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能力—结合一次蜗牛养殖活动谈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1-02-20 11:08甘孟芹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年2期
关键词:蜗牛蚂蚁养殖

甘孟芹

河北省鸡泽县实验中学 河北邯郸 057350

开展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能力—结合一次蜗牛养殖活动谈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甘孟芹

河北省鸡泽县实验中学 河北邯郸 057350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目前世界顶级拔尖人才我国所占比例较低,在科学研究上获得诺贝尔奖者更是凤毛麟角。为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其中,科学素质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基础教育时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摆在许多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是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次养殖蜗牛科技实践活动,谈如何培养和引导学生科技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少年儿童学习的原动力

科技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各种有利因素,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积极参与,同时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有所发现,使学生亲自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种种关系,并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活动中,要努力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使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如前几年我校所在地区出现了养蜗牛热,不久几乎所有的养殖户因养殖技术不过关惨遭失败,在全县产生了较大影响。学生对整个事件都比较了解,而且有的学生家里也养过蜗牛。于是,笔者提出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探索蜗牛养殖技术的想法,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在科技活动中,把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组养殖相同数量的蜗牛,并发放当时农户养蜗牛的养殖技术资料,要求学生写出养殖蜗牛的实验报告,这一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野生蜗牛在夏秋季雨后都会出现,同学们都见过它,晴天后干瘪得看上去已经死亡的蜗牛,放到水里很快就露出头来,学生们大多感觉蜗牛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也有不少学生随意捉上几个,在罐头瓶中养过几个星期,为此他们觉得养蜗牛并不难,在每一位参与者心中萌生了自己能养好蜗牛的成就欲望,并努力实践挖掘自己的能力。

二、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天性,科技活动能促使他们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的原动力

少年儿童对各种知识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头脑中有着许多新奇的想法和见解。赫赫有名的发明家爱迪生童年时看到母鸡把鸡蛋孵成小鸡后,好奇地用自己的身体孵化鸡蛋;瓦特由水开时壶盖掀动而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这些发明创造均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意识密不可分。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幻想,大胆实验。科技活动能促使他们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的原动力。如同学们对蜗牛是雌雄同体都非常好奇,因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基本分雌雄两性,在没有教师统一要求也没有同学串联的情况下,10个小组都做了相同的实验,他们把任意2个成年蜗牛放在一起,均看到交配现象,并且每个蜗牛都能产卵,正是由于同学们的好奇心,才促使他们将蜗牛雌雄同体这一现象亲自验证。

三、科技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能力作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而表现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人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表现,实践成为能力培养的立足点与落脚点。科技活动讲的能力是“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能力、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科技活动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制作、栽培、饲养等项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也真正把其转化为教育优势。如在养殖蜗牛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蜗牛养殖箱中有大量的蚂蚁,给蜗牛造成无妄之灾,在蚂蚁无所不在无孔不入防不胜防的情况下,有的同学频繁更换养殖土,有的却开始研究蚂蚁的特性,研究对付蚂蚁的武器,学生真是招术无穷出奇制胜妙法横生。一是围水堵蚁,即根据蚂蚁怕水这一弱点,把养殖箱用水道圈围,使蚂蚁望而却步望洋兴叹。二是悬空防蚁。即把养殖箱悬吊空中,使蚂蚁无可奈何可望而不可及。三是诱饵杀蚁。因蚂蚁喜欢甜食,在蜗牛箱附近放一些瓶盖或硬纸片,上面放点糖,趁大批蚂蚁抢食之时,取出瓶盖或纸片开水杀之。同学们还就地取材,用苹果核、梨核、西瓜皮诱蚁深入,集中歼灭……这些知识从书本上资料上是学不来的,学生通过切身的实践感受,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活动参与者的实验能力,使所学的知识悄悄地化为能力。

四、在科技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求新求异、不固守陈规、不固步自封、不满足现状的志向,对美好事物有热切的追求,它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核心。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坚持真理,尊重客观规律,更要引导学生学会活学活用。如蜗牛爱吃什么?资料上虽讲得很清楚,有的同学照资料上所说的尽量满足蜗牛的口味,可有些同学说,什么是蜗牛的最好食物,资料上讲得虽很清楚,但多为学名我们很难对号,且大多在我们这里找不到,他们认为蜗牛喜欢吃的就是蜗牛的好食物。于是他们在田边地头随手采上多种草或野菜,同时喂食蜗牛,蜗牛吃得最多的,就是它们最喜欢的食物。有的同学说,从营养学考虑也不能让蜗牛偏食,食物要丰富多彩,经常变化,并加一定量的精饲料给蜗牛改善生活。还有的同学说,蜗牛属贝壳类软体动物,应适量给蜗牛增食含钙量较高的食物……

五、科技活动不单是突出科技,“活”与“动”更是科技活动的生命

“活”就是形式内容要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一般不受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因人而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极其生动活泼。“动”就是学生主动动手动脑。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而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探索科学的奥妙趣乐无穷,这正适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如养蜗牛的木箱全部是学生自己制造的,从最开始学生在木板上钉不直一个合适的铁钉,到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地使用锯子、刨子等木工常用的工具,足以说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得到了锻炼。

六、科技活动能诱发学生创造思维

在科技活动中,应充分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中不寻常的独特见解,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发现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的新关系,从而提出新颖的观点。对于同一种需要改进的事物,采用不同的思路和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一种事物的改进方法又可联想到其他事物的改进方法。如养蜗牛的资料上有这样的话“蜗牛喜潮湿而怕光”。随后讲述“细沙的湿度要手握成团,松手轻晃即散”。在没有湿度计和光表的情况下,怎样制造出蜗牛最适宜的细沙湿度和光照度来,同学们真是奇思妙想,有一个学生想出一个大家公认的好办法:即在一个木箱中分别放入不同湿度的沙土各一片,蜗牛会不约而同地集中到它们最适宜的地方去,从而知道,这样的湿度最适宜蜗牛生长。在解决光照明暗度的问题上,学生用给蜗牛找适宜湿度的方法,很自然地想到:把箱子盖上一半,这样箱子内就形成了从开口处向被遮盖部分逐渐变暗的光,蜗牛会到最适宜的光线处集合……通过举一反三,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科技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学校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补充和延伸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主要来自于亲身的实践。因此,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复习、记忆、理解、应用课本知识,又能促使各学科间的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还能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形成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个性。如在养殖蜗牛活动中,学生除认真学习发给他们的蜗牛养殖技术资料外,还积极搜集了大量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周末还到养过蜗牛的农户调查访问。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常常出现一些有趣故事。如一名学生在路边采了被农药污染了的野草,造成一个小组的蜗牛大量死亡,随后学生在路边的多棵小树上挂上了“保护环境,防止农药污染”的纸牌,这不是空洞的环保口号,是他们站在我是地球人的角度发自内心的呼唤。无意之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加强,由此看来,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对于社会都是多丰收的。

“科教兴国”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是时代的需要,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是人类文明的必然趋势,让科技活动在校园开花吧!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科技的时空中翱翔吧!未来中华大地定会硕果累累。

2010-09-01

甘孟芹,大专,中教一级。

猜你喜欢
蜗牛蚂蚁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蜗牛说
蚂蚁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