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不怕 无“心”才怕

2011-02-21 13:56衣胜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7期
关键词:千里马个性个性化

衣胜霞

“个性”不怕 无“心”才怕

衣胜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育要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给每一位学生、每一类学生都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让大家在走路的同时张扬个性!

但“个性”在有些教师看来,太可怕!为什么呢?“个性”的学生太难管!“个性”的学生无组织、无纪律!学生“个性”了,信息技术教师的“面子”就丢了!……

其实,“个性”不怕,无“心”才怕!什么意思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 要花“心思”去感悟“个性”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那到底什么是个性?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在信息技术课堂里,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都有一颗接受美好事物的心灵,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都能学习,都能学好,都能为社会贡献力量。前提是要能够真正深入到师生内部、学生家庭,用心去了解、去研究学生,找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找到每一位学生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从而调动和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出其天赋素质,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 要用“心思”去呵护“个性”

2.1 尊重个性

素质教育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反对用同一目标培养人、同一模式教育人、同一标准评价人。从本质上讲,这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而受到尊重也是学生的基本需求之一。只有学生得到尊重,他们才会感到轻松、自在、愉快、坦然,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才会大胆地提出假设,无所顾虑地发表见解,才会果断地进行决策和实践,才可能实现个人的创新和超越。

2.2 释放个性

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安全、愉悦、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传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真正释放出自己的个性魅力。

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敢想别人想不清的,敢想别人不敢想的,敢想别人想不到的;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不再是纸上谈兵,敢于用手去勾勒美丽的图画;要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它们放出灵动的光芒,在知识的海洋里广泛汲取营养,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畅所欲言,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从温室中走出来,从鸟笼中飞出来,在社会的熔炉中锤炼自己的个性;要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时间充实自己的大脑,陶冶自己的情操。

3 要用“心思”去创造“个性”

陶行知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理应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摇篮。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堂课,让学生的个性之花绽放出创新的光彩。但要想创造出“个性化”的人才,并不是哪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个人所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指导,需要各个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当然更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团队的不懈努力!

3.1 要先成为“个性化”的伯乐

一位“个性化”的人民教师,要有十分优秀的个人品质,要有虚心学习的博大胸怀,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要有勇于挑战的拼搏精神,要有敢于言败的心理素质……总之,信息技术教师要先淌“个性化”这条河,才会拥有一双识别“个性化”的慧眼!

3.2 要甘于辛劳,把握并创造机会去挖掘“千里马”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还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似乎很少有人真正重视过这门学科,从而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也大不如其他文化课教师。上课时,学生总是希望教师少讲、少讲、再少讲,总是希望上网、上网、再上网,再加上信息技术教师人少活多,能够正常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有时间去了解学生?哪里有时间去挖掘“千里马”?

困难的确存在,但不能逃避,为了信息技术的美好明天,信息技术教师要用自己的“慧眼”识别出“千里马”,让他们自由驰骋在信息技术这片广阔天地里!

3.3 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个性”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个性”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改变,素质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会产生新的要求,新的挑战,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个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栖霞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千里马个性个性化
WILD RIDE TO XANADU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挑剔的千里马
爱跳的“千里马”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语言表达重“个性”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