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192例分析

2011-02-21 17:26张宪亮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23期
关键词:颈静脉导丝下腔

张宪亮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介入治疗科,河南周口 466000

介入技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 (Budd-Chiari syndrome,BCS),因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成为BCS治疗的首选方法。我院2005年3月~2010年3月共收治BCS 192例,根据不同的类型,制订不同的治疗措施,采取相应的介入治疗技术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2例BCS患者,男104例,女88例,年龄22~61岁,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有:腹胀、腹痛、腹水,肝脾肿大,消化道出血,胸腹壁静脉曲张,双下肢肿胀、色素沉着、静脉性溃疡,阴囊、阴茎肿胀,月经不调、不孕等。

所有病例均经彩超、下腔静脉(IVC)或颈静脉和肝静脉(HV)造影证实,其中下腔静脉型118例,狭窄 65例,闭塞53例。肝静脉型32例,其中开口处狭窄11例,闭塞19例,肝静脉弥漫性变细2例。混合型(IVC和HV均有病变)42例。本组有6例合并IVC血栓形成。

1.2 方法

①Seldinger术穿刺股静脉,用猪尾或直头侧孔导管行IVC造影,判断其狭窄、闭塞情况,测量IVC压力,观察HV、副HV是否通畅。②IVC狭窄或膜性闭塞(闭塞段长度≤2.5 cm),导丝通过狭窄段或破膜贯通后引入导管,交换加长超硬导丝,送入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本组65例狭窄及15例膜性闭塞者均采用此法。IVC节段性闭塞及坚硬的膜性闭塞,经股静脉和经颈静脉入路分别行闭塞段远近端造影定位,然后保留一端导管作为标志,从另一端推送穿刺针,在正侧位双向透视监视下不断调整针尖方向和角度,直至贯通闭塞段,成功后交换加硬导丝,引入球囊扩张成形。本组38例用此方法。③HV狭窄和膜性闭塞能够准确确定HV开口位置者,选择经颈静脉-肝静脉途径引入导丝或穿刺插管,本组8例。HV长段闭塞,经颈静脉-肝静脉途径穿刺不易成功者,选择经皮、经肝直接穿刺HV,在经皮穿刺HV并造影后,选择较粗的一支HV或副HV,以导丝硬头通过闭塞段,跟进导管至IVC,再用导丝软头入右房至上腔静脉,交换加硬导丝,引入球囊实施扩张成形,本组18例。本组3例主肝静脉闭塞而副肝静脉狭窄并增粗扩张,经股静脉-下腔静脉-副肝静脉途径插入导丝,再交换加强导丝,引入球囊导管扩张成形。④混合型,分别采取上述方法治疗IVC和HV(或副HV)。⑤IVC合并血栓形成者,先将导管置于血栓远端进行溶栓,再置入支架压迫血栓,然后按上述方法治疗狭窄或闭塞段。本组6例。⑥球囊扩张后均应行IVC或HV造影及测压,如扩张后血流通畅,狭窄消失,压力明显下降,说明已取得良好效果。否则,应置入血管内支架。

2 结果

本组192例,成功治疗188例,其中2例IVC、3例HV行球囊扩张后效果欠佳,再置入血管内支架。1例肾静脉以上IVC长段闭塞和2例弥漫细小型HV未行介入治疗,1例下腔节段性闭塞未能贯通而放弃。治疗后即时行IVC和(或)HV造影,成功病例显示通畅,下腔静脉压由术前(29.2±1.05)kPa降至(1.61±0.54)kPa,肝或副静脉压由术前(3.25±1.07)kPa降至(1.53±0.52)kPa。 腹胀、纳差、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 1 周内明显改善,胸腹壁浅静脉消退。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受干预血管通畅率为100%。

3 讨论

BC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血液回流障碍,导致瘀血性门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症候群。自1974年Eguchi等[1]最早报道了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BCS获得成功,1990年Furui等又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BCS,采用介入技术治疗BCS已取得确实的疗效,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同,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对BCS尚无统一的分型,但不论怎样分型,目的都是为了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应根据造影的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介入路径和灵活的介入方法。

