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职校教学设备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1-02-20 11:08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年2期
关键词:艺校教学设备闲置

李 平

北京市民族文化艺术职业学校 北京 100062

纵论职校教学设备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李 平

北京市民族文化艺术职业学校 北京 100062

北京市民族文化艺术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民族艺校)的教学设备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物质基础,反映着北京市朝阳区职教系统的办学实力、教育水平、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为了使民族艺校精良的教学设备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就学校专业教学设备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实施教学设备科学化管理的必然性

1.教学科研快速发展,办学规模扩大

民族艺校是本市同类艺校中办学规模最大的学校,几乎涵盖现阶段社会各界所关注的所有热门专业:动漫、动画、影视、影像、音乐创作,会展自动化,日、韩、英商务外语,学前教育,涉外饭店管理,茶艺等。随着教育经费投入的逐年加大,新颖先进的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所占学校固定资产的份额亦呈现逐年快速上升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民族艺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实验室、实操室(车间)不断建设、发展和强化,价值千万元的教学设备相继投入使用:广播级的摄录编设备、专业级同期录音棚、语言自动编辑,译校设备、多语种同步视听设备、电子音乐自动创作合成设备、动画专业制作电脑操作系统、会展全自动化一体办公实习设备、舞美音响照明设备、高端教学三角钢琴、雅马哈电子钢琴演播实习车间等,各类专业教学、实习、生产设备的不断涌现,新购设备专业性、技术性越来越强,对使用与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民族艺校教学设备的实施科学化、人性化管理,将有利于教学、科研的发展,有利于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

2.促进学科建设,提高综合效益

对于民族艺校而言,加强专业仪器设备的管理不仅是来自上级单位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进行学校自身体制改革的需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优秀的毕业生,必须配置先进的仪器设备、培养精良的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如若疏于管理,仪器设备不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教师和科研人员就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势必影响教学质量。所以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应常抓不懈,千方百计地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实践证明,科学管理不仅要依靠行政手段、还要依靠法制手段、经济手段和信息手段等。艺校的各级领导要清醒地意识到仪器设备是培养合格人才,促进学科建设,提高办学效益的物质基础。

二、当前学校教学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设备闲置率高,效率尚属低下

由于单位内部资产所有者和使用者的权限不明确,各单位或者部门各自为政,导致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和建设,部分资产闲置浪费。并且由于对资产的无偿占有,使存量资产不能合理流动,资金调剂困难,资产浪费比较严重,也造成各单位苦乐不均。加之,由于没有进行周到的论证以及调研工作,某些设备的购置只为一时所需或者某一项目所需。一旦项目结束或者研究方向改变,某些特别而专一的设备几乎就被“打入冷宫”,闲置不用。同时,在购买时选型不当,贪求高、精、尖、全,形成“过度建设”。设备购进后缺乏相关的维修技术,耗材昂贵或者发生故障时的配件获取难度大,以及相关运行费用的缺乏等原因,导致一些贵重的教学设备束之高阁。

2.设备滥用贬值,维护不及时

教学人员不懂仪器设备的性能,经常发生使用不当现象,有时使用设备时责任心不强,缺乏应有的培训,爱护公物意识淡薄。加上其操作不规范,维护不及时,设备性能便容易老化,零部件甚至整机发生损坏,却少有问责。由于缺乏专业的维修技术工程师,以及没有相应的定期维修和记录等长效保养体制,有些人员甚至为一己之需而随意拆卸零件,致使一些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这是造成仪器设备贬值的人为因素。

由于学校设备的监督管理体制、激励制约机制的不尽完善,使大部分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切身利益与仪器设备的质量状态没有直接关系,导致部分管理、使用人员对仪器设备缺乏应有的关心,缺少管好用好设备的内动力,这是造成仪器设备损耗加剧,提前发生贬值的主观因素。

