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翻译技巧浅析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2011-02-20 10:27蔡晓玲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介词定语译文

蔡晓玲



从英汉翻译技巧浅析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蔡晓玲

(漳州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浦 363202)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英汉翻译并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通过精心研究多方面的文化因素后,进行再创作。但在日常工作中,对西方文化缺乏了解和固本的中国式思维局限了翻译的方法。通过几种常见翻译技巧,对比分析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协助翻译工作者更有效地把握语言间的内在联系,出色地完成工作。

翻译;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翻译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英汉翻译并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通过精心研究多方面的文化因素后,进行再创作。但在日常工作中,对西方文化缺乏了解和固本的中国式思维局限了翻译的方法。本文通过几种常见翻译技巧,对比分析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协助翻译工作者更有效地把握语言间的内在联系,出色地完成工作。

一、常用的英汉翻译技巧

1.语序的调整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

英文句子结构为:主语+谓语+宾语+副词;而汉语句子结构为:主语+谓语+副词+宾语。

He is one of the few workers alive today who took part in the strike.

他是参加过这次罢工还活着的少数工人之一。

英语句子中alive定语后置,而汉语译文中将定语“活着的”放至中心词前。

2.词性的转换

由于英语和汉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用词特点,两种语言中绝对对应的词语不多,翻译时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逐词对译,这时需要把原文的某些词类加以转换,才能使译文通畅、自然,英语中不少词类(尤其是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等)在汉译时往往转成动词或其他词类。如:

A careful study of the original text will give you a better translation.

仔细研究原文,你会翻译得更好。

英文句子中名词translation在汉语中转换为动词“翻译”。

Each of the compounds boil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这些化合物的沸点各不相同。

英文句子中动词boil则转换为名词“沸点”。

3.直译与意译

直译指的是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尽量保存原文的形式,使译文通顺流畅;而意译则是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原文的一般形式,使译文通顺流畅。一般情况下,能直译就尽量直译,不能直译时则采取意译方法。如:

⑴ In some automated plants, electronic computers control the entire production line.

直译:在某些自动化工厂,电子计算机控制整个生产线。

⑵ The burning question of my childhood had been richly answered.

直译:儿童时代在我心中燃烧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充分的回答。

意译:我小时候梦寐以求想得到答案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的回答。

句⑴中,汉语译文保存着与原文一样的结构形式,且整体通顺、流畅;句⑵若采用直译方式,表达上不仅不流畅,且不通顺,故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采用意译的方式。

4.增译与省译

增译法也称增补法,指的是为了把意思说清楚而增加必要的词语,分别有结构性增补、语义性增补和修辞性增补。省译法则是指在翻译中舍去原文中可有可无的成分,使译文更加流畅符合汉语习惯。省译有省略宾语代词、物主代词、连词、冠词、前置词等。如:

⑴ We won’t retreat, 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

我们决不后退,我们从未后退过,也将不会后退。

⑵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句⑴中,汉语译文添加并重复使用了动词retreat“后退”,使得译文表达更为清晰自然;句⑵省略了连词if,根据汉语思维习惯,我们可以在汉语译文中不出现“如果”一词而同样将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晰,符合汉语习惯。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傅雷先生说:“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1]。句子虽短,却道破中西方思维差异。在此浅析以下几种思维差异:

1.本体型与客体型思维

主客体的意识区别,使得翻译工作者在工作时,更加强调翻译技巧中中心词的确定和语序调整。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指出,中国文化以人文为中心,以人生为本位,最富人文意识,最重人文精神,其本质上是一种人本文化。人本文化的长期积累沉淀,形成了以人为中心来观察、分析、体验和研究事物的思维方式。而“西方人生则与自然划离,而求能战胜自然、克服自然”[2]。西方文化则以物本为主体,以自然为本位,偏重于对自然客体的观察和研究。把宇宙自然看作是人类对立面而加以研究和征服的观念,逐渐把客观自然世界作为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的中心。

中国式思维强调“以人为本”, 主体意识强,所以汉语句子多以人为主语,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重要性。通常在汉语中主动语态的句子多,被动语态较少,且句子主语多为人。在汉语中体现为定语在前,句子重点在后。而英语式思维则注重理性分析和理性思维,讲究句子成分间的逻辑关系和经常以物为主语的客观思维模式,强调物质本原和因果联系, 所以英语句子中,被动语态较多。在英语中体现为经常以物为主语, 句子重点在前,定语在后。

英语客观思维重,如The letter was written in code and I could not understand it.该句前半部分使用被动语态形式,但在翻译时我们并不说“这封信被用密码写”,而是“这封信是用密码写的,我看不懂”。汉语本体意识强,如“他终于想到一个好方法”,主语是“他”而“方法”在次;英语客体意识强,因此表达时习惯说“A good idea finally came to him.”主语为a good idea,而came to him在后。

2.形象与抽象思维

所谓形象与抽象,在翻译工作中则更明显地表现为对词性的转换、增译与省译上。

在汉语中,我们更“重暗示,重含蓄”,表达时侧重具体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注重事物的功能和统一,不要求非有不可的主语和动词习惯,以形象的方式进行阐述,最为明显的为对动词的使用。而“西方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注重事物的结构、形式及其对立面,因而在表达时严格恪守主语加谓语动词的基本语法结构,侧重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故而突出地体现在英语对名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上。我们也说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尚思”,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尚象”[3]。

