害蔬菜基地”于一身的“蔬菜王国”雏形初现。

缓缓流淌的琼江玉带缠绕,一望无垠的蔬菜基地碧“波”荡漾。

放眼眺望,蓝天如洗,远山如黛,三兄弟伫立江畔,雄心勃勃地谋划着他们的未来。

“我们将投资2.8亿元,在潼南工业园区征地120亩。”姜凤明说。

届时,那里将建成集蔬菜科研、果蔬深加工、保鲜冷藏、物流配送、检验检测等于一体的基地和观光农业接待中心。

一条“从土地到餐桌到观光休闲养生”的庞大产业链即将成型。

“力争五年内成为重庆第一个种菜上市的企业。”三兄弟雄心勃勃地说。

猜你喜欢
潼南蔬菜基地蓝海
潮玩市场下一个“蓝海”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抗疫阻击战告捷
重庆潼南:就业精准扶贫让贫困户端上“铁饭碗”
微型农场 未来农业新蓝海
治未病爆发 大健康将成未来蓝海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现场
创新未必非寻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