3.一些设备归属不清,缺乏共享机制

由于民族艺校以及单位内部之间的频繁整合、变更以及体制改革等,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权出现紊乱,整合中出现的资产融合或资源重组,仪器设备管理没有在变革中随着机构的变化相应做出准确、快速的反映,导致仪器设备归属不清。如合作办学单位赠送的或用自筹资金购置的设备。对因功能老化或技术状态较差的设备,失去了再利用价值,但又未到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的报废年限,只能闲置等待报废处理,以上两类常常是游离于仪器设备管理范围以外,造成账物不符和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一些教学仪器设备实行校内二级甚至三级管理,客观上造成了仪器设备被部门、单位甚至个别教师拥有。在没有一套有效的资源调配系统的情况下,大多数设备拥有者不愿意将设备,尤其是贵重仪器,提供给其他部门使用。

4.设备及经费的管理不规范

在思想上认识不够,管理薄弱。长期以来,由于教育投资体制上的单一性,艺术学校的支出都由国家大包大揽,使人们形成重拨款,轻管理的观念,造成设备浪费现象严重,特别是学校内部的二级管理,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各部门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甚至有执行也不到位。就设备经费而言,本来就紧张,实验设备主管部门将每年有限的设备经费统筹规划,精打细算,为了给部分专业实验室及训练室解决急需的设备,有些系对专业申报设备计划非常重视,但也有个别实验室、训练室对设备购置无计划管理,对购置后的仪器设备没有精心管理。

5.缺乏高素质管理人员

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缺乏专门的机构和通用型技术人员,内部设备管理职责不分、责任不到位。一些部门对设备的计划购置、验收使用、保管清理以及转让报废等各个环节审批程序不够严格,造成购置计划不周、审批手续不全,领用移交无手续,借转未经批准,清理和报废不及时等现象。学校配备的仪器设备保管人员缺乏全面的专业知识,只起到简单的看管作用,无法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造成平时仪器设备小病无人修,大病修不了,使仪器设备的寿命大为缩短。

三、“买、用、管”规范化是实现科学管理必由之路

为了减少国家资产的闲置浪费,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促进设备管理的科学化,达到买、用、管规范化,更好地为实验、教学和科研服务,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学校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有利于解决设备闲置化,效率低下;设备滥用贬值,维护较差;设备私属化,共享缺乏;设备管理,缺乏规范;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缺乏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树立“购置重要,管理更重要”的意识

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购置设备重要,管理设备更重要”的思想意识。改变过去重钱轻物,重购入轻管理使用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强化设备管理的效益意识,重视和加强对设备的管理过程,形成自上而下重视设备管理的风尚。从购置设备的源头做起,减少设备闲置机率,避免闲置设备的增加。解决闲置设备的问题须从设备管理的各环节入手,设备管理部门要严格审核各部门或学院的设备年度装备计划,组织有关人员对设备的合理布局、装备重点进行监控论证,避免重复购置造成浪费。同时,要加强在用设备日常管理,将操作、维护、保养有机结合起来,尽量降低闲置设备的存量。

2.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制度

从设备立项、购买、安装、培训、使用、维修到报废的全过程要有章可循,有人可问,有案可查。由设备处主持,财务处和院系教研室辅助,建立统一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全校实行。加强闲置设备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闲置设备是学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这些设备在短时间内可能闲置不用,但在未被处置和销账之前应等同于正常设备的管理,决不能弃之不管,必须实行专人负责制,并定期派专业技术人员对这些暂时闲置的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同时,要统一安排和协调,将闲置设备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日常工作范畴,学校组织一批专业人员,对各部门进行实地勘查或由各部门登记上报,摸清家底,以获取闲置设备的详细数据和信息,并按技术等级分类归档,建立闲置设备档案和财务管理档案,随时为学校管理部门提供全面、系统、准确的资料。

