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互动探究 落实数学建构式课堂

2011-02-21 13:56郑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7期
关键词:建构模块情境

郑红

领悟互动探究 落实数学建构式课堂

郑红

连云港市提出“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和适当整合其他教学资源,灵活选择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模块,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

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把这一理念落实到课堂上呢?那就是互动探究。互动探究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一个模块,它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选用,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探究素材和方法指导,互动探究模块主要目的就是进行探究学习。

1 当前高中数学互动探究模块教学存在的问题

1)把互动探究看成孤立的模块,而探究是在有问题的基础上才好探究。因此,互动探究与问题情境是密不可分的。2)探究目的不明确。探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得出一般性结论。3)认为全节课都由学生表演才是好课的看法是不对的,而应该是六环节可以相互交叉。4)探究形式单调,多学生间互动,少师生间互动。5)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6)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7)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一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的成员型互动。8)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线路推进,忽视“动态生成”;形式热闹,忽视互动的价值;侧重语言上的互动,忽视多元化。

2 改进互动探究模块教学的几点体会

2.1 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搞好课堂气氛是互动探究的基础

天真可爱是学生的天性,如今生活在都市中,学生更是聪明伶俐。如果学生懂事有礼貌,更容易得到教师的青睐。从学生角度讲,做学生的一定要尊重老师。从教师角度来说,学生毕竟是小孩,自制性差,教师要有耐心,可以通过反复教育、交流得到理解,得到信任。树立学生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师生的关系,这样的课堂气氛才能融洽,师生才有可能互动,学生之间才会有互动探究的可能性。

2.2 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能进行互动探究的必备条件

1)学生的自身因素。由于多数普高生是由初中升入高中,成绩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更差。普高生的学习方法呆板,主动学习的习惯差,离不开教师的“强迫”。他们被动地学习,学习不得法,不重视基础知识,只重视公式、题目的结果,不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他们不善于读书,解题注重套模式,对知识的把握差,应变能力弱,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书上的作业做不起。

2)高中数学教材因素。高中数学教材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概念多且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空间想象力要求高,数学符号抽象且多;数学思想方法和分析能力、理论论证能力要求高,难点多,易造成学生的成绩更差。

2.3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是学生能探究的前提

教学活动是在知识和情感两条支线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而情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认知水平,积极的情境因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往往通过情境这个媒介才能激励学生主动获取。教师要充分利用心理学的情境因素,把握好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实现认知和情境的协调,激励学生进行有效探究。

2.4 教师的有效启发是促使学生能继续探究的关键

教师的有效启发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有效地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和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是使学生变得更聪明、更智慧的基础。因此,教师的启发要善于提出具有针对性、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要使学生面对问题能积极、主动地调用头脑中的知识背景,与新问题联系到一起,根据学过的概念和知识做到判断和推理,确定问题的方案,通过互动探究,形成相对的结果。这些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很好的作用。

2.5 在互动探究模块中渗透其他模块的教学,是互动探究效益最大化的体系保障

“六模块”中,自学质疑模块主要在学生完成学案的过程中体现,它是建构式课堂的核心模块,在互动探究中可以解决互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困惑;交流展示模块由学生在自学质疑的基础上进行,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先在学习小组内积极思考、大胆交流,然后在班级交流展示,本质是互动合作学习;互动探究模块中离不开精讲点拨模块,通过点拨可促进学生互动发展的顺利进行;矫正反馈模块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矫正与反馈,在互动生成中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迁移运用模块离不开评价互动。

可见,“六模块”是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不可以搞“单打一”,教学中要根据各模块的功能,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选用一个或几个模块,进行课堂建构,要切实发挥建构式课堂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水平,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3 结语

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加强师生、生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落实“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海滨中学)

猜你喜欢
建构模块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建构游戏玩不够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