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模式下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途径的研究

2011-02-17 20:38高玮玮刘鲁庆顾正磊胡源远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7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本科生

高玮玮 刘鲁庆 顾正磊 胡源远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15021

学分制模式下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途径的研究

高玮玮 刘鲁庆 顾正磊 胡源远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15021

国内高等学校正在全面推进学分制教学改革,改革势必要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当今社会急需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要与社会需求接轨。本文根据相关理论结合长期在高校实践一线的经验体会探索了一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大学生;学分制;实践创新能力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分量、学习成效并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从本质上看,学分制是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弹性教学制度,它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是在高等学校探索实行学分制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中面临很多硬件软件方面的问题,探索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实践创新途径迫在眉睫。

一 、学生主体意识教育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同一个专业中所有学生,不论能力高低、兴趣爱好异同,其教学计划是一样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学习规定的内容,其中实践教学环节也是统一的,学生不需要自己去设计选择实践创新课程。但是,实行学分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几年来发现,很大部分同学在实践创新意识不强,对相应的课程少选,甚至不选,学校开设的创新实践系列讲座等活动也无人问津,更不用说在课余时间参与到实践创新中去了。

另外一方面,现在大学生主体已经是90后,在中学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在家是独生子女,很大部分学生的自律性还不够,而学分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很小,容易使学习组织松弛。所以,在学分制模式下,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意识教育,这是首要前提,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推进。

二、整合资源,搭建大学生实践创新的平台

在工科学生中开展实践创新,硬件平台少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首先,成立中心实验室,传统实验室按照学科设置,学生使用只能按时按点,这样很明显不能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只有整合全部实验室,成立中心实验室,统一管理,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制度,才能全面地、有效地面向学生。

其次,教师科研团队面向学生开放,科研团队一般研究内容体系完善,方向明确,团队负责老师要有目的性吸收大学生参与其课题研究,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师科研团队里做科研助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兴趣有很大帮助。

三、多渠道开展实践创新活动

第一,项目推进。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在1969 年率先开展了本科生科研工作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简称UROP),这一计划将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用一定的学分进行计量,学生取得的这种学分称之为科研学分。我国清华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是国内最早试行创新学分制的高校,这两所大学先后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创立了大学生科研基金和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简称SRT),学生参加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并取得一定成果,可以获取一定的创新学分。

学校必须设立专门的学生科研基金,教务部门要出台相关结题并取得学分的规定,加大学生的科研项目的推进。如目前在国内许多高校正在推行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创业计划”、“‘挑战杯’竞赛”等。

第二,科技竞赛。各学科的科技竞赛国际国内的非常多,学校要结合自身的软硬件条件,选定部分作为学校必须参加并确保有专门竞赛经费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对获奖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分。学生管理部门要设立专门机构发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第三,暑期社会实践。暑期社会实践是团中央推出的一种非常好的实践活动形式。引导学生预先踏足社会,培养出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教育”向纵深发展,也让平时的理论学习有付诸实践的机会,同时也让同学们为以后的工作垫下基石。高校应该认真组织这项活动,分学科制定考核评价体系,不能仅停留在表面宣传上,要落到实践过程中去,使得学生真正培养了实践能力。

第四,校企合作。高等学校现在提倡开门办学思想,高校也有服务地方经济的义务。学生能够进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学习,对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高校要积极联系校友会、地方政府等部门,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企业基地。组建专家教授队伍担任指导老师,在教学计划中相关课程的实践环节可以直接放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教学。

第五,本科生导师制度。本科生导师的作用主要应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全体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及对学生学习途径和方法的指导;二是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分制模式下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度更有利于学生的管理,通过导师的身体力行的直接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高校学分制的全面推进势在必行,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社会用人的要求,高等学校要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培养社会经济建设的全面人才。

[1] 乔玉香, 安立龙.高校实施创新实践学分制的意义及策略[J].高教论坛.2010,(6)

[2] 乔玉香,胡章.关于地方高校实施创新实践学分制的几点思考[J].教育管理研究.2010 ,(4)

[3] 于凤云.关于我校实施学分制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8,(3)

高玮玮,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是苏州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立项课题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7.146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本科生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