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在脑梗死患者神经保护中的效果观察

2011-02-26 08:25邓介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23期
关键词:分率暗带达拉

邓介华 温 艳 田 森

1.四川省攀煤 (集团)公司总医院内一科,四川 攀枝花 617066;

2.四川省攀煤 (集团)公司总医院内五科,四川 攀枝花 617066

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开发的高活性抗氧化剂,它可以有效消除自由基,以抑制脑细胞的氧化作用,从而改善脑部缺血和因脑缺血引起的大脑水肿以及组织损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型脑神经保护剂。主要应用于急性期的脑梗死治疗。本研究总结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间对在发病后24 h内开始用依达拉奉治疗80例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80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并经过头部CT扫描证实。随机分为2组,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 (63.20± 6.81)岁,ESS评分 (41.26±7.34)分。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 (64.36±5.61)岁,ESS评分(40.45±8.37)分。均在发病24 h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 +生理盐水500m l静脉滴注,1次/d,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1次/d;连续使用21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200 ml静脉滴注,2次/d,14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脱水剂 (甘露醇、速尿剂等)、抗生素、抗高血压药物、降血糖及降血脂等药物,不曾使用抗凝、溶栓、降纤药物、自由基清除剂及其他抗氧化剂等。

1.3 疗效评价 跟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观察用药前与用药后7天、14天、21天神经功能缺损 (E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 (ESS)以增分率来判断治疗效果[5],即:增分率=(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100%。依据增分率来判断疗效:痊愈增分率为86%~100%,有显著进步为增分率46%~85%,有进步为增分率16%~46%,无效为增分率<16%。

1.4 统计学数据处理 应用SPSS10.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χ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痊愈12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2例,无效5例,显效率58%,总有效率88%;对照组痊愈5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7例,无效22例,显效率28%,总有效率4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ESS)比较 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 (ESS)评分比较

2.3 头部核磁共振成像 (MRI)变化 治疗组治疗14天后核磁共振成像弥散[6]显示有12例异常信号区域有缩小,9例异常信号区域有扩大,19例异常信号区域改变不明显;对照组中11例异常信号范围有扩大,29例异常信号区域改变不明显。所有头部磁共振成像异常信号区域大小有改变的患者首次头部磁共振成像检查,均是在发病12小时内完成。头部磁共振成像的变化情况显示出治疗组好于对照组,但差异并不很显著。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结束后患者复查头部CT扫描发现:对照组有5例合并少量的颅内出血。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均为轻度损害,治疗组出现蛋白尿(++)5例,对照组出现蛋白尿(++)7例,均在2、3天恢复正常,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同时两组均有2例出现全身过敏性皮疹,经抗过敏治疗1周左右消失。

3 讨论

脑梗死缺血后再灌注,可以激化自由基的连锁反应,对神经功能造成严重的损伤[1]。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都是在脑缺血和再灌注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产生的两种自由基中,属羟自由基的氧化活性最高,大量生成的羟自由基使膜脂质的过氧化,导致颅内神经元迅速死亡,细胞毒性使脑水肿加快。此外,自由基还能导致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死亡,引起脑微血管壁通透性改变,使其通透性增高,进一步产生脑水肿。这些都源于氧自由基的破坏从而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患者的生存和预后的效果。因此,使用氧自由基的清除剂治疗可有效防止脑神经损伤,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表现还要取决于患者脑梗死的时间,分: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梗死灶由周边的缺血半暗带组成[4],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抢救缺血半暗带。动物实验表明依达拉奉有挽救缺血半暗带的作用[2]。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如抗脑水肿等),可阻止脑细胞损伤的恶性循环[3]。本研究发现治疗组中有12例治疗后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异常信号的范围有缩小,可视为治疗及时,抢救了缺血半暗带的差异之分,故与以上报道相符。此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病例发现异常信号范围扩大,可考虑为首次头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与发病时间短,而病灶未能完全显示或者脑梗死在持续进展有关。头部核磁共振成像变化结果显示出治疗组好于对照组,但差异性并不显著。

依达拉奉治疗原理为:清扫除各种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阻止血管壁内皮细胞损坏,减轻脑组织细胞缺血,以及再灌注时发生的脑水肿,起到保护脑组织和改善神经损害,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与其它神经保护剂比较,依达拉奉能够抑制由脂溶性或水溶性诱发的磷脂酰胆碱脂质体膜过氧化作用;同时,它作为一种水分子,透过血脑屏障率约为60%,在脑内可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因其同时不影响凝血系统的功能,故无降纤、抗凝、溶栓治疗等的出血风险,其安全性好。

综上,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神经保护剂,试验证明可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1]王宇卉,邵福祥,夏春林.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中Caspaae-3的表达[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4):214.

[2]秦延昆,谢海洋.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4):219.

[3]杨政,吴玉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型脑保护药依达拉奉[J].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2):911913.

[4]刘庆新,张苏阳.急性脑出血继发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10:191—194.

[5]陈清堂.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中华神经医学,1996,29(16):381.

[6]高元桂,蔡幼铨,蔡祖龙.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96.

猜你喜欢
分率暗带达拉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创伤半暗带的研究进展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利用Aspen Plus模拟分离乙醇-水体系的研究
寻找卒中半暗带的思想
解分数问题例谈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分数应用题常见错例剖析
一块石头
利用分率巧解题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