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质勘查业务战略定位研究

2011-02-19 15:50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1年11期
关键词:总局勘查煤炭

■ 王 磊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 100039)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质勘查业务战略定位研究

■ 王 磊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 100039)

根据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的情况,按照战略管理相关理论分析其优势、劣势、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的战略定位是:充分发挥现有综合勘查技术优势,不断拓展地质勘查业务的服务领域和工作区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掌控优势,重点向矿业权经营和矿业开发领域发展,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为此要建立新型营销模式,完善项目定价机制,落实各项政策,加强地勘技术研究,实施探采结合,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树立“中国煤地”品牌。

地质勘查业务;战略;战略定位

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地质勘查业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的立局之本、兴业之基。2004年以来,地质勘查业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业务的规模和体量跃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上;2009年,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成建制划转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管理,拉开中央地勘单位重组的序幕,为地质勘查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带来了新动力;2010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在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重要共识,并在实践中总结出“泥河模式”和“嵩县模式”。如何创新地质勘查主业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保持地质勘查业务“又好又快”地发展,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面临的首要问题。

2 基本理论

2.1 战略定位理论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战略定位理论研究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他指出,战略定位的目的首先在于创造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涉及不同系列经营活动的地位,从本质上讲,战略定位就是选择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经营活动或以不同的方式完成类似的经营活动等。而在同一产业中,战略定位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战略和结构上的差异,往往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回报的重要来源。波特的战略定位理论与方法的本质在于:在企业经营环境约束条件下,寻找和确定适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理想位置。

2.2 SWOT分析工具

为研究企业战略定位,必须借助企业战略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著名的SWOT分析框架就是系统地确认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从而为企业战略定位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工具。19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在战略制定过程中一直把重点放在处理企业内部的强项和弱项与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的匹配关系上。

3 竞争环境分析

3.1 优势分析(Strength)

(1)地质勘查技术综合实力雄厚。拥有大量的综合地质勘查队伍;汇集了一大批基础理论扎实、工作经验丰富的地质勘查和管理专家,掌握了我国煤炭和化工资源的聚集和赋存规律,形成了世界一流的煤炭、化工地质勘查技术体系;具有门类齐全的市场准入资质、优良的技术装备等方面的优势,为发挥产业协同效应,打造整体竞争优势奠定了基础。

(2)地质勘查业务呈加速扩张趋势。近年来,地质勘查业务收入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地质勘查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地质勘查项目遍布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在国际市场上,先后承揽了蒙古、刚果(金)、也门、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资源勘探施工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资源控制能力优势。取得了一定数量的探矿权,掌握了大量的煤炭和化工地质资料,这些地质成果,有的可以直接构成矿产开发资源条件形成探矿权,有的经过进一步工作之后,可以转入开发或者有偿转让,为探矿权运作奠定了基础。

(4)行业影响和品牌优势。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管理,是国家级勘探队伍,承担煤炭、化工资源规划和地质技术标准制定等行业管理职能,是煤炭、化工地质勘查行业的排头兵。

3.2 劣势分析(Weakness)

(1)地质勘查业务结构不合理。煤炭、化工地质项目所占比重过大,其他矿产勘查项目数量少;国内项目是主流,国外项目所占比重很低;国外地质勘查市场开拓处于起步阶段,尚不成规模;地质勘查项目规模较小,大多数是小型项目,有的仅仅是以打工者的身份出现,承包少数钻孔。

(2)产品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地质勘查位于矿产品开采的上游,处在产业链低端领域,在产业分工环节处于弱势地位。另外,矿业权的数量和质量不高,尤其是矿业开发融资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矿产品的开采和生产。

(3)人力资源问题。随着地质工作改革和发展,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受国有地勘单位体制机制的制约,短期内人才流失不可避免,地质勘查员工队伍逐渐老化,非煤地质勘查高级人才较少,缺少矿业开发类人才。

(4)创新能力的问题。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建立,地质科技创新缺少实质性突破,缺乏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商务电子化的能力不强,与国际接轨还有一段距离。

3.3 机会分析(Opportunity)

(1)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会有根本性改变。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占70%左右的比重,据专家预测,即使到2050年,仍将占到50%以上,这表明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会有根本性改变,给煤炭地质勘查和开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矿产资源的短缺,为加快资源勘查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全国矿产资源规划》预测数据表明,到2020年,我国铁矿石消费量将超过13亿吨,累计需求超过160亿吨;精炼铜730-760万吨,累计需求将近1亿吨;铝1300-1400万吨,累计需求超过1.6亿吨。如不加强勘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届时有19种主要矿产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上升到60%,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在40%左右,铜和钾的对外依存度仍将保持在70%左右。

(3)国家政策带来新机遇。随着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成果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各类财政专项资金落地,将进一步刺激勘查市场的繁荣;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新疆区域振兴规划,为地质勘查业的快速发展搭建了平台。

(4)科技进步为地球科学发展注入的新活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渗透到地质勘查科学技术领域,有力地促进了地质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威胁分析(Threats)

(1)未来地质勘查业务的成本加大。国家对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视,使地质矿业类企业增加了更大的投入,成本加大;加上地勘单位长期垂直管理,不可避免地增加外部协调联系费用,导致有限的资金无法最大限度地用于实际的野外地质工作中,这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2)潜在竞争对手和现有竞争对手的威胁。未来资源勘探与开发市场进一步放开和市场化,更多企业将进入这一市场参与竞争。属地化管理的各省区煤炭地质局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最主要的竞争者(也是战略合作伙伴),境外企业是潜在竞争对手。

