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物传记命题特点及解答策略

2011-02-19 16:29王周平陕西省三原县南郊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1期

王周平(陕西省三原县南郊中学)

高考人物传记命题特点及解答策略

王周平(陕西省三原县南郊中学)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 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传记阅读是新课改的产物,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那么,高考人物传记的命题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如何来做好这类题呢?笔者结合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对此作一下梳理,以期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从高考命题的角度来看,近两年高考传记阅读立足于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主要侧重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查。

一、概括传主成就

【命题特点】

传记作者为一个人物立传的目的就是要突出其事迹、凸显其成就,因此,对传主事迹或成就的概括就成为历年来高考的主打题型。其常见的设题方式有:(1)文中写到的“某某”的学术成就主要有哪些?请简要说明。(2)从文中看,“某某”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

【答题策略】

传记选材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第二,提取传记中的关键句,如每个自然段的首句或末句;第三,抓住有关传主事迹、成就的关键词;第四,概括时要准确具体,不可笼统。

【高考真题】

例 1.从文中看,作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2010年高考辽宁卷《黄遵宪的外交活动》)

语段信息:1891年 11月 1日,黄遵宪被任命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到任后,他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当地英国殖民者设立的华民政务司“名为护卫华人,实则事事与华人为难”,甚至敲诈勒索。黄遵宪一面与英国殖民主义者斗争,一面将《大清律例》中有关财产各条抄出,并译成英文,要求总督交给华侨聚居地承审官“一体遵办”,以保护华侨的财产。同时,黄遵宪还提倡发展华文教育,改会贤社为图南社。他亲任社长,拟定学规。每月设定课题,鼓励南洋诸生学习中国文化,研究地方礼俗,关心民事民疾。当他卸任归国时,门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用“遂令空白文明开”“无异岭表韩公来”表达对老师的赞誉之情。

思路导航:第二段介绍了黄遵宪到新加坡后的具体行动与做法,可以从三个方面对黄遵宪活动进行概括:对侨民、对殖民者、对南洋诸生。

参考答案:①详察南洋各岛情形,查访侨民疾苦,改善侨胞待遇;②与当地英国华民政务司斗争,以《大清律例》保护华侨财产;③改会贤社为图南社,积极发展华文教育。

二、把握传主形象

【命题特点】

传记和小说一样,其核心任务就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所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成为传记考查的热点,常见的设题方式有:(1)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某某”这一人物形象。(2)作品中的“某某”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3)这篇文章表现了“某某”哪些优秀思想品质?

【答题策略】

作者对传主形象的刻画、对传主品格的弘扬总是通过对其事迹、言行的叙述描写来体现的,因此,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可以从四方面思考:第一,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看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第三,注意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第四,注意作者对传主的介绍和评价。

【高考真题】

例 2.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2009年高考江苏卷《画家黄永厚》)

语段信息:多难的人生反而增加了黄永厚对生活的热爱,养成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培育了他卓异的绘画风格。他视读书为第一生命,涉猎广泛。上了年纪后,更加关注社会人生。他说:“人不能在云里雾里活着,大事面前不敢表态,什么玩意儿,冷血!”但他又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尽人皆知。

黄永厚几乎不办画展,不肯出书。一次范曾对他说:“我介绍你去日本办画展吧,不过,你画李白就李白,画杜甫就杜甫,别扯远了。”黄永厚不肯削足适履,终于没去。他常把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拒之门外,“不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但又可以把画随便塞进一个信封,寄给熟悉的或是陌生的朋友。当前,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比比皆是,他对此不屑一顾。但他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他的孤傲中,有一种顽固的自信。

黄永厚的人物画独具一格,他笔下的魏晋人物,长发纷飞,衣裾飘扬,袒胸露腹,粗粝怪诞,一副孤高傲世的架势。了解黄永厚的人都说他画的是自己,刘海粟给他的条幅是“大丈夫不从流俗”。

冰炭同炉,这就是黄永厚。

思路导航:首先要理解“冰炭同炉”的喻义,“冰”和“炭 ”是水火不容的两种事物,那么,题干的意思即是要求考生找出黄永厚身上的两重性格,从行文中可以找到三个方面。

参考答案:①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②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而把重金购画者拒于门外;③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

三、探寻因果关系

【命题特点】

传主的某一行为、成就或事迹常常是某些原因促使的,这种对某种结果的归因探寻,是高考人物传记常设的题型之一。常见的设题方式有:(1)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某某”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2)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某某”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3)从文中看,“某某”作 出 某 一 选 择 的 原 因 是什么?

【答题策略】

显性的因果和隐性的因果往往交织在文章之中,有可能是局部筛选与概括,也可能是全文筛选与概括,这就要求考生有较强的筛选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第一,要看清楚文本相关文字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尽可能地穷尽原因,不可遗漏要点;第二,外因和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大原因,解答归因题时要“内”“外”兼顾,不可偏废;第三,要分点解答,力求条理清晰,眉目清楚。

【高考真题】

例 3.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杂交水稻之父》)

语段信息: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见识短浅。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思路导航:对本题的解答首先应该找准信息对应点,紧扣题干要求进行概括归纳。答案要点有三个,作答时要考虑全面,条分缕析,表述简洁流畅。

参考答案:①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②优秀人才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杰出学者的成长;③一旦祖国有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他们也会随时回来。

四、探究人生启迪

【命题特点】

人物传记的阅读要求我们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的思考和判断。这种题型旨在培养考生的探索和思辨精神,要求考生调动生活经验和各种理论知识对作品进行深入探讨,能合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其常见的设题方式有:(1)传主的成功经历给我们哪些启迪?(2)传主的事迹对我们的人生有哪些意义?(3)传主的选择对我们有什么借鉴?

【答题策略】

这种试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往往不设置唯一性答案,要求考生能够立足自我,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个性化解读,思维应起于文本、归于文本,超越文本信马由缰地随意发挥,显然是不适宜的。因此,要紧扣文本进行合情合理地探究。同时要做到观点明确,论述合理,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高考真题】

例 4.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2009年高考海南宁夏卷《寻找教育的曙光》)

语段信息:经过陶行知呕心沥血的浇灌,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萌芽了。1926年 12月,陶行知连续发表几篇文章。他主张:“乡村学校做改进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师范之主旨在于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我们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农民”,“叫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这是他设计的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来改造中国的一幅理想蓝图。

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草拟了详细具体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部,聘请了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金陵大学教授邵仲香为研究员,共同为筹备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而努力。

思路导航: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的提示,从“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理想家”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两方面分别作答。作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明确回答获得的启示是什么,其次要结合文章内容和时代特点,具体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观点一: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的实干精神值得学习。①激情满怀,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的目标;②乐于接触贫苦群众,善于动员志同道合者加盟;③为实现理想而自我牺牲、呕心沥血。观点二:陶行知既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值得学习。①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②要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③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总之,人物传记阅读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个常考内容,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我们发现这种阅读题的频率有上升的趋势,新课改区的老师和学生应该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