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理化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1-02-21 13:56马淑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7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素质德育

马淑芳

中学理化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马淑芳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中学课程标准对各科教师的要求,也是每一个中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应尽的义务。但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理化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忽视德育渗透,简单地认为那应该是文史学科教师的事,其实不然,在理化学科教学实践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大有文章可作。

1 教师要注意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作为一个理化教师除了要具备爱岗敬业、勤于奉献、业务精专这些起码的职业素质外,还应该具备精深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充实的新知识,要既能对科技史上的经典人事娓娓道来,又能对新科技领域中的发展状况如数家珍。理化教师还应该具备娴熟的操作技巧、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缜密判断能力,使自己既能通过准确的演示实验操作完成对理论的推理或验证,又能对学生实验中的异常和误差作出准确解释和纠正。教师无小节,处处皆育人。教师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培养的前提。

2 教师要善于挖掘理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思想品德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思想品德素质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高尚的政治信仰、爱国情操,还包括拼搏奉献精神、正直健全的人格,同时也包括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等。在理化学科中这些德育因素可以说是俯拾皆是。

涉及中国科技史上的成就,就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在讲解力学、光学时,可以介绍一些《墨经》中所记载的我国古代在这方面的卓越成就。在引导学生为祖国古代物理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还有必要结合书本向他们介绍一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物理学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涉及科学研究探索的艰辛和困苦,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科学品质,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讨论电磁感应现象时,穿插一些关于法拉第的生平,介绍他如何不畏艰苦,不畏贫困,百折不挠,自学成才,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以此激发学生勇于进取、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涉及能源和环保问题,就要培养学生造福人类、保护地球的社会责任感。如学习“碳和碳的化合物”内容时,可以就“汽车尾气”和“温室效应”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一氧化碳对大气的污染,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危害,并结合“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提高学生对能源更新的认识。

涉及高新科技发展和前沿科学的探索,就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理想和追求。如学习“超导”一节和“激光通信”内容时,可以结合现代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新领域的强烈欲望。

理化课离不开实验,实验离不开观察,观察离不开思考,勤于观察、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品格,理化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利用学科知识直接服务社会、服务生活,反对封建迷信、反对伪科学,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理化学科更是功不可没。由此看来,理化课教学绝非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习题训练,只要善于挖掘,其德育因素之多、之新、之实用绝不逊于其他学科。

3 教师要讲究方法,灵活进行德育渗透

有效的德育渗透是德育和学科知识相融合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和授课中精心设计、伺机讲解、灵活应变、讲究实效,做到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的有机结合。

1)根据教材特点,认真充分挖掘每一单元、每一课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渗透的目标、途径、手段设计在教案中;在教学过程中,或开篇导语,或过度衔接,或归纳小结,根据教材或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穿插运用。总之,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切不可牵强附会令人生厌,应把学科中的德育因素真正内化于学生的头脑之中。

2)利用学科特点,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并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在实践中提高思想素质。学生自制的节能开关和防盗门铃为家人分忧解难;运用碘和淀粉化学反应的原理揭穿农村巫师的骗人把戏;设计的自动水果采摘器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效率。诸如此类,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引导、启发、鼓励,把抽象的理论转化成学生的实际行动,必然能收到教学与德育双丰收的效果。

近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途径虽在不断拓宽,然而学科教学却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只要教师联系学生实际,针对学科特点,认真挖掘学科内在的德育因素,并与学校的德育主题活动相结合,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就能实现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取得教书育人的双重成效。

(作者单位:河北省涉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素质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素质是一场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