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走出高考社科文阅读的困惑

2011-02-19 16:29韩丰光山东省即墨实验高级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正误社科类社科

韩丰光(山东省即墨实验高级中学)

变与不变
——走出高考社科文阅读的困惑

韩丰光(山东省即墨实验高级中学)

高考中的社科类文章内容广泛,思想容量大,并且有很强的专业性,学生对这类文章大都毫无兴趣,阅读起来满头雾水,做题时更是“老鼠啃天,无从下口”。但社科文阅读考查的是阅读能力,并不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在阅读试题时,没必要心存戒备,只要能明确 “考点”,熟悉“文本”,审好 “题干 ”,在对文章与考题的比照中,找出变动与不变的信息,读懂出题者的设题意图,就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笔者拟从考纲要求、命题方向和析题技巧三个方面,对高考社科文阅读作个初探,以期对考生阅读盲点的突破有所启发。

一、了解《考纲》明要求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社科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三类题型:1.理解重要概念和句子。一般是要求选出对概念(词语)理解最全面、准确(或错误)的一项,或选出对句子的理解与原文意思一致(或不一致)的一项。2.判断有关信息的正误。主要是对从文中抽取的有关信息或对在原文基础上改换、整合的说法进行正误判断,一般要求选出理解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3.判断信息推断的正误,对根据原文有关内容加以推断的信息,要求考生选出推断正确(或错误)的一项。这三类题型的答题要领分别为:

1.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含意

此类题型中,理解词语的含义主要包括理解名词术语的概念、代词以及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重要词语的语境义、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含义及差别等;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主要指理解结构复杂、内涵丰富、对重要概念进行阐释及文章中心句等的含意。对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限制性词语。如可能、大约、全部、已经等。

②注意词语的个性化表述。名词术语的阐释是宏观,还是微观;是普通角度,还是特殊角度,理解时要分清。

③注意依据语境作答。推断词语的含义,判断词语、短语的指代内容,理解其表达作用等,都要紧扣语境。

2.判断有关文本信息的正误

此类题型主要是通过对复杂信息材料的比较、甄别来检验选项正确与否。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准确把握文意和题意,确定筛选范围。

②善于借助相关信息标志搜索信息。主要信息标志有:关联词语、表顺序词语、首括句、总结句、过渡句、呼应句、设问句、反问句等。

③认真分析比较,学会去伪存真。

④学会对筛选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

3.考查信息推断的正误

推断是指根据已知事实或前提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新的判断。考查推断力,也就是在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握倾向,合理推断,即分析和辨析推断的倾向与作者或原文的本意是否一致。

②注意挖掘选文中的隐含信息,即善于捕捉并借助作者的暗示,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观点态度。

③注意一些关键性词语的提示作用,如“已经成为”“今后将变成”“有望”“往往是”“也许是”等。

④了解常见的逻辑方法,注意推断关系是否成立。此类题目的推断关系包括论据与观点的推断、因果推断、条件推断、类比推断、目的推断等,常见的逻辑方法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所以,对社科类文章的解题步骤可总结为三步:1.画读原文,了解主题和思路。2.画读题干,把握方向。3.题文对读,找准区间,分析差异,明确错因,锁定答案。

二、通读文章重逻辑

研读近几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卷中的社科文,不难看出:所选文段往往带有很强的逻辑性,其主体部分有现象与本质、简单与复杂、具体与抽象、一般与特殊、主与次、因与果等几种关系。自然科学类文章往往是对一个新概念、新发现、新发明进行纵向分析,对其发现的过程、目的、所遇到的困难、其他相关原因等进行说明;行文上重在因果推理、现象介绍、功能说明。社会科学类文章往往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多方面分析来确定某一种解决方法,在逻辑上重在分析、比较、概括。所有这些都是命题者的设题重点。

三 、“变与不变 ”判正误

社科文设置的选择题目,是命题者对文章相关信息进行的不同组合。比对题干与文段内容,有些组合没“变”,符合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主题;有些组合相对文本发生了“改变”,或断章取义,或偷换概念,或无中生有,或强加因果,或颠倒理想与现实,或混淆现在与将来。这就要求考生细读文章,进行题文对照,将选择项中的内容与原文中的相关信息进行逐一对照,然后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社科类文章一般是学术性文章,讲求科学性、严谨性,语言准确、严密。而高考社科类文章的设题也体现了这一点,虽然题目涉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选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做文章: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例如山东省 2009年高三最新语文试卷分类精编——实用类文体阅读专题《对当前“时尚史学”的思考》。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求真是史学研究的一种基本价值导向,但这一点在“时尚史学”中遭到质疑,甚而被扭曲。

B.“时尚史学”对历史缺乏系统解释,致使大量谬误产生,其历史现实价值受到扭曲。

C“时尚史学”受自身研究目标和所面对的群体的限制,无法形成完整,系统的研究方法。

D.“时尚史学”始终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作为大力研讨的对象,治史者也只能采取叙事性的讲史方法。

分析:8D的题干内容对原文内容作了“断章”截取,但原句意没改变;而 8B也做了截取,但窜改了原文的句间关系。原文的表述是“缺乏史料与方法的历史研究与大众教育,……不仅会制造大量谬误,而且也使其历史解释缺乏系统,这使‘时尚史学'所体现的历史现实价值不能不受到扭曲”。

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做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例如 2008年高考语文四川卷第 5题 A.我国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需求量不断增大,导致石油能源供给出现危机。“依赖进口”与原文“依存度较大”存在明显的偏差,错误。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题干和文本时,必须认真仔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当然,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找不到与选项“酷似”的句子,但我们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句子,只要能找出“变与不变”的内容,认真比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出题者的意图倾向,就一定会做出正确的答案。

掌握了上述社科文阅读的考纲要求、命题特点、解题技巧,就能够在应考时有的放矢、应对自如,就不会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如堕五里雾中,不知所云了。加上一定数量的针对训练,及时规律的总结,学生们一定会取得理想的分数。

猜你喜欢
正误社科类社科
社科成果展示
环境史衰败论叙事的正误及其评判尺度
Hollywood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一束光
一束光
判断正误
一束光
正误辨析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