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学生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

2011-02-18 23:38王天宇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团委共青团干部

王天宇 崔 剑

(宁波工程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高校共青团工作面对是具有较高文化知识修养的青年群体,是全团工作的重点和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共青团学生干部作为高校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老师和广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和校园文化的重要塑造者。随着本科高校的扩招,高校学生规模日渐庞大,高校团委老师的工作量激增,很多情况下都是三、四名团委老师面对全校一万多名团员青年,因此,组建一支工作能力强、效率高的高校共青团学生干部对于做好高校团委日常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作为高校团委,培养学生,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是其本职工作,在管理培养学生干部的同时,高校团委也应很好地履行它们育人的职责。

一、高校共青团学生干部的特点与不足

从笔者所在的宁波工程学院来看,共青团学生干部主要来源于校团委、学生会以及社团联合会的学生干部,他们大部分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特点明显:首先是富有激情与活力,他们来自各学生团体,热情参加各类竞赛,大型会展活动,晚会等,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充满干劲,活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其次是个性张扬,性格外向,表现欲望强烈,他们易于沟通,具有亲和力,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提建议。共青团内学生干部优点突出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共性问题。

1.责任意识。当前学生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责任意识缺乏。所谓“责任意识”,就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其主观思想和实践行动符合社会的要求和社会规范。现在很大一部分学生干部竞选前热情很高,但选上后普遍缺乏责任意识,常常遇到困难就推脱责任,有的干不上一届就以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辞职,使得整块工作十分的被动。

2.务实精神。共青团学生干部一般会组织很多有影响力的活动,但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干部只知道把活动做的好看,做的热闹,相互之间比的是到场人数的多少、嘉宾职位的高低,而不注重活动本身对学生的教育意义,这样导致了许多工作流于形式而无实质内涵。

3.团队意识。90后共青团学生干部缺乏一种对团队组织的忠诚感,社会上个人主义的影响,使他们对忠诚不太感兴趣,而是以个人和个性作为追求和崇尚的目标。他们的父母也会自觉不自觉地鼓励他们做出体现个性的行为,而不是对团体做贡献。这一点在团内许多学生干部身上也反应了出来,很多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缺乏全局观、团队观,学生组织中的各个部门也缺乏有效的协作联系

4.创新性。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与动力,学生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但是当前很多共青团学生干部完全是按照以往的学生工作经验来做的,缺乏创新,缺乏一定的规划和指导,做工作时拍脑袋决定,想到什么做什么,做到哪里是哪里。

二、共青团学生干部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宁波工程学院团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干部模式的创新实践,主要体现在管理理念,系统培养,实践教育三大方面。

学生工作千头万绪,学生干部的工作更是复杂。高校团内学生干部主观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固然重要,但是他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学校团委的关心与支持,因此破除陈旧的用人观念,树立全新的人才管理观,建立、健全一套公正、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管理机制是优秀学生干部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

改变学生干部的管理理念,在学生干部管理中我们要杜绝只用不教的思想,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让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中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使用中培养学生,让学生工作成为学生干部的第二课堂。

对学生干部的培养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培养体系。学校团委围绕提高大学生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研究制定了共青团学生干部系统培养计划。自2008年以来,校团委启动了“青年领袖培养工程”和“新晋力量培养工程”,以建设宁波工程学院青年主流价值体系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育人”的主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通过“组织”与“活动”两大抓手,培养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青年骨干,成为不同领域、不同学生群体的核心和青年领袖。学生领袖培养计划采用研习营培训模式,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实训、调查研究、挂职锻炼等环节,使学员坚定信念、扩大视野、铸炼品格、提升能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是完善考核选拔体系。对于新进的学生领袖培养计划的学院,校团委制定了科学、严密、合理的选拨人才方案,通过严格笔试、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16PF心理测验等程序进行初选,择优选拔。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实践培养计划。一年期满后,由学校团委和导师共同对学员实践情况进行考评,并择优颁发“研习营优秀学员”的荣誉证书。通过完善个性化的学生培养考核选拔体系,使学生领袖培养走向系统化、规范化轨道。

二是创新培训教育模式。构建了政治理论、创新实践、文化素养、参观学习、对外交流、素质拓展训练、实践锻炼等环节组成的培训体系,突出社会调研和实践锻炼等环节,强调理论结合实际。校团委每年都开设校级共青团理论调研课题,由团委老师、分院团委书记牵头,带领学生骨干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切实的将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运用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中去,记录整理并以论文形式结题。

三是形成合作培养机制。校团委邀请了100多位地方领导、优秀校友、企业家、学者、新闻工作者担任实践导师和理论导师,向学生讲述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解读以及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工作方法,其中新闻骨干培训自开设以来,邀请了多位文字摄影记者为学生干部讲解策划大型活动,写新闻稿等的技巧,有力的提高了学生干部的宣传能力;今年春季学校还与海曙区教育局,区科协,团区委合作启动了“梦想导航,雏鹰飞翔”中小学校外科技辅导员计划,派出优秀学生干部赴海曙区各中小学校担任校外科技辅导员,共同培养青年干部和青年人才,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丰富自己。

理论与实践犹如鸟之双翼。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干部不断创新,在积累中体现其价值。让学生干部走出校门,了解社会最新动态,并促使其将理论所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强化他们的全局意识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对突发事件也会更加的熟练。一直以来,宁波工程学院都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全员化参与、课程化改革、团队化运作、项目化管理、学分化考核”的工作思路,连续多年被省、市团委授予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2011年全校学生通过创新社会实践行动网站进行网上申报、网络评审,共有361支社会实践团队,其中42支校级重点团队,100支院级重点团队,4000余名学子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涉及“寻访红色印记·聆听历史回响”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寻访革命根据地活动、“践行科学发展·引领社会先行”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活动、“构筑文明城市·倡导社会和谐”协助宁波争创文明城市三连冠实践活动、“莘莘宁工学子·描绘梦想蓝图”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活动、“流动少年宫”—暑期青少年安全自护专项志愿服务行动、“建美丽新农村·展和谐新面貌”大学生新农村建设活动六大系列,涉及内容以及区域非常广泛,有远赴台湾调研先进机械制造业形成及运营机制,也有深入祖国西南调研四川灾后重建工作等等,践覆盖面之广、调研程度之深、组队数量之多都创造了学院历史之最。“暑期社会实践”行动的大力开展不仅使学生干部们在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完善了自己的综合素质,让他们亲身感受自身的差距,更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忧患意识和务实意识,克服了部分学生干部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缺乏的缺陷和浮躁情绪,引导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条件、环境、素质和主观能动性的不同,既重视共性教育,又重视个体发展的差异,给学生创造自主发展的空间。

二是要制定科学的团干培育规划。针对当前和今后社会发展趋向,重点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精神教育,帮助他们培养奋发进取、艰苦奋斗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对自我发展负责的意识,提高自我科学规划和科学发展的能力。

三是要强化团干的理想信念。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团干部是大学生群体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否过硬,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四是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育和强化。大学生团干部将来的职业发展,往往是后来者的榜样,其引领作用不可小视。在工作中要多采用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验证式的方法,让他们在最直接的体验和最广泛的参与中得到锻炼与考验。要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提高思想境界,增长知识才干,增强辨别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共青团内学生干部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研究、实践以完善其机制,努力使团内学生干部培养机制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确保学生工作在新的时代更有生机,更有活力。

猜你喜欢
团委共青团干部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高校团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名单(共三百一十二个)
关于如何做好企业团委工作的思索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