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几点认识

2011-02-19 03:50红,景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两岸关系和平大陆

刘 红,景 艳

(1.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101; 2.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福建 福州 350001)

一、推进“经济两化”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理论和政策指引下,两岸政治互信不断累积、对话机制日益健全、“三通”全面实现、《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并落实。如何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经济合作制度化(以下简称“经济两化”)提上了议事日程。

(一)“经济两化”与ECFA

两岸深化经济合作,实现“经济两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也是大陆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台湾经济摆脱困境、加快转型和升级的必要途径。马英九早在竞选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时,就提出了签署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设想,就职后多次重申这一建议[1]。这一建议得到了大陆的积极响应。自2009年初起,两岸就此议题进行协商,协议名称定为“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从2010年1月起,海协会和海基会连续举行五次“《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专家工作商谈”。6月29日,两会第五次工作商谈时正式签署ECFA,并且同意共组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负责后续磋商。

ECFA的目标是加强和增进双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逐步建立公平、透明、便利的投资及保障机制。为此,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实质多数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的服务贸易限制性措施,提供投资保护,促进双向投资,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交流与合作。

(二)ECFA的功能和影响

2011年1月6日,根据ECFA的安排,也为了更好落实ECFA,海协会与海基会换函通报“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成员名单,海协会副会长郑立中与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任会议召集人,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与台“经济部次长”梁国新任首席代表。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的成立,有助于推进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合作制度化。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功能:一是有利于两岸政治互信的累积与巩固。在早期清单的落实、后续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步消除三十余年来严重阻碍两岸经济往来的政治障碍、关税壁垒和贸易制度。这种经济上的互信成为两岸社会互信、政治互信的基础。二是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巩固与发展。和平发展需要“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军事”四大支柱来支撑,如今ECFA作为第一根支柱已经建立,为其他支柱的建立打下最为重要的基础,为下一步实现文化、教育、卫生、环保、能源等领域的交流正常化、机制化和制度化树立了典范。三是有利于两岸“心灵通、感情通、命运通”。两岸“从这次ECFA的谈判过程,学习到如何面对对方的社会,也促使双方社会展开了面对面的接触”[2],有利于两岸社会各阶层、多面向、全方位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于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四是有利于引导台湾民意。“经济两化”带来的经济效益,使得两岸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多,可以逐步改变台湾同胞对大陆的负面观感,逐步减少台湾同胞对大陆的误会和敌意。

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符合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是有利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根据ECFA,两岸经济界可以通过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进行更高层次的制度设计和战略规划,抓住两岸经济的整体优势,进一步拓展两岸合作的层次和领域,“经济两化”让建立不同经济领域和行业的合作机制成为可能。二是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两岸互补、互利和互惠优势。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两岸各自的产业调整尤其是发展新兴产业势在必行。ECFA可以促进新一轮企业结构调整,拓展新的合作空间,积极推进功能性合作平台、扩大企业间的项目合作。三是有利于两岸共同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两岸“经济两化”可以进一步谋求两岸各自利益最大化,提高各自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抗风险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两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能帮助台湾尽快摆脱经济边缘化的局面。四是有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台湾进入早期清单的货品有539项、138.4亿美元,占台湾对大陆出口16.1%,台湾有2.3万家中小企业和42万劳工受惠[3],产值最少增加新台币千亿元[4]。ECFA对台湾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至少在0.5个百分点以上,马英九则认为有提高台湾 GDP 1.6%至1.7%的效果[5],台湾经济增长率将上看8%[6]。

(三)推进“经济两化”应注意的问题

实现两岸“经济两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是在累积政治互信的同时,抓紧落实早期清单和解决后续问题。ECFA只属于框架性协议,在涉及许多产品与市场开放的问题时,仍需要通过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认真对待,妥善解决。如货品、服务业、投资保障、争端解决等具体问题,由资料重新配置带来的产业替代,局部区域、相关产业、部分阶层收益不均,由“投资带动贸易”向“要素合作”转化过程中的贸易不平等问题。二是继续为两岸实现“经济两化”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面对“台独”阵营宣扬ECFA是“亲中卖台”、“牺牲台湾主权”、进行“十年抗争”的论调,台湾执政当局要以台湾经济发展、台湾同胞福祉为重,摒弃“戒恐心理”,以更加积极、开放、务实的心态来看待两岸“经济两化”。三是反击“台独”阵营的抹黑和挑衅。在ECFA的提出、协商、签署、审议和落实过程中,民进党先后发起抵制议题、否定内容、改变审议程序、编造经济危害等四大反对主题。同时,“绿营”还发动“反ECFA公投”。“公投申请”三度被相关部门否决后,民进党和台联党并不就此罢休。对此,两岸同胞要坚决地进行斗争,反击任何干扰和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行为。四是解除部分台湾民众对ECFA的疑虑。对于“经济两化”,台湾部分传统产业从业者存有疑虑,部分中南部农民不理解两岸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此,大陆多次强调“在商谈ECFA时,我们会充分考虑台湾农民兄弟的利益”[7],大陆商签 ECFA 的立场是“可以让利”[8]。仅是早期收获清单,大陆在2011、2012、2013年分别减少税收141亿、152亿、2亿(新台币),从中表现出大陆在两岸“经济两化”上的极大诚意。“经济两化”对台湾经济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大陆扩大ECFA对台湾民意的正面影响力提供了依据。