(3)资源的勘探难度进一步加大。近几年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增长相对缓慢,找矿难度不断增大,隐伏区、深部区等找矿方法尚未得到有效突破,重大地质问题攻关以及勘查开发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4)国际矿业合作的挑战加大。全球矿业市场活跃,资源配置和矿业全球化趋势明显,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矿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境外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和进口矿产品成本增大。加之我国资源战略储备能力不足,有效应对资源供应中断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能力较弱,矿产资源安全供应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4 地质勘查业务战略定位与评价

4.1 地质勘查业务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的目的在于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有效的战略定位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内部强项和外部机会,同时使内部弱项和外部威胁降至最低程度,地质勘查业务的战略定位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充分发挥现有综合勘查技术优势,不断拓展地质勘查业务的服务领域和工作区域。积极利用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在全国地勘系统的地位,争取更多的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从事多矿种地质勘查,培养技术力量,扩大地质勘查行业影响。同时,结合国际化向国外扩展,多方面参与国外资源勘探,并为国外资源开发创造条件。

(2)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掌控优势,重点向矿业权经营和矿业开发领域发展。地质勘查业务为矿业开发提供矿产资源,矿业开发是地质勘查业的下游产业,是地质找矿成果价值实现和增值的过程,并且将来产生的利润为进一步加大地质勘查业务提供资金支持,拉动地质勘查业的发展,两者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3)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地质勘查业务必须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集智攻关;引进先进装备,不断培育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占领高端市场和开辟新的市场领域,并逐步形成国际化的竞争力。

因此,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质勘查业务的战略定位:地质勘查业务从以煤炭、化工勘查为主转到多矿种勘查上来;从以国内勘探为主转到国内、外勘探并重上来;从技术服务为主甚至劳务服务为主转到直接为矿业开发服务上来;从传统的粗放式勘探方式转到依靠先进理论、科研能力、先进设备和高素质人才的集约化勘探方式上来。

4.2 战略定位的评价

上述战略定位的实践意义极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明确了地质勘查业务边界的动态调整;二是突出了地质勘查业务的技术进步;三是强调了产品结构转型;四是推进地质勘查产业的升级。

5 地质勘查业务实施策略

(1)建立新型营销模式。继续加强与国家大型矿业集团的合作,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入资源大省,主动争取地方政府对地质矿业项目的支持。实施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主的新型营销模式,主动向顾客(业主)咨询需要解决什么样的地质问题,将勘探技术用来满足顾客真正需求,完善地质勘查业务技术服务体系。

(2)完善项目定价机制。充分依靠煤炭地质勘探协会行业功能,发挥战略竞争与合作的优势,完善煤炭地质勘查预算标准动态调整新型定价机制。煤炭地质行业协会在项目招投中要维护地质勘查单位利益,不要互相竞价,把价格搞低。

(3)落实好国家各项政策。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落实国土资源部“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成果文件,统筹推动地质找矿工作,遵循市场经济和地质工作两个规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地勘单位地质找矿的能动作用。加快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并以此促进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

(4)加强地质勘查技术研究。完善地质科技创新体系,编制企业地质科学和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机制,营造良好的专业环境。积极开展基础地质理论与地质勘探适用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推进找矿方法和勘查开发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增强矿产资源勘查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建立多渠道地质科技投入体系,合理安排科技问题研究和新技术推广的经费。

(5)积极实施探采结合。建立和完善促进矿业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矿产勘查与开发工作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对矿业权资源进行疏理、归类及分级;对优质矿业权重点规划,重点扶持,重点开发;对工作程度不高的矿业权加强勘查,丰富地质资料,提升矿业权的价值;利用矿业权作为无形资产进行引资合作和风险勘查;加强矿业开发方面高层次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6)积极参加国际市场的竞争。要充分利用国家各类援外资金,大力开展对外承包地质勘查工程和劳务合作,提高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层次和水平。投资资源勘查项目的操作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租地或登记获得地盘,投入勘查,取得矿业权资产;二是购买矿业权权益;三是联手合作,包括勘查—开发(或转让)。二、三方案的关键是要获得控制权,取得50% 以上的权利。

(7)优化资源配置。在整合总局直属单位的各种资源上还要进一步加强,利用制度机制把各利益相关者全面联系起来,把矿业权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装备资源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寻求优势互补,降低经营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

(8)树立“中国煤地”品牌。积极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H S E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施工现场文明管理标准化、施工营区布置标准化等一系列规章。利用承担的国家重点项目的优势和境外资源勘探开发的机会,充分展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职工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精心打造和提升“中国煤地”品牌。

[1]裴中阳.百年基业:战略定位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马瑞民.新编战略管理咨询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3]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1997.

[4]魏连伟.怎样制定地勘工作发展战略[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5):43-46.

[5]]武音茜,等.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发展战略的思考[J].矿物学报,2007(3):519-522.

F407.1;F407.21

B

1672-6995(2011)01-0025-03

2010-10-08

王磊(1972—),男,河北省滦南县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高级工程师,管理学硕士,长期从事发展战略研究。

猜你喜欢
总局勘查煤炭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铁手咖啡制造总局
煤炭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调和油的消费提示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现榨果蔬汁的消费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