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开发水能资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2011-02-14 08:29田中兴
中国水利 2011年8期
关键词:水能小水电电气化

田中兴

(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100053,北京)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过度的资源、能源消耗和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人类生活环境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加强水能资源管理,积极发展水电,大力发展农村水电。这对加强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清洁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它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顺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方式。

我国的能源以煤炭为主,多能互补,能源结构受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约束。2009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31亿t标准煤,其中煤炭占69.6%,石油占17.5%,天然气占3.8%,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仅占8%。我国煤炭消费量占世界煤炭消费的42%,煤炭消费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0%,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则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2000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2%,同期电力消费年均增长超过11%。目前,我国人均用电量不到韩国、日本的 1/4,不到美国的1/5;我国人均发电装机容量0.67 kW,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3,电力需求和增长潜力很大。要实现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目标,一次能源需求将达到45亿t标准煤左右。尽管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来降低消费强度,但能源供应仍然需要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从能源总量看,我国既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也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从长远看,煤炭仍将是我国长期的基础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很大。能源问题将成为我国低碳转型道路上的一大约束。

要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不排放CO2或者排放量极小的低碳产业是重要的发展方式之一,这就要鼓励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水电作为低碳、清洁、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在化石高碳能源储量日益减少、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将越来越对人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也势必成为实现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

二、加快水能资源开发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

水能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能源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日益加剧,世界各国普遍优先开发水电,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水力发电满足了全世界约20%的电力需求,发达国家水电平均开发程度在60%以上,挪威、美国、日本、瑞士均在80%以上,有55个国家以水电供电为主,其中24个国家超过90%的电力来自水电。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国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5.42亿kW,年发电量2.47万亿kWh,是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常规能源资源。2010年年底,全国水电装机达2.1亿kW,年发电量6800多亿kWh,按装机容量统计,开发程度不足40%,按发电量统计,开发程度不足3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开发潜力巨大。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要实现这一目标,按照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一半以上的非化石能源要靠开发水能资源来完成,今后10年需新增水电装机1.3亿kW。水能资源是目前可再生和非化石能源中资源最明确、技术最成熟、最清洁和最经济的能源,我国目前水电规划、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等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完全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的条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快开发水能资源将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科学有序开发水能资源

我国水电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与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利益的关系,努力消除水能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认真解决好移民问题,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安全,统筹水资源综合利用。

一要科学编制规划。水能资源开发规划要服从流域综合规划,统筹协调好发电与防洪、供水、灌溉、航运、生态环境等的关系,科学合理确定开发方式和开发程度。

二要加强资源管理。完善建设审批、核准程序,杜绝以批代审,权责分离,强化规划约束,严格规划同意书、取水许可等开发许可程序,实现有限、有序、有偿开发水能资源。

三要做好生态保护。要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快开发。严格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服从水资源调度和管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制和生态补偿机制。

四要促进农民受益。水能资源开发应充分照顾当地农民利益,积极探索农民入股水能资源开发等创新做法;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和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

五要搞好移民工作。要按照相关法规政策安置好移民,因地制宜创新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使移民的长期生产和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实现“移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六要强化安全监管。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和监管主体,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相结合,建立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监管机制,确保监管到位,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公共安全。

七要加强政策支持。要从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体制改革等方面入手,给予水能资源开发以政策支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理顺电价形成机制,实现同网同价。

四、充分发挥水能资源开发在服务“三农”中的作用

我国农村水能资源点多面广,星罗棋布,广泛分布于1700多个山区县,技术可开发量1.28亿kW。多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带动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山区群众的努力下,以小水电为主体的农村水电得到了快速发展,总装机达到5800多万kW,年发电量2100多亿kWh,使占全国1/2的地域、1/3的县和1/4的人口用上了电,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小水电为主体的农村水电是国际上大力提倡、积极扶持发展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它规模小,结构相对简单,发供电成本低,群众办得起、管得好、用得了,是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重要民生设施,是开发性扶贫工程。目前,农村水能资源开发潜力还很大,要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积极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启动增效扩容改造试点,搞好农村水电配套电网改造升级,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1.积极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七五”至“九五”期间,以开发农村水电为主,全国共建成了653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基本覆盖了全国农村水能资源丰富并以农村水电供电为主的县。“十五”“十一五”期间又分别建成了409个和412个标准更高的水电农村电气化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对于加快农村水能资源开发,提高农村用电水平和应急供电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节能减排,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引导农村水能资源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加快农村电气化进程。规划建成300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和一批水电新农村电气化乡村,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515.6万kW,解决81万无电人口、228.4万缺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2.广泛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

党中央、国务院从保护生态、解决农民生活燃料问题的战略高度出发,决定在退耕还林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内农村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由国家补助建设小水电站,低价供电给当地农民,让农民用电做饭、取暖不再砍树烧柴,保护森林植被,温家宝总理亲自将其命名为“小水电代燃料工程”。

2003年起,水利部组织在全国开展了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和扩大试点建设,2009年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全面启动,项目遍布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2010年年底,累计开工建设260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可新增代燃料装机50多万kW,可使200多万人实现小水电代燃料,告别祖祖辈辈上山砍柴、烟熏火燎的日子,过上现代、文明、健康的新生活。

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温家宝总理在小水电代燃料试点总结报告上批示“经验宝贵,印发各地参考”。回良玉副总理批示,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赢,是山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目前,《2009—2015年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划》正在全面实施,规划7年内在全国24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43个县(市),建设小水电代燃料项目1022个,170万户 677万农民实现小水电代燃料,保护森林面积2390 万亩(159.33 万 hm2)。

3.搞好农村水电配套电网改造工程建设

为改善农村用电条件,1998年以后国家相继实施了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县城电网改造、中西部农网完善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大规模农村电网改造提高了农村供电质量和水平,基本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随着农村用电需求的增长,电网供电能力出现了新的不足。作为农村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水电配套电网在解决农村用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上一轮农网改造过程中,改造面偏低,2010年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农村水电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应该同步加快实施。我们相信,通过3~5年的努力,农村水电配套电网供电能力和水平将上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水能小水电电气化
PPE见解:新平台是实现产品阵容电气化的重要一步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约稿(征稿)函
云南:广大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 运能大幅提升
中老铁路两国同步架设电气化接触网第一线
第三章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农村小水电
第三章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水能
第三章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水能
水能生火
含小水电配网电压分析及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