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山水画的回归——陈平的山水世界

2011-02-27 02:39
艺术评论 2011年4期
关键词:学院派陈平古典

朱 蕙

一、古典情结

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源远流长,但在宋元之前,具有“汉唐雄风”的气势壮观的大山水意象,或是金碧辉煌的皇家气派的山水意象一直雄踞画坛。一些表现文人个人性灵的“平淡天真”的山水画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至北宋晚期,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人提倡的文人画出现,山水画才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品貌,文人山水画由对自然的描摹演化为一种表现自我意识的载体,山水格局由此完成了从“造化山水”到“心中丘壑”的转变,然而在后来在发展过程中,却逐渐流于一种程式化的表现。

建国之初,学院派的山水画教学,为了与传统文人山水画拉开距离,尤为注重实景写生与笔墨创新。实景写生是为了让画家与现实世界产生密切的联系,跳出传统文人山水画“景由心造”的窠臼,也成为当时衡量画家是否脱离实际的重要标尺。笔墨创新则是为这种实景写生提供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虽然带有传统山水画的特性,但对传统山水画的用笔方式及程式化表现方面做了大胆的革新。因此,学院派山水画以一种迥于传统文人山水画的面目出现,便成为历史的必然,并且几十年来在画坛独领风骚。但这种学院派山水画稳定格局却在新时期一些画家的笔下发生悄然流变,他们同样以创新的姿态,对建国以来的学院派山水画作出了新的挑战。这些画家以大量的艺术实践,创作出的新文人山水画呈现出别样的风采,而陈平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虽然同样长期生活在高校,陈平的山水画作却较少有学院派“写生”的痕迹,而似乎更加注重对传统山水画的回归,并在这方面作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陈平的山水画没有像其它学院派山水画,对传统文人山水画保持拒绝抑或游离的状态,而是古为今用,采取一种吸纳的态度,在传统山水画中汲取大量的养分,并以这种古典情结贯穿在他的艺术实践,将传统文人画被人为拉断的历史文化链条又重新衔接起来。陈平的山水画高古奇峻,读他的画,你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人文色彩与古典气息,甚至可以触摸到宋元文人山水画的某些名家的精神内核。

二、家园幻象

农耕文明时代的乡土即古典的精神家园,已被历代文人达成共识。然而这种审美传统在山水画中却并不多见。宋元以降的文人山水画,大都表现的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文山雅水”,传递的是一种超越人间红尘的信息:深山远水之间,偶见三两竹篱茅舍烟柳画桥点缀其中,表现的都是士大夫阶层的逸游生活。在建国以来的学院派山水画中,这种“结庐在人境”的意象得到强化,但由于受写生影响,更多的表现是带有“一方之土”的色彩,而散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陈平似乎另辟蹊径,他的山水画中的“家园”,有意与时代拉开距离,向农耕文明的古典家园致敬。陈平画作中的村舍以及乡居生活,带有封闭的传统农耕文明的色彩,消解了地域特点,成为一个古朴的文化符号而引人注目。在陈平的“费山庄”系列山水画中,我们很难看出是北方的乡村,他将关中风景和南国烟雨融汇一炉:清一色的小巧玲珑的、类似江南一带的青瓦房舍,掩映在山影树丛或是桃花流水之中。山也是古朴奇峻的山,有点像张家界的险峰,流水之上是类似江南的石拱桥。可以看出,这是陈平创造的一个集南北之大成的村庄意象,也是陈平心目中理想的家园幻象。在这个家园里,一切是那么美好与宁静,自然和谐与充满生机。陈平摒弃了传统文人山水画中的“高寒孤傲”的意蕴追求,用一颗画家博爱与善良的心,精心创造他梦幻中的家园,使这家园的幻象不再虚无缥缈而变得真切可感,读者可以用心灵去触摸到它的存在,去感悟到氤氲其中的人间烟火的芬芳气息。