3.逐步实现校内有偿使用

学校的大部分教学设备都是由国家投资,所有权是国家,但使用权在学校。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需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国家并不要求它限期以折旧费的方式予以偿还设备建设投资。这使得学校在经济方面的责任感与紧迫感要比企业单位轻得多。他们虽知国家投资建设的设备来之不易,但没有触及本单位及个人的利益,因而容易造成设备的部门所有、重复购置、使用效益低和积压浪费等现象。要彻底改变这种现象,一是要加强调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使用设备实行“有偿使用制”,校内和计划内使用采用记账形式定期结账,校外和计划外使用采用收费的办法。

4.设备管理要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1)设备流程管理网络化

校园网的建成为网络化管理提供了硬件条件,设备管理从计划、采购、验收入库、调拨、报废、账目、报表、报盘等工作已经从网上开始做出尝试。网络技术在实验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将会为学校的教学设备使用效益的提高提供新的机遇。如果把学校的设备的技术规格、可用机时、日程安排、收费标准等输入网络,以使相关部门上网查询、了解设备的详细信息,将使设备的投资效益大为改善,同时也为没有此类设备的部门提供了方便,发挥了社会效益,实现了资源共享。另外,设备计划部门可通过校园网获取各实验室的设备占用和使用效益等信息,做到及时进行计划调整。

同样,网络化管理要有规则和制度做保证,制度和规则必须符合网络办公的特点。如设备的调拨工作,首先进入请求调拨程序,将申请调拨的设备列入闲置设备,网上挂牌,寻找使用单位,一段时间以后,如3个月或半年,没有使用单位,自动进入报废程序,列入网上报废设备名册,进行设备的最后利用,有价值的零部件可以拆下使用,再经过一段时间做废品处理。这种过程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由于信息交流无法进行,基本不能实现。

(2)设备资料管理电子化

设备资料的管理将逐步进入电子档案化管理时代。目前仪器设备资料基本上实现微机化管理,有关数据进入了数据库,对原始资料的管理,包括某项工作过程的管理,仍然停留在手工操作上。出于对原始资料真实性的信任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某些环节必须保留原始资料记录,如签名、批复等。未来这种保存方法将有所变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这一变化提供了支持,所有的原始资料记录都可以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文件形式保存于磁盘,分门别类进行保存,载体由实体资料变为光盘磁盘,便于今后使用查询,它的安全性由计算机自身技术保证。具体到设备管理工作,设备卡将被电子卡片代替,设备账目由磁盘账目替代。实现电子档案管理还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持,如个人信息数据库建设,单位信息数据库建设,公共体系信息数据库建设等,这是进行身份认证的基础,类似银行、电信、证券的各类卡等,因为这些内容将逐步与设备采购直接紧密联系。

5.重视队伍建设,抓好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同步培训

充分利用区内检查评比的机会对队伍进行多种形式的强化培训,如通过设备的清查,使管理人员在形成自觉遵守管理制度的同时,也促进了其对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性能、作用等的熟悉;通过到兄弟学校参观取经,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取长补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另外,由于设备管理人员,特别是保管人员,基本都处于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工作单调而又繁杂,荣誉很少属于他们,很容易产生厌倦和不求上进的心理,甚至产生调动岗位等不稳定的思想,因此,加强队伍的建设,还要注重队伍思想的教育,要在队伍中提倡“爱岗敬业”的思想。同时,学校也要逐步把一批懂技术,精业务,负责任,具有高学历的人员充实到管理队伍中来,以不断提高队伍的素质和战斗力,为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推动学校的发展壮大,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艺校办学规模还在逐渐扩大,未来新的专业教学设备需求也在激增,设备的投入和管理将会更加复杂。因此,在教学设备管理工作中更要以积极、慎重、务实的态度来对待教学设备全过程的管理。

李平,本科,中教一级。

猜你喜欢
艺校教学设备闲置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不做闲置主妇
锦州银河艺校作品展示
中小学教育教学设备配备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KA广州市经科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十锐教学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如果大马不是马?
智能机器人教学设备的开发
张驰
廉进则腐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