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011-02-21 13:56王青珍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7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文章作文

王青珍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王青珍

有人把作文教学喻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作文是衡量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是现代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1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以学写作就得多读书,多积累,要做到读得多、读得广、读得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众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本中学习的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学生也很熟悉,要让学生多读课本,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同时要求学生在课本中多摘记,甚至养成背名篇名句的习惯,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

课下让学生读一些符合他们阅读年龄和心理特点的课外书籍,平时加强阅读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对精彩的语段、富有哲理的诗、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熟读成背诵。随着阅读的增多,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发现不同文章的结构风格,接触到大量优美的语言。长期的阅读可以使优秀作品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融合在一起,模仿优秀作品的语言并加以创造;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语言通顺流畅,出现新鲜活泼的写法,能积累越来越多的写作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叶圣陶说过:“作文源于生活。”观察是人们摄取客观事物的第一扇窗口,观察与写作的关系很密切,它可以获取第一手材料,是人们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在观察中要求学生首先要做到从“小”察起,全面细致。一说观察,有人就只想到那精彩的场面、感人的事例,似乎只有这些才值得观察。其实不然,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风云变化、鸟叫蝉鸣,都是观察的对象。父母兄弟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老师、同学的音容笑貌、兴趣爱好等都是观察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他们喜欢的、容易接近的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发挥才能,激发灵感,作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优美的语言文字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会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求实创新。

观察要做到全面。观察全面就是对事物全貌、事物的发展过程、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从头至尾、由此及彼地进行观察。也可由分解到综合,即把人或事物分成若干层次或方面,逐个观察,最后再全面综合。

3 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

没有语言材料就不能进入写作,就如建筑一座楼房没有过砖、瓦、灰、沙石就不能动工一样。语言的基础是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决定了语言的基本面貌,并且是区别其他语言的标尺。汉语词汇的特点,是以单个的字为语素,字是音、形、义的结合,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汉语的基本词汇。“积学如积宝”,在积累常用汉字的基础上积累词语,要一点一点地积累,积少成多,由字而词,而句子,而段落,而篇章,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积累急时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基本知识的学习,即是字、词、句、段、篇的学习。在字、词方面,应从字词的音、形、义3个方面切实掌握。句子方面,就注意句子的结构、形式特点,能够修改常见的句子毛病,因为常见的句子毛病是学生写作中的常见的毛病。段的方面,应学会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段意来安排每一段的句子顺序。篇目的方面,把握每一篇的内容和形式,并着重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材料的。这样,在平时的点点滴滴的教学中,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从而使得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接轨。

4 加强各种形式的作文训练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写作能力也同样,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随时随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给学生提供写作范例,让学生模仿。提供写作例文,最好是教师与学生同题作文。教师就要求以学生作文的命题先写成文,给学生示例。教师“下水”,就会主动考虑一些问题,命题时就能在心理上与学生接近而少陈旧感和隔膜感,使教师易于把握命题的分量与难易程度。教师“下水”就能领略作文的甘苦,在作文指导中更有针对性、现实性、实用性,接近学生的实际,对学生的启发效果更佳,不会像“茶壶”那样,教师一手叉腰,一手指指点点,与学生指导隔靴搔痒,有时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下水”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因有自己的实践与感受,会避免在学生作文“嫩苗上跑马”的现象。教师经常练笔,还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为教学科研打下基础。

其次,指导学生写好日记。日记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写好日记,让他们把自己在见闻感受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及时记录下来,既为作文积累了素材,又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提高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日记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5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学生作文,编提纲,打草稿,要克服“十步九回头”的作法,提倡一气呵成,迅速将“意”变为“文”,使其物化,然后再假设。如果屡次开头,屡次重写,不仅扰乱作文的心绪,而且也为作文耽误时间。所以,作文应该迅速入题,尽快打好草稿,再集中力量修改。唐彪在《读书作文之谱》中提出:“文章不能一做更佳,须而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文章要写得好,要“入妙”,这是“频改”的结果,通过反复修改,会逐渐明了文章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积累写作经验,领悟文章“入妙”之法。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呢?

谈到作文修改,叶圣陶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学生亲身改作文,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表现。学生自改作文,是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全程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从文章的修改过程来看,首先要统观全局从大处着眼,对文章的主题、观点、材料、结构进行认真的审视,一一仔细修改。这些大问题解决了,文章的修改就成功了一半。接着,就对字、词、句、标点等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就如侦察兵,发现任何一点“蛛丝马迹”的“敌情”也不放过,推敲琢磨,精益求精。然后,将修改的文章从头到尾默读一遍。经过这几道工序,文章看了几遍,修改了几遍,就会逐步完美起来。“文章不妨千次磨”,文不厌改,好的文章确实是改出来的。

综上所述,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多读文章,善于积累;多写文章,熟能生巧;多改文章,不断完善。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内丘镇中学)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文章作文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