二、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

如何在巩固和平发展阶段性成果基础上,在落实ECFA过程中,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需要正视和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和平发展过程与和平统一目标的关系

根据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战略,和平统一过程分为“和平发展期”和“和平统一期”,“和平发展”已经成为和平统一前的一个不可逾越的过渡阶段[9]。两者一是不能超越,不同过程中有各自的使命与要求,如果把“和平统一期”的标准与要求,提前到“和平发展期”来贯彻与实现,就会干扰“和平发展期”的工作。二是从现阶段看,和平发展过程比目的更加重要,“和平发展期”的存在,“有利于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于两岸积累互信、解决争议,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进而有利于“和平统一期”的到来。三要克服两种认识误区:一种是认为强调“过程”会忽视“目的”,“和平发展”是“忘记统一”;一种是认为“过程”就是“目的”,大陆是在“急统”。因此,必须强调和平统一的阶段性,现阶段主要是和平发展。

(二)和平发展成果与深化和平发展的关系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丰硕成果,自然引出了和平发展如何深化的议题。从交流交往看,解除不合时宜的政策限制过程已经开始,建立符合双方利益需要的行事规范和机制保障工作任重道远;敌对状态没有结束,“经济两化”的阻力继续存在,两岸民意落差继续存在。从意识形态看,围绕深化和平发展问题,存在两种政治倾向:一种是“政治上受到‘主权流失’、‘亲中卖台’误导,把‘台湾主权’、‘主体性’极端化”;一种是对于经济交流和合作,“存在既期待又担忧的社会心理,既想要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又担心会过度依赖大陆经济”[11]。深化和平发展就是要从观念上、政策上和行动上,拓展更多合作领域,建立更多合作机制,更理直气壮、更大胆地进行两岸合作。在落实ECFA、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后,下一个任务是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确保和平发展的稳步上升趋势和不可逆转性。

(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在“先经后政”的前提下,处理好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是要让政治更好地为经济服务。只有政治条件具备,才能为“经济两化”、为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提供更好的氛围和保障。处理好现阶段政治和经济关系的要点:一是什么是政治?“先经后政”不是没有政治,“搁置争议”不是没有争议。根据两岸关系的性质和矛盾,就政治而言,一类为“和平统一期”的政治,推进和平统一应有的“一中原则”、宪政体制、权力配置和国号等基本政治原则。一类为“和平发展期”的政治,坚持“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等基本政治原则,这是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二是要为政治谈判创造条件。对于两岸政治协商,尽管条件还不成熟,但不能视而不见,消极等待,要积极地创造条件,积累资源[12]。三是要看到建立政治互信的必要性。两岸要通过持续巩固政治基础来确保两岸关系的正确走向,通过不断深化政治互信为两岸交流提供持久不衰的动力。

(四)惠台政策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惠台政策(有人不赞成用“惠”字,但此字确实反映实情,没有更好的替代字)实施以来,为台湾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台湾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问题是在台湾有一些人,声称大陆惠台政策没有让台湾民众得到好处,台湾农产品免税和低税登陆没有让台湾中南部农民得到好处,大陆帮台湾只是让台湾资本家得利,大陆游客游台湾没有带来台湾民众收入的增长,ECFA签署将会损害传统产业和中南部农民的利益。如何客观看待大陆惠台政策?一方面,惠台政策体现经济效益需要时间,也不可能对全社会成员平均起作用。惠台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为台湾经济增加活力和实力,进而促进台湾经济发展,台湾民众则成为经济增长的受益者。另外,惠台政策确实有调整的空间,可以做得更好。

