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自主作文能力培养的探索

2011-02-21 13:56孙春景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7期
关键词:习作小学生作文

孙春景

农村小学生自主作文能力培养的探索

孙春景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仍然沿袭“一言堂”的传统模式,作文训练中总离不开“教师命题——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传统的作文指导“四部曲”,刻意追求“标准”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作文教学,导致学生作文假话、空话、套话连篇,形式千篇一律,束缚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个性发展受到压抑,也禁锢了教师的头脑,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停滞不前的现状令人担忧。如何改进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自能作文的能力,探索出一条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作文新思路?

1 尊重主体,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写、愿写、敢写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综合体现语文素养的表现。新课标对小学生学习的目标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动笔、快乐习作,培养学生对习作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把心中所想的、口中要说的用文字写下来,写出心中的快乐,写出心中的喜悦,消除心中的困惑与烦恼。

但是,现实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没有兴趣的习作是乏味的,甚至更有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小学生对写作普遍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怕写作文,讨厌作文。它成为当前新课程作文教学课时多、效率低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习作教学中,笔者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校外活动促进学生拓宽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获得多方面的情感体验。如带学生去参观农村周围的田野、菜园,他们在用心地描绘田野、菜园优美景色的同时,又感受到家乡的可喜变化。再如,组织学生参加“我为校园添光彩”为主题的体育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雷锋就在我身边”“地震无情人有情”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主体精神,结合活动的情景感受,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愿望和潜能。有了这种轻松、活泼、民主的作文教学氛围,学生主体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觉得写作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满足的倾吐、一种自我的实现。作文中那纯真的童年,那花红柳绿的春天以及泥土的芳香也就随之扑鼻而来。长此以往,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乐于写作的情趣,学生也变得想写、愿写、敢写,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2 勤于观察,用生活经历、丰富作文素材

生活是作文之本,写作的源泉,要想使自己的文章不枯燥乏味,就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经常地、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一切,使自己的认识逐渐丰富起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离开了生活,作文教学和作文练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观察、体验生活,从实实在在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挖掘写作的源泉。

其实,农村小学生拥有得天独厚的写作资源,如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千姿百态的虫鱼鸟兽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他们还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如栽秧割禾,春种秋收,烧水做饭,野外煨红薯,下河摸鱼虾,打柴割草,喂猪放羊……这些独特的生活经历使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感受,给自己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的童年回忆。教师要让学生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有所发现,使身边这些小事成为写作的“素材仓库”,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积累,使学生作文时能根据内容需要“下笔有神”,不会有“无米之炊”的苦恼。

3 开放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作自主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写出的作文从立意到构思甚至遣词造句都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笔者认为,小学作文教学的“开放”是指作文教学向学校各学科、家庭和社会开放,注重教学与外部各个方面的联系,是个相互实施积极影响的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先不要急于指导学生怎么写,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相关信息资源查找有关资料,教师再根据学生查找的材料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就不会无话可写。

4 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由于农村小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词汇贫乏,所以表达不具体,不确切,不生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笔者认为让学生把阅读和摘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一条有效途径,因为学生习作有一个“模仿”的过程。例如阅读可分为默读、朗读、诵读。对农村小学生来说比较适合诵读,诵读也是一种模仿,诵读久之,痕迹加深,作文时,词句自然会从口中溢出。诵读时用的是普通话,可纠正方言中的一些不规则的语法,反复诵读,又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生要丰富词汇,除了诵读,还应该学会摘抄,做到读抄结合,相得益彰,才能拥有大量的词汇。笔者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摘抄本,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让学生分类摘抄,把内容分成人物、动物、事件、景物四大类,再把四大类分成若干小类。学生摘抄的语句都是他们自己喜欢的,也都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能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久而久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累丰富的语言资料和写作素材,他们胸有成竹,博学强记,作文时这些词语就可以信手拈来,使习作锦上添花。

5 自主交流,正确评价,让学生自改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学生的习作经过自主创新,都有各自的独特魅力和闪光之处。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评改是教师的专利,这对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极为不利,作文评改应向学生开放。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作文的能力。”自改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自改的过程既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思维过程,也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素质提高过程,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自主作文后,引领学生互相评改,经常交流,让学生从中借鉴、提醒、吸收、感悟,让他们从中共享资源、素材,共享语言文字的绚丽多姿,共享生命的价值,从而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

每两周出版一次《学习园地》,里面都是学生自己推荐的各种作文,笔者将其作为学生自我展示、自主交流的场地。同时对于教学中发现的学生佳作,不但在班级上鼓励表扬,还将其出在校园中的板报上,让大家一起来评点、诵读。一学期举行两次作文竞赛,通过竞赛评选出优秀的作品给予奖励,并且引导他们踊跃向当地的报刊投稿,结果学生的文章在报上发表,他们受到激励,对写作文的兴趣更大,也更有自信心。

总之,通过自主自能作文的训练和写作,学生不再愁眉苦脸,而是兴趣盎然。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他们发展了能力,品味到成功的喜悦、写作的乐趣。这样的自主自能作文教学策略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成功之所在。

(作者单位:河北省威县洺州学区完全小学)

猜你喜欢
习作小学生作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是小学生
习作展示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