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1-02-21 13:56商玉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7期
关键词:观察力创造性中学生

商玉娟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商玉娟

现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和任务就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者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转换角色,改变以知识结论传授为主的教学思路,而采取探究、研究性教学。在现实教学中,仍有大量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教师只是为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在这样的课堂里,何来创新?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

2 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

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对数学一旦产生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这时候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对中学生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学习。观察力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对事物进行系统的、周密的、精确的观察,获得有意义的材料,才能探索出事物的规律。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在学习中得到发展的,如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那么就能使它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4 培养学生高效、持久的记忆力

对学生来说,记忆力是决定成绩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而在数学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培养记忆力。数学教学内容相对于其他各学科而言,逻辑性较强,也较抽象,往往有学生概念、公式、规律记住了,但却无法运用。这是由于对识记内容没有理解,不考虑其意义联系,只靠机械重复去识记导致的后果。为使记忆得持久、正确,在进行概念、公式原理教学时,不妨将之具体化、形象化,以增强学生的记存过程。

5 允许学生“出格”、突破常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越是具有创造性的人,越是具有独特的个性表现方式,他们不会随波逐流,不会轻附众议,而是常常违反惯例,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创造性思维正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其新颖性、独特性和实用性被认为是创造力的重要特征。在课堂上教师常常按自身思维、预定的教案进行教学活动,而学生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思维形式,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6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任何一个创新、创造过程都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所以创造力的提高和创造的发挥都需要有操作能力的支持,操作对人的大脑智力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镜子。”所以,中学生学习数学,让他们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做一做、拼一拼、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有很大帮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7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猜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质疑是学生创新的一种表现,说明他有认真去思考、联想。想象不是任意幻想,而是在思想中去寻找新事物与现存事物之间的异同点,它能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打破知识的限制,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

总之,数学是一门科学,数学也是一种语言,不仅是科学语言,而且也将是商业、贸易的合适语言。因此,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计算、证明,还要会用之去理解,去交流和创新。信息时代各种统计图表、数学符号向大众传递着大量信息,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因此,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高级研修中学)

猜你喜欢
观察力创造性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