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合企业文化的调查
——以苏州地区为例

2011-02-21 12:41李明霞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校园文化意识

李明霞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合企业文化的调查
——以苏州地区为例

李明霞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为了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成为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对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及吴中区、相城区二十余家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企业相关人士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合企业文化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总结,旨在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合企业文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融合;企业文化;调查

近年来,苏州开发区内的企业数量激增,仅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就有超过3200家的外商投资企业。企业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尤其需要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专门为开发区内企业提供对口人才的高职院校,从学院创办初期即重视与企业合作,融合企业文化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于2010年5月对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二十余家内外资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和走访,与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参与过招聘高职院校学生的部门经理和主管进行了深入沟通,并事先设计了调查问卷。

企业调查对象的选择、调查企业的分类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预约的对象100%为正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经验人士,平均工作年限3年以上。其中70%是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或主管,10%是企业总经理,20%是其他业务部门经理或主管。他们均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对自身所处企业比较熟悉,参与或亲自制定过企业的规章制度,能深刻理解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同时对公司所需求的高职院校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从业素质和要求等都有独到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他们也有招聘、选拔和培训此类人才的经验。从调查企业的分类来看,成熟型的外商投资和中外合资企业占85%左右,民营和私人企业占5%,国有企业占10%。近年来,苏州民营企业发展较快,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苏州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5386家。现在,民营企业也非常重视企业内部文化的建设,而且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也非常有特色。因此,我们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调查和走访力度。按照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有7家,中小型企业有18家。在行业选择上,考虑到苏州地区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加速了产业转型(由以制造业为重心逐渐向服务业和扶植自主产权、自主研发转换),本次调查特别重视服务外包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不同类型企业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融合企业文化的建议和意见

不同类型企业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的意见 从被调查企业的岗位需求来看,成熟型外资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由于对岗位的细分度和专业度要求很高,因此他们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是到岗后能马上上手操作的实用技能型员工。而其他如服务外包行业由于行业特点则需要员工不仅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他们更倾向于高职院校培养实用与理论并重的综合型人才。

企业对高职院校吸收企业核心文化理念的理解 在此次调查中,100%的企业都认为高职院校最需要吸收的企业核心文化理念包括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及团队意识;而不同类型企业的理解又有所差异。如新成立的民营企业和自主研发型企业特别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一些成熟的欧美外资企业则尤其重视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日韩企业则认为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团队意识更加重要;服务外包行业尤其是酒店行业更强调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

企业认为能让高职院校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的方式 接受调查的企业人士普遍认为,提早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让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内就感受企业文化非常有必要,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准职业人的一种较好方式。企业文化的提前介入,有助于学生了解企业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和共同的道德行为准则,有助于他们理解企业、认同企业、适应企业、真正与企业融为一体。所以,高职校园如能成功地将企业文化提前融入校园,内化为自身的特色文化,毫无疑问地将有助于学生提前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工作,以“准职业人”的心态走入社会。在调查过程中,企业相关人士表示希望能够招到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缩短培训周期,并留住人才。而对于以何种方式才能让高职院校学生感受企业文化,75%的企业认为接受学生实训实习是最便捷的方式之一;15%的企业愿意通过融入企业课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另外还有部分企业愿意通过企业文化主题展、行业精英讲座、企业文化调研、专项奖助学金、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组织学生参观或学生业余时间兼职等其他方式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和渗透。

企业人士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意见和建议 95%的企业人士希望高职院校加强学院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大学人文气息,通过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来熏陶学生,使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学习,学会为人处事,养成良好的个人素养。而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100%的企业都认为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但也要注重学生的宽基础训练,使他们在企业能够厚积薄发,为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奠定基础,避免学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因综合基础知识匮乏(如管理知识、沟通表达能力、专业基础等)而不能获得提升。

企业人士对高职院校校纪、校训结合企业文化的意见反馈 30%的企业认为没有必要结合企业文化进行校纪、校训建设,理由是不同背景的企业文化存在差异,很难取舍和融合;而另外70%的企业则认为可以学习和借鉴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来制定校纪、校训,理由是高职院校通过对不同领域企业文化的调研和了解,有助于校训、校纪文化建设的积累,有利于学生进入职场前对不同类型企业文化的初步认知和进入职场后较快地融入企业文化,同时通过积累沉淀企业文化中的成功案例,使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互相补充和融合。

对于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教育是否有必要渗透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的调查结果分析 所有接受调研的企业人士均认为非常有必要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进行企业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甚至有40%的人认为这项工作比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加重要,理由是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提升,而一个人的品质和职业素养教育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企业人士普遍认为,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进行企业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吸收,有助于他们在进入职场前树立良好的心态,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长期规划有很好的效果。目前,国内企业和学校在社会定位和角色定位上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学习时注重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当学生在转换角色进入企业成为员工时,注重的是员工的工作态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作岗位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等。所以,当学生从学生角色转换为员工角色后,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尽快融入社会的基石。如果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以各种形式体现和贯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通过大学时期的积累和熏陶,学生就可以顺利地从学生变为职业人。

最后,我们汇总了当前高职院校在内化和融合企业文化方面存在的缺陷。大多数企业认为,目前很流行校企合作,企业也能积极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及技能培训,但学生对企业的性质认知比较模糊,服务意识不强,自我管理能力不够,对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认识也不深刻,缺少吃苦耐劳、从基础干起的意识。所以,学生除了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品德及价值观。而这些都需要高职院校在积极汲取企业文化精髓的同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特色文化,利用校企合作的特殊文化氛围来教育和熏陶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另外,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高职院校切切实实地把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校园文化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吸收优秀企业文化的精髓。

[1]郭素琼.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J].高校教育研究,2009,(1).

[2]居丽英,傅济锋,吴文英.以苏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托的高职人才培养研究[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27-29.

[3]刘幸赟.苏州民营企业外贸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88-90.

李明霞(1979—),女,安徽桐城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学生管理。

G718

A

1672-5727(2011)05-0135-02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校园文化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二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
自贸区4.0来了,苏州工业园区准备好了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