汉语形象、直观的思维体现在语言上为喜欢以具体比喻抽象,“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4],而英语概括、抽象的思维则体现在倾向于使用如名词、介词、形容词等的虚词或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词语来表达具体的事物或现象。

如“画饼充饥” ,以具体的“饼”“饥”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英语则概括为to feed on illusions. 又如“You have to wash the pill down with sips of water.”句中介词with在翻译时转换为形象的动词“喝”,整个句子才能清晰,译为“你得喝几口水,才能把药丸吞下去。”再如“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翻译时增加动词更符合我们的表达习惯“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严谨。”

3.意合与形合

意合与形合在翻译技巧上更多地体现为直译与意译、增译与省译等。

汉语的“意合”仅靠词语和句子内含的逻辑联系,或靠各种语境、说话人和听话人共有的知识等,便能构成连贯的语篇,无需显性连接手段,即使作者不把连接词明确地表示出来,我们仍能意会其主旨思想,甚至觉得句子朗朗上口,整齐押韵。而英语的“形合”体现为用大量的关系词来表示句子间的关系,其连接手段不仅仅限制于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它同时还包括词缀变化、状语功能的分词结构和动词、代词、名词和形容词的形态变化,整个句子有着完整的结构形式。

著名汉学家王力先生曾形象地说英语是一种“法治语言”,强调语法规则;汉语则是“人治语言”,遣词造句主要依靠人的语感,以及对词语的语境意义的把握,以达意为主,而不滞于形。

如“With some difficulties, I brought her to my way.”句子我们需要with这个介词连接,而在中文中我们只需译为“费了很大的劲,我才让他照我的方法做。”

典型的例子当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尽管通篇尽是名词,我们仍能从中感受到浓烈伤感的暮秋黄昏。而用英语表达时,我们又不得不增加大量显性连接的词语才能将其意思表达出来,否则只能是一堆名词的集合而已。著名翻译家翁显良添加用大量动词、介词、形容词等生动地译为:Crows hovering over rugge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the day is about done. Yonder is a tiny bridge over a sparking stream, and on the far bank, a pretty little village./ But the traveler has to go on down this ancient road, the west wind moaning, his bony horse groaning, trudging towards the sinking sun, 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home.

4.间接思维与直接思维

间接思维与直接思维的区别体现在翻译时,尤为明显的是语序的调整。

西方民族“由一到多”的思维方式使他们的表达更直截了当,习惯将语义的重心放在句首,然后再把其他次要成分一一补进,句式结构多为前重心,头长尾短。而汉民族习惯“从众归一”的思维方式,往往将次要的语义部分放在句首,最后才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句式结构多后重心,头大尾小。[5]

汉语式思维“重暗示,重含蓄”,往往将次要的语义部分放在句首,句子最后才点出话语的中心,因此在表达上,往往是定语在前,名词或中心词在后。而英语式思维重客体,“重分析”,习惯将语义的重心放在句首,然后再把其他次要成分一一补进,因此表达上总是先名词或先中心词,而修饰词则放后。具体地常见为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及定语后置现象。

如“I’d like to work in a great company like yours. ”英语思维直接地体现在“我想进入大公司”,而翻译时我们说“我想进入像你们一样大的公司工作。”中心先在赞扬对方,再间接表达“我想在此工作”的意愿。又如汉语中我们常体现为因果关系,“因为堵车所以我迟到了”,而在英语表达中,我们通常说“I was late because of the traffic jam.”再如“Jane enjoyed herself at the circus yesterday.”该句把重心“玩的开心”放在句首,而翻译成中文时,根据我们的语言习惯则为“昨天简在游乐场玩得很开心。”强调的重心在句子最后面。

翻译的语言不是简单的词汇对等,或是两种语言的简单转换,而是两种思维的转换。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了不同的语言体系,又制约着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我们所了解的每种翻译技巧并不是分别对应不同的思维差异,而是多种原因汇成的捷径,他们的存在也并非孤立,而是需在具体语境中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这就要求翻译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广泛阅读以扩大知识面,加强自己的文化背景导入,加强双向思维转换,培养西方思维方式,摆脱文字的束缚,掌握并灵活运用基本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从而真正提高翻译水平。

[1] 傅雷.致罗新璋论翻译书:问题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2] 钱穆.晚学盲言[M].台北:台北东大图书出版社,1987.

[3] 孙侠.大学英语(B)翻译练习错误的成因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122-123

[4]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教出版社,1993.

[5]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Differences on English and Chinese Modes of Thinking Seeing from E/C Translation Skills

CAI Xiao-ling

(Zhangzhou Tenfu Tea College, Zhangpu, Fujian, 363202 ,China)

Translation is an art as well as a science. C/E translation is a difficult task because it needs comprehensive study of multi-culture. Both lack of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culture and the conventional Chinese mode of thinking result in poor translation, thus during C/E translation we often apply common translation skills to daily study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t mode of thinking between the west and China through common skills, and aims at assisting translators to mas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efficiently to accomplish their work.

translation;English and Chinese modes of thinking; differences

2011-05-26

蔡晓玲(1984—),女,福建漳浦人,助教。

H315.9

A

1673-1417(2011)02-0092-04

(责任编辑:林劲)

猜你喜欢
介词定语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介词和介词短语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介词不能这样用
弟子规
I Like Thinking
英语定语从句跟踪练习
译文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