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建立数形认识的教学

2011-02-20 11:08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年2期
关键词:内角三角形多媒体技术

范 珺

甘肃省临泽县板桥中学 甘肃张掖 734207

多媒体与建立数形认识的教学

范 珺

甘肃省临泽县板桥中学 甘肃张掖 734207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从而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对数学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能满足学生对外界新颖事物的心理需求,使学生感到好奇和兴奋,同时,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的思考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如,学习用一个平面从不同方位截正方体产生的截面的形状,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往往通过借助切萝卜或橡皮泥等实物的情景活动来进行讲解,结果大部分学生还是一知半解。如果截面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的情形,学生还较容易理解,但如果截面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的情况学生就很难想象了。现在利用“Z+Z”智能教育平台,问题就可迎刃而解。通过演示,学生能真切感受截割的过程。如果人手一机,学生还可以亲自动手,改变平面的位置,从不同的方位感受截面的形状。大大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什么”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动静巧妙结合,难点迎刃而解

每节数学课教学重点、难点能否突破,学生心中的疑惑能否迎刃而解,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一种富于变化的学习环境,它将教学内容变静为动或变动为静,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

在数学定理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的难点往往是定理的发现、探索的过程。使用多媒体技术则能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良好思维环境和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与发现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出很多图形,做辅助线时可以把点取在多边形内部、外部和边上,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众多图形,在分析后得出相应结论,并在更多图形中进行验证,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的公式(n-2)×180°。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限度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学生难以想象的教学内容,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将教学中学生难以想象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在几何课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过程弄不清楚。此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动态显示平移和旋转的整个过程,既形象又直观,可以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观察量与量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为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上,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3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这个实验,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也可自己动手,亲手经历,从而化解了教学难点,突破了教学重点。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大信息数量,提高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学习《频率分布》一节时,笔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30个数据输入Excel进行排序,最大值、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方便地绘出频率分布直方图。教师只是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多媒体技术具备大容量储存数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如画各种立体图形(球、圆柱、圆锥、棱柱、长方体、正方体等)和一些平面图形,若利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一个菜单命令就成了。又如,先制作七巧板,然后利用七巧板移动变换后拼出各种美丽的图案,以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剪七巧板,然后粘贴,现在利用“Z+Z”制作起来就十分方便。再如,“图形的平移”,先告诉计算机平移方向及平移距离(一个向量即可),再选中平移对象即可完成平移,既简单明了,又直观形象。用计算机代替教师、学生做这些工作,既减轻了负担,让教师、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又节省了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搭建展示平台,培养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可以创造让学生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可用几何画板先画出任意△ABC,之后再度量每一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它们的和,学生发现它们的和是180°。然后让学生任意拖动其中的一个顶点,使△ABC的形状或位置发生改变,学生发现每一个内角的大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它们的和还是180°,并将刚才的数据列成表格,便于进一步比较与发现规律。学生可以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最后再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同样可用几何画板将三角形的其中两个内角通过割补与另一个角构成一个平角,通过演示再次展示定理的发现、证明过程,这样可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五、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多媒体技术,引时代活水,使教材活起来,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准最佳的有效整合途径,放心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任其主动探索知识,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1]胡建华.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2009,8

[2]栾庆芳.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分析与思考[J].中学数学研究,2005,11

[3]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010-07-23

范珺,本科,中教一级。

猜你喜欢
内角三角形多媒体技术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三角形分割问题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