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几点认识

2011-02-21 13:56夏立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7期
关键词:考点题型例题

夏立生

对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几点认识

夏立生

1 要“分单元按章节对考点”复习,提高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

近几年,高考试题选择题分数比例加大,主观题也有一半以上的分数以“小题”形式出现,即使是所谓的大题难题中也有基础问题,许多试题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原型”或“影子”。为此,在化学复习教学中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阶段,笔者向来紧扣教材,突出基础,“分单元按章节对考点”精选易题、小题和难题、大题,并适当拓展在考试中可能出现的类型。一般来说,易题和小题偏重于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难题、大题则建立在易题、小题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主要是选准用好易题和小题。本阶段复习中教师不宜过多将综合性大的试题直接用来教学,而需要对综合性大的历年高考题进行拆分和重组,尽可能利用合适的选择题来组织教学,试题尽可能牵涉本考点的基础知识,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建立起教材、考点和试题之间的联系,来提高第一阶段的复习效率。笔者在对“有弱电解质参加的酸碱中和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进行复习教学时,效果非常好,就得益于选用了综合性大例题。

同时,笔者还尝试以“问题带考点——考点串知识——应用促能力”的复习课教学模式,突出复习课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应用性,从问题情境入手,由浅入深地向学生展现知识点的应用和考试要求,培养学生再次发现、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2 用实验教学来推进化学复习

高考中的化学实验绝大多数都来自于人们的生活。

【例11】(2010上海卷)一次性饭盒中石蜡(高级烷烃)和碳酸钙在食物中的溶出量是评价饭盒质量的指标之一,测定溶出量量的主要实验步骤设计如下:剪碎、称重——浸溶溶解——过滤——残渣烘干——冷却、称重——恒重。为了将石蜡和碳酸钙溶出,应选用的试剂是( )。A 氯化钠溶液 B 稀醋酸 C 稀硫酸 D 正己烷

【例22】(2008安徽卷)家用便池里的污垢用家用食醋能洗干净吗?原因是什么?若改成醋酸行不行?改成乙酸呢?考查乙酸的俗名是什么,乙酸和家用食醋中醋酸的浓度大小,同时还涉及分散系等有关概念。

【例33】(2007广东卷)消防队员灭火时选用阻燃剂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从热化学、反应热、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多个角度来分析,选择哪种阻燃剂效果更优化?切苹果时,苹果的断切面和刀刃上出现红色,原因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来加以说明和解释。

3 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入有利于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高三化学的综合性复习,每堂课都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比较、分析、讨论、概括、总结。这全部由教师的一支粉笔去完成实在是太难,印刷讲义将会给学生的经济带来更大的负担,而多媒体教学则能很好地展示并顺利完成这一过程。

利用多媒体技术时可先将知识结构用软件输入到计算机中。现在复习时所用的无论是第一轮复习资料还是第二轮复习资料都配有光盘,而光盘里就涉及更多的知识总结和归纳的内容。课堂复习中教师边讲边逐步按键将知识结构突显出来,这样的操作能及时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另外,有些教师的字体实在是拿不上台面,如果硬着头皮在黑板上写下那样的总结性文字,会令人有不舒服的感觉,而且还会花费太多的时间浪费在写字上。而如果边讲解学生边记录的话,那学生只有记的工夫了,而理解的层面就会大大降低。通过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网络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条理化。利用多媒体可生动形象地再现化学实验,激起学生对曾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且进一步使学生知识形成结构和系统。

在总复习的后期阶段,笔者以高考考纲为目标,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类。例如,就化学常数,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律、公式、单位,化学问题中的能量转换类,STS生活和技术类以及化学史话等内容,归类编写讲义发给学生自己进行复习,这样既能指导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又能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与此同时,要指导学生进行重点知识的归类复习,使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

4 关注复习的阶段性特点,提高习题设计的有效性

高三复习离不开习题训练,但是否做题越多复习效果越好?面对学生日益沉重的学习负担,如何以较少的习题达到最好的效果,是每一个高三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不同的复习阶段,习题的选择和组合应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传统的复习时间安排,笔者将习题分为三类。

1)在第一轮的复习时,以单元检测为主,每个单元设计两套试卷,第一套试卷以考点的排查和自我检测为主。通过这套试卷,学生可对考点的要求和自己掌握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复习过程中能有针对性地重点突破。教师也可了解学生的学情,从而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提高复习的针对性。第二套试卷以知识的应用为主,用于单元复习结束之后。通过这套试卷,让学生对考点的应用和能力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查缺补漏,完善“双基”。

2)在第二轮复习时(一模到二模之间),以专题检测为主,每个专题设计一套试卷,以当年的《考试说明》为依据,把《考试说明》上必考的考点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精选近3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例题,向学生展示考点在高考试卷中的考查方法和呈现形式,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实战能力和实践经验。习题的编制和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围绕考点多进行拓展和发散,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3)在二模之后的第三轮复习时,以高考题型训练为主,围绕高考试卷中的考试题型,进行题型的强化训练,如选择题训练、实验题分类训练、化工流程题训练、数据图表题训练、化学反应原理及其应用题型训练、选做题的专项训练等。通过这些题型的分类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完善解题思路和方法,克服学生做题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对增强学生的考试信心很有成效。在这类题型的训练中,每种题型设计一个例题、一个变式训练和2~3个跟踪练习。例题一般选自比较典型的高考试题,变式训练和跟踪练习可以自编,也可选自有代表性的模拟试题。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考点题型例题
考点展示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