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术课上得更精彩——谈多媒体在美术课中的作用

2011-02-21 13:56王臻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7期
关键词:美术课中国画动画

王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生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现在,不少教师仍承袭旧的、落后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只是简单地做些PowerPoint幻灯片进行教学媒体的替换,其实“换汤不换药”,本质仍然是电教设备的“知识灌溉”。

多媒体教学的魅力,一在于其新,二在于其妙。通过教师开发和利用它的新与妙,让人感到从未有过的新鲜和活力,能使光、声、色、形、动有机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教学过程直观、生动、形象,并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变苦学为乐学等“点睛”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那么,在美术课上应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

1 应有目的、有计划地使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学工具,确实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但它不是灵丹妙药,过多地利用多媒体,放弃其他媒体,会使学生成为简单的观赏者,易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如果不管什么课型,每节课都用课件,反而会因使用不当和过度而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认真设计制作适用的课件,那才会事半功倍,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用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不可为了装点门面而无的放矢地使用。

2 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

对学生来说,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课件的合理运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件生动的影像、奇妙的动画紧紧地吸引着学生,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通过形象鲜明的对比,讨论分析及体验,很容易就进入到美术思维里。此时,教师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想象,通过比较、讨论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尤其在“欣赏·评述”领域,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自己感悟“几何图形的构图方法”,笔者利用Authorware课件里的动画效果,乘学生情绪高涨之时,引导他们比一比、看一看,展开讲述活动,然后学生再进行构图的自我尝试。最后,学生小组讨论、争辩、尝试,重点和难点在自主学习中得到解决。

3 充分发挥课件优势,展示过程,降低难度

多媒体课件的信息是以网状结构呈现的,这符合人类认识记忆的规律。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图文声像交叉的动态情景中展现美术技能的表现过程,降低难度。在中国画教学中,虽然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但受中国画材料特性的影响,仍是个不易解决的难点。为此,笔者在课件中制作4个动画,从画面效果比较、模拟潘天寿《寿者所喜》的构图过程到中国画独特形式的介绍,降低难度,强化构图意识;又安排一个“构图游戏”动画,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悟构图的基本方法及中国画“诗书画印”的独特形式。在动画演示时,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设定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探索和尝试,将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纳入教学程序中,引导学生自主寻求解决方法。

4 丰富想象,激发创造性思维

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对美术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的创作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从知识点和新颖性、趣味性等方面作多方面的思考和精心策划。这样,生动活泼的画面以及多种媒体的共同参与,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创设一种理想的想象空间。而广阔的想象空间则是使他们畅所欲言、打破思想束缚、自由发挥想象力的肥沃土壤,从而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有一定的感性材料支持。电脑展示的画面有丰富的色彩,有有趣的动画效果,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积极的参与中提高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进行求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的激情。这样,在多媒体技术下的学生美术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就得到很好的培养与发展。

5 课件要与课内外教学紧密相连

利用课件的交流性与反馈性,在课件中插入校园网的BBS论坛,可以及时将前一课、前一班的学生作业及学生的课外作业通过网络交流引入课堂,这样既使课堂前后衔接起来,又使课堂内的知识得以在课外体验与延伸。

在中小学美术课中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可以创造出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对美术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向一个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让培养了掌握先进教学方法的优秀的美术教师。

猜你喜欢
美术课中国画动画
中国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美术课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我的动画梦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