IVC狭窄或膜性闭塞者,经股静脉入路通过导丝或破膜贯通后行球囊扩张成形很易成功。对节段性闭塞或隔膜坚硬者,经股静脉和经颈静脉双入路,采取对端标识、双向定位的下腔静脉开通方法,即“对吻技术”,这样既提高了开通率,又保证了安全性,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贯穿法行下腔静脉成形术特别适用于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的病例,是一种简便、安全和实用的方法[2]。韩新巍等[3]使用大球囊导管内钝头支撑导丝作为开通导丝,不但大大降低了穿破心包、IVC的概率,而且取材方便,降低了费用,值得推广。

HV开通的介入途径应根据术中造影情况灵活掌握。HV狭窄或膜性闭塞能够准确确定HV开口位置者,首选经颈静脉-HV途径,这样可减少对肝脏的损伤和避免因穿刺通道过大而致肝出血。经颈静脉-HV途径穿刺不宜成功者,经皮经肝穿刺HV是一个既安全有效又简单易行的方法。韩新巍等[4]认为经皮经肝穿刺HV简单方便、操作安全、费用低廉,HV解剖结构显影也最为清晰和详细,是HV阻塞的首选介入治疗途径。本组HV的开通大部分经此途径。值得注意的是,治疗后要堵塞穿刺道,防止腹腔出血发生。对于主HV闭塞而副HV代偿性增粗扩张后再闭塞者,只要开通副HV即可。

李彦豪[5]认为,无论采取何种介入治疗方法,开通狭窄或闭塞的HV流出道和(或)创建新的有效分流通道,使升高的肝窦压力恢复正常是治疗BCS的关键。由于我们最初对此病认识不足,只注重IVC的开通而忽视HV,以致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明显,此点值得基层初开展此项工作者引起注意。

文献报道10%~12%的BCS患者合并有血栓形成。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者,解除下腔静脉阻塞后血栓可能脱落,导致急性肺栓塞,因此曾一度被视为介入治疗的禁忌证。随着对BCS合并下腔静脉内血栓的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已有抗凝[6]、溶栓、支架压栓[7]、可回收内支架置入[8]等方法治疗合并下腔静脉陈旧性血栓的报道。本组6例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其中2例口服华法林3个月后血栓消失,其余4例于血栓远端经猪尾导管注入尿激酶后,再置入可回收内支架压迫血栓,再开通阻塞的下腔静脉,取得满意的疗效,无肺栓塞事件发生。

大球囊过度扩张成形术治疗BCS大多可获得理想的长期疗效,一般不必使用内支架,只有球囊扩张后造影复查,仍残存明显狭窄或局限性切迹,静脉压下降不明显者,或反复再狭窄者,才考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9],且注意IVC要应用“Z”型支架。

总之,BCS的介入治疗,应根据术中造影的具体情况,切实制订可靠的治疗方案,灵活掌握介入治疗途径和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Euguchi S,Takeuchi Y,Asano KA.Successful Balloon membranotomy for obstruction of the hepatic portion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J].Surgery,1974,76:837-840.

[2]魏宁,祖茂衡,徐浩,等.下腔静脉阻塞端形态和破膜方法选择的临床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7(4):247-250.

[3]韩新巍,吴刚,丁鹏绪,等.Budd-Chiari综合征:下腔静脉闭塞钝性开通的技术探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15(9):524-525.

[4]韩新巍,李永东.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的几点建议[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2,11(4):316-318.

[5]李彦豪.关于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诊断治疗的再认识[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5):348-349.

[6]李天晓,谢敬霞.华法林抗凝对于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评价[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7,4(2):24-26.

[7]徐浩,祖茂衡,顾玉明,等.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1):24-27.

[8]丁鹏绪,韩新巍.可回收支架治疗下腔静脉阻塞合并血栓形成的中期疗效[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4):20-23.

[9]李彦豪,陈勇.介入治疗技术在Budd-Chiari综合征治疗中的地位[J].实用医学杂志,2000,16(5):350-351.

猜你喜欢
颈静脉导丝下腔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
——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单宁酸与牛颈静脉的交联机制研究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颈静脉孔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斑马导丝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中的应用
后组脑神经和岩下窦的显微解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