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2011-02-21 13:56肖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7期
关键词:内角解题情感

肖平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肖平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情感思想目标,并借鉴布卢姆感情目标分层原理(接受——反映——价值——组织——性别化),把学生的情感发展过程及相应的情感教育大致分为3个由低级到高级的阶段:形成——保持——内化。

1 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关注的基础上,对某种刺激或现象做出反映,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1.1 融入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果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学生一定会对该师所授的课堂产生好感,这便自发地在学生的内心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去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特别是对于差生,由于长期受自卑所困扰,教师应当更多地给他们投去鼓励的目光,使他们在心理上保持平衡。而在教学中,对于差生决不能歧视、讥笑、挖苦。相反,他们有困难时,教师应热忱地帮助,他们有进步时应积极表扬,使他们总是生活在希望之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的爱便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从而变为学习的动力。

1.2 明确目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没有正确的学习数学的动机及缺乏动力,将使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效果大打折扣。而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认识到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修学科,是锻炼和培养人的能力的学科。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没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将很难去接受和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这势必要求重视数学的学习,以此来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使学生从感觉到需要学习数学到真正有目的地学习数学,直到为远大目标而致力于学习数学。

2 保持稳定的情感

这一阶段主要是不断巩固,增强学生所形成的情感体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和爱好都是以情感为动力的心理因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中应采取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以激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教法上,要灵活多变,比如用发现法、比较法讲性质、法则;用讲讲、练练或议议等方式上习题课或复习课。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参与到教这一过程中,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角,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又如一些简单的定理要让学生自己先预习,然后让他在黑板上讲给同学听;讲完后,同学可以肯定他的证法或指出他的不足。通过这种角色转换,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如果他讲的课想让同学听得懂,他必须首先搞透所学的内容,这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潜力也被挖掘出来。一旦学生真正融入学习当中,并对它产生情感,那么学习数学就会变成一种轻松愉快的事情。

2.1 设置“知识障碍”,激发学生对发现知识规律的迫切心理

就是在讲授某些新知识之前提出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又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如讲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整数解的公式时,可以从中国古代百鸡问题入手:“鸡公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问:公、母、雏各几何?”学生冥思苦思,都在凑答案。有的学生凑出一组答案,而有的学生说答案不止一个。正当学生争论不休时,教师可以解释说这是三元一次不定方程,要凑其答案不是很容易的事,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学习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解法。这时学生都对这种多解的方程产生神秘感与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迫切心理,使其能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教师的讲课中。

2.2 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课题内容的矛盾和学生面对新课题认识的内部矛盾,恰当地创设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思维。

课本中分母的极限是零,不能直接运用极限运算法则,可以将分子、分母同时约去再求极限。学生感到求法很容易,但不知所以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1)为什么要约去公因式?2)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函数的极限会不会发生变化?3)这种方法是怎样想出来的?这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约去公因式后的函数与原函数不同,函数会不会由原来没有极限变成有极限?等等。由此引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形成数学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潜伏转入活动,学习态度由消极转化为积极,从而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2.3 诱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解题本身不是学习数学的目的,而是一种训练手段,因此,在解题结束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揭发解题的特点,对培养能力、拓宽思路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关于“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可以先让学生考虑: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2×180°,五角形的内角和是540°=3×180°……然后让他们猜想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在得到猜想“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后,再由学生证明这个结论。通过对这个例题的深入探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情感。

3 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

这一阶段是通过持久的固定作用,使学生深深地被刺激物或对象所吸引,并逐步树立起一定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的良好的内在情感品质。教师应揭示数学美,陶冶学生鉴赏美的情感,并逐步使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数学美是存在的,比如字母表示数学,文字语言简化成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几何中五角星的美、黄金分割的美、圆形的美、图形对称和谐的美等。这些应当不断地提示并展现给学生,以数学中蕴含的美感染学生,培养其审美的意识,陶冶其美的情感。

数学教学家乔治·波利亚在著名的解题表中,安排了检验回顾这一解题步骤,这不仅是引导解题者回顾小结题中的收获和体会,而且还有让人去发现和体验题目和解题法中蕴含的数学美的意识,这对解题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热爱、追求数学美,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他需要数学,他离不开数学。这就可以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并最终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把数学学好这种内在的品质。

数学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并很好地实施情感教育,辅导良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那么就不像一些人说的那么可怕,而且学好数学也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柳陂中学)

猜你喜欢
内角解题情感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用“同样多”解题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三角形分割问题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