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德育进行到底——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

2011-02-21 13:56鲁刚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7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德育体育

鲁刚新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更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师在新形势下不断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 德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部分

初级中学的学生年龄小,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与祖国建设的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面,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而这些问题往往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才能加以克服。因为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教师一旦发现学生这些问题,应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及时纠正,这样就能有力地促进错误思想和行为的转变。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付诸行动,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2 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需求,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就必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道德观,以自身的良好行为和形象去感染和教育所面对的学生。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一招一式,特别是某种运动技能的表演,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强烈反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会被学生视为英雄行为而作为自己模仿的样板,因而跃跃欲试。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势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在进行跑的练习中,为了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教师主动清理跑道、整理器材,使学生在无意识中自觉培养起爱护场地、器材、学校公物的良好品质。

体育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模范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教师要有爱心倾注于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诲人不倦,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和良师益友。教师要注意听取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和批评,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满腔热情不摆架子,积极主动地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处处为学生着想,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学生,这样才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达到德育的目的。

3 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和德育似乎又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在体育教学中,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德育因素,这些教学内容都具有强烈的竞争性,而每个学生都想在竞争中获胜。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好地利用竞争,在体育课中运用游戏比赛、教学比赛、测验比赛、体育达标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强烈的竞争意识,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及必胜的信念。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抓住每个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的斗志。

现在学生中的独生子女多,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心理素质都比较差,要对其个性心理品质进行刻苦的磨炼,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困难(生理、心理)和外部困难(环境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困难环节,促使学生作出努力,突破难点,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通过球类、田径项目、体育游戏等教材,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维护集体荣誉、自觉遵守纪律、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教育;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教材,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及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教育;接力跑、拔河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通过体操教学中的互相帮助、保护,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通过布置场地、器材收拾,进行热爱劳动和为集体服务的教育等。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学的原则与方法,进行课的设计时要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措施同步而行。

4 对学生因势利导,多表扬和鼓励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及时点评,以达到育人的目的。教育学生主要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要多表扬、少批评,要真诚和恳切地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指出学生的缺点时,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热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在篮球比赛中,对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不良的思想行为和违反课堂纪律现象应进行批评,教育学生改正错误行为,纠正不良倾向。表扬与批评是思想品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法,只有坚持正面的教育,才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5 通过体育历史进行德育渗透

在体育课上学生不仅要锻炼身体,学会技能,还要了解体育的发展历史和过程,由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爱国热情。中国体育的近代史同我国的近代史一样都是一部屈辱史、血泪史。从旧中国的体育屈人胯下,被称为“东亚病夫”,到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中国体育实现伟大转变。结合教学,可以介绍体育历史成就和为振兴我国体育事业奋斗的教练员、运动员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引导他们将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情感付于实际行动,引导他们从“小我”走向“大我”,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刻苦学习的意志品质。

6 利用自身优势陶冶情操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欣赏各种优美的体育造型动作,使学生从中得到健康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通过揭示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坚毅美、韵律美等内美的因素,对学生的思想境界的拓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课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要有心,教学中处处都可以进行德育教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的德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像春雨那样一点一滴地轻叩学生的心扉,所以必须长期坚持,有的放矢,一抓到底,持之以恒。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德育体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6体育年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