(五)和平发展与台湾民意的关系

虽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断展现,但是,在台湾民意调查中,“认同一个中国、承认是中国人、支持两岸统一、赞成‘一国两制’和同意进行政治谈判”等反映正面立场的数据没有上升。同时,强调“台湾主体性”、在交流交往中确保“台湾优先”、两岸对话是削弱“台湾主权”、台湾需要扩大国际空间、两岸关系走得太快、签署ECFA是“中国控制台湾”等反映片面态度的数据也没有下降。有人把这一现象作为和平发展成果不明显,或者说台湾民意不支持和平发展的依据。如何评判现阶段的台湾民意?首先,不能超越阶段,有些表达正面立场的政见和主张,只有进入“和平统一期”才能正常出现;有些表达片面态度的政见和主张,出现在“和平发展期”并不奇怪。其次,台湾民意多样化是好事,大陆正好相应调整政策,更加顺应台湾民心。特别是要看到民意调查中,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多,赞成两岸缓和的多,认为大陆有善意的多,体会到大陆帮助台湾的多,要求维持现状的多,这就具备了推进和平发展不断深化的民意基础。

三、稳步推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在两岸关系全面改善、ECFA逐步落实、厘清两岸关注焦点和矛盾的情况下,双方的共同任务是稳步推进和平发展进程。

(一)深化和平发展是必然趋势

目前,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因素在增加。从国际条件看,国际间“一个中国格局”越来越稳定,对继续改善两岸关系极为有利。从大陆因素看,“和平发展”已经成为大陆制定对台政策的根本思路和指导对台工作的科学发展观。政策到位,行动积极,强调“平等互利、合情合理、释放善意、好事办好”[13]。从经济条件看,大陆经济继续保持上升势头,为进行两岸经济合作提供了必要前提和基础。从民意条件看,台湾民意经过和平发展实践的教育,对“共创双赢”的目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行为条件看,深化和平发展需要把握好节奏、保持好势头、坚持好方向。大陆强调: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两岸之间的互信,保持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二是要进一步深化两岸的互利合作,推进两岸交往制度化和机制化进程,落实ECFA早期收获清单和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以解决后续问题;三是要进一步扩大两岸各界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四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各项政策措施,使两岸关系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基层民众[14]。

(二)正确对待新任务新议题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基础上,进入良性循环的两岸关系提出了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要求。在扩大经贸交流和人员交流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成为两岸面临的新任务[1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两岸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在发扬光大中华文化的同时,作为心灵的交流,可以凝聚两岸共同意志,增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根据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战略设想,在签署ECFA后的重要任务是两岸协商签订《文化教育交流协议》。

在继续落实ECFA和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的同时,对于政治议题的态度要端正。从政治和经济关系出发,政治议题无法回避。一是政治议题并非对台湾不好。如两岸经过协商签订《两岸和平协议》,标志着作为内战遗留问题的两岸关系全面进入和平发展阶段。结束延续数十年的交战状态,使两岸关系全面正常化,成为双方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二是政治议题不是同意谈判一方的“票房毒药”。和平发展、实现两岸关系正常化,是泛蓝阵营巩固基本盘、争取中间选民的动力。三是《和平协议》不是统一方案。把标志、指导两岸结束敌对状态的《和平协议》,看成是“前期统一方案”或是“统一方案”,这是对《和平协议》性质和功能的误解。《和平协议》只是阶段性协议,更多的是对过去六十余年两岸关系的总结,是对和平发展新阶段的期盼,与完成全面整合的“统一方案”是不一样的。四是政治议题的宣传和启动一定要把握好时机,要争取获得绝大多数台湾民意的支持,联系选举敏感期的特殊性,让政治协商成为和平发展的推动力量。

(三)两岸政治定位的相关思考

影响两岸政治商谈的关键因素,是台湾的政治定位。台湾问题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10]。“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现状。”[16]上述论述准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本质属性和政治定位。沿着“结束政治对立”方向思考台湾政治定位,在现阶段集中体现为:建立在“九二共识”、和平发展、反对“台独”“三大共识”架构上的“一中框架”。这已经成为突破政治难题所需要的政治基础。两岸学者对于两岸《和平协议》,有“应该签署《和平协议》,可以先由两岸学者就《和平协议》进行研究讨论,签署《和平协议》是两岸和平发展中的一环,签署《和平协议》的时机、方式,以及协议之内容性质仍有歧见”等四种看法,但是没有一条是持否定态度。关于一个中国原则,有“一个中国是一个焦点问题,双方在一个中国的立场上没有问题、但现阶段对一个中国的内涵意见仍不一致,对台湾而言一个中国是如何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问题、对大陆而言一个中国是在现阶段如何体现两岸同属‘一中’的问题”等三种看法,只是对一个中国的内涵意见仍不一致[17]。有台湾学者总结说,两岸现在对和平发展、“九二共识”、“一中反独”和两岸现状来自于国共内战有共识,对和平统一、“一中问题”、“一中促统”和用什么方解决台湾问题是南辕北辙[18]。在上述论述中,共识部分是最为重要的基础,现在还没有交集的部分基本属于需要通过谈判解决的问题。因此,破解政治难题的政治条件在逐渐增加。