在陈平的山水画中,不仅有山有水,还有田园景观,农事活动则频繁地出现在他的画幅中,这在传统文人山水画中绝无仅有。陈平的画幅中有耕田、锄地、放牛、牧羊的农人,也有独居一室或走出小院的农人。将农事活动入画虽然不是陈平的独创,建国以来的学院山水画中并不鲜见,然在一派古典情韵的山水中,表现农耕时代的农事活动,把山水画当做农事诗来礼赞的却是陈平的刻意之处,这显然与宋元文人山水画中的士大夫情调迥然不同,也与带有写生痕迹的学院派山水画保持一定距离,带有一种时代的不确定性。陈平以生动画面诠释了对家园内涵的全部诉求:宁静古朴,与世无争,山水为伴,自得其乐。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种“梦底家山”的热爱与向往之情,更在一定意义上,开拓了文人山水画的新的意境。

三、笔墨新韵

传统绘画的造型与笔墨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种关系,在山水画的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前文所言,传统山水画由于山水格局由“造化山水”到“心中丘壑”的转变,山水画创作后来逐步变成了一种程式化的表现,这不仅压抑了画家的艺术想象与创新能力,而且由于画家们对古画的长期背写与临摹,山水画造型还出现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因而失去灵动之气而被人诟病却是不争的事实。建国后的学院派山水画之所以重视写生,就是力图改变这种僵化的创作程式,调动画家内心的激情,力图在造型上有所创新。当然这种造型创新与笔墨的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笔墨的运用涉及到传统山水画的美学思想,笔墨虽然由皴擦点染构成,却反映出画家的审美趣味的高下低俗。笔墨的运用,不仅反映出一个画家的艺术修养,还表现出山水画的艺术品位与境界。因此,笔墨问题历来被山水画家所重视。

虽然陈平有古典情结,但他的画在笔墨上却与古典山水画有所不同。他师古而不泥古,他的山水画并没有多少“写生”的痕迹,却巧妙地吸收了传统山水画的某些大家笔墨技法,如他用淡笔勾勒的流水状的云气,加以淡墨晕染,显得既飘逸而又凝重,极具有装饰意味,从中不难看出有米家山水的遗韵。陈平的山水画在造型上亦古亦今,同样富有创新意义。他的山水画大山大水不多,更多的是一些山野小景,却在细节上有细腻刻画。状写自然的山水林木通常用墨粗犷,而与人有密切关系的房舍牛羊,却用笔细腻,甚至连房舍上的小瓦也细细勾勒。粗犷与细腻,形成一种节奏感,表现出一种内在的艺术张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陈平山水画中的人物,则一个个身形高大,有的甚至比房屋还高大,与周边的环境相比显得有些比例失调。这种夸张可能是画家刻意为之,主要想用画笔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画家自然对生活在这片没有纷扰山水中的人物倾注了自己的热爱之情,人物在这些画幅中,既不是自然的对立者,也不是自然的附庸,人物与自然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是同样高大而有尊严的,传递出画家对人的生命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的思考与理解。这种思考在陈平山水画的构图中也有所呈现。传统山水画构图通常采用三远透视法,即高远、平远与深远。高远对自然山水是仰视的,深远则是俯视的。他通常采用的是的平远法构图,这种构图最易表达画家内心的平淡冲和,呈现出一种与山水平等对话之境界。

陈平的山水画充满诗的意境,这与他自己也是个诗人不无关系。作为一个向古典致敬的新文人山水画家,其艺术综合修养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陈平诗书画印俱佳,还与陶瓷木刻结下不解之缘。他的山水画大都配上自己写的诗词,与画面相得益彰。由于他会治印与木刻,把刀工带入山水画的创作之中,尤其善于运用刚健而富有节奏感的线条来表现山的神韵,金石味浓郁,使山石峭壁结构如同刀刻斧琢般具有力度感,宛若大自然的雕塑。

以古典情结去努力营造梦中的家园幻象,运用创新的墨韵去尽情挥洒内心的诗情,远离红尘的喧嚣,让画家灵魂安放在这片“世外桃源”的山水中怡然自得。这似乎就是陈平山水世界的全部精神内涵,也是他的新文人山水画魅力之所在。

猜你喜欢
学院派陈平古典
张负的慧眼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学院派主义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怎样读古典诗词?
陈平过河
与敌人“坦诚相见”
对“学院派”舞蹈编创与民族民间舞蹈编创的思考
慧眼识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