(四)两岸政治谈判分三步走

两岸应该有一个政治安排。从两岸关系现状看,政治协商有政治互信的基础,有两岸交流的实践,有和平发展的氛围,有长远发展的需求。政治谈判对于两岸来说,都是历史性创举,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现在需要从深化交流、增强合作、政策准备、心理因素、媒体导向和舆论支持等方面,培养两岸政治对话的氛围。与此同时,根据政治谈判的特点展开工作。第一步是“政治喊话”,特点是官民皆宜、议题灵活,形式多样、结论开放,基本上是“各说各话”。“政治喊话”应该是政治谈判的初级阶段,按照各自的政治立场和政策主张,宣传放话。第二步是“政治对话”,特点是接受授权,代表指定、地点协商,议题开放、形式多样,公秘结合、多轨并举,基本上是“同时说话”,但没有结论。“政治对话”应该是政治谈判的起步阶段,按照各自的政治立场和政策主张,互相摸底,开始寻找和已经找到共同点,开始向谈判内容和结论靠拢。第三步是政治谈判,也就是正式上桌谈判。政治谈判三步走为启动这一谈判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关键是看条件是否成熟。两岸已经在20世纪90年代签署8个协议,2008年以来仅是海协会和海基会就签署了包括ECFA在内的15个协议,以两会为主的多种两岸协商平台已经机制化,应该说,走出政治谈判第一步、为第二步做准备的氛围正在形成。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可阻挡,更不容逆转。只要牢牢把握和平发展的主题,共同努力、排除干扰,就一定能够不断强化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好势头,不断开创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1]肖扬.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成为岛内热议焦点[J].两岸关系,2009(3).

[2]赵春山.两岸谈判社会互动的新境界[N].台湾:联合报,2010-06-30.

[3]ECFA签署 马英九:台湾将成石斑鱼王国[EB/OL](2010-06-28).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4]台媒:ECFA效益在岛内发酵“五都”选举蓝营主打[EB/OL](2010 -07 -24).http://www.chinataiwan.org/taiwan/tw_Politics-News/201007/t20100724_1465772.htm.

[5]马英九接受日媒专访称洽谈ECFA是当前最重要课题[EB/OL](2010 -05 -13).http://www.chinataiwan.org/taiwan/tw_Politics-News/201005/t20100513_1368395.htm.

[6]马:ECFA签订 经济成长率上看8%[EB/OL](200-06-29).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7]胡锦涛春节前夕看望台湾同胞:共同开创两岸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EB/OL](2010 -02 -12).http://www.chinataiwan.org/wxzl/zhyyl/hjt/201002/t20100221_1258881.htm.

[8]温总理:因为两岸是兄弟所以让利 依然想去宝岛[EB/OL](2010-03 - 14).http://www.chinataiwan.org/wxzl/zhyyl/wjb/201003/t20100317_1287902.htm.

[9]章念驰:走出两岸关系盲区[EB/OL](2010-04-05).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10]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01-01.

[11]破解政治难题 深化两岸关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06-03.

[12]王毅.坚持正确方向 稳步推进两岸关系[EB/OL](2010-03-16).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13]两岸经济协议协商进展与前瞻[J].香港:中国译论,2010(05).

[14]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向台湾同胞拜年[EB/OL](2010 -02 -11).http://www.chinataiwan.org/wxzl/zhyyl/wangyi/201002/t20100212_1254994.htm.

[15]国台办主任王毅: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EB/OL](2010-03 -16).http://www.chinataiwan.org/wxzl/zhyyl/wangyi/201003/t20100316_1286267.htm.

[16]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四意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03-05.

[17]快评:二轨共识多 一轨不好办[EB/OL](2009-11-16).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18]马英九任主席国民党很多变化(张五岳:马英九兼任党主席后做法和心态都要有所调整)[EB/OL](2009-11-27).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猜你喜欢
两岸关系和平大陆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博弈·和平
政治话语:两岸关系认知框架的一种新诠释
冰之大陆
新形势下破解两岸关系症结的对策和建议
期盼和平
加强文化交流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