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

2011-03-06 08:50赵紫烟
河北医药 2011年11期
关键词: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

赵紫烟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是内科常见疾病,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黏膜的Meckel憩室。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幽门螺杆菌(H.pylori)以来,H.pylori感染作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所证实,因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主要是消除H.pylori感染,以促进溃疡愈合[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三联疗法,即抗酸、抗H.pylori药物同时服用,但不同的药物组合取得的疗效亦有差异,我院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35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70例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均经内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所有患者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或C呼气试验H.pylori均为阳性,排除有严重肝、肾、肺等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35例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0±3)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7例,12例为胃溃疡,复合性溃疡6例。对照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1±4)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例,12例为胃溃疡,复合性溃疡4例。2组性别比、年龄、溃疡部位及出血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三联治疗,给予奥美拉唑 20 mg/次,2次/d,阿莫西林 0.5 g/次,3次/d,甲硝唑0.2 g/次,2次/d。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和甲硝唑三联治疗,给予雷尼替丁150 mg,2次/d,阿莫西林0.5 g/次,3次/d,甲硝唑0.2 g/次,2次/d。2组均1周为1个疗程,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并做胃窦部活检组织尿素酶试验。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患者食欲正常,内镜显示急性黏膜炎症状消失,无糜烂,溃疡愈合;(2)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食欲改善,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结果均明显好转,溃疡面积缩小在50%以上;(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食欲无改善,溃疡面积缩小在1/3~1/2。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n=35,例(%)

2.2 H.pylori清除率比较 停药4周后于胃镜下取患者胃窦黏膜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 C-尿素呼气试验,如果两项结果均为阴性,则表示H.pylori清除,否则仍为H.pylori阳性。治疗组H.pylori转阴24例,H.pylori清除率为68.6%,对照组H.pylori转阴10例,H.pylori清除率为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乏力、头昏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未影响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6%和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和十二直肠溃疡。溃疡的形成和发展与胃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事情有关。消化性溃疡发生在与胃酸接触的部位如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附近及Meckel憩室。有95%~99%的消化溃疡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故又分别称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目前认为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病因费用疾病。一点各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感染、遗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难受习惯、神经精神因素等,通过不同途径或机制,导致上述侵袭看病作用增强和或防护机制减弱,均可促发溃疡发生。现已证明,幽门螺杆菌是非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的病原菌,亦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2]。在H.pylori黏附的上皮细胞可见微绒毛减少,细胞间连接丧失,细胞肿胀、表面不规则,细胞内粘液颗粒耗竭,空泡样变,细菌与细胞间形成黏着蒂和浅杯样结构[3]。资料表明:有70%~90%的胃溃疡患者和95%的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内有幽门螺杆菌定植[4]。

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繁多,但目前使用的主要是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杆菌及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奥美拉唑是近年来研究开发的作用机制不同于H2受体拮抗作用的全新抗消化性溃疡药。它特异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降低壁细胞中的氢钾AT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又称为“质子泵抑制剂”[5]。阿莫西林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等需氧革兰阴性菌的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及幽门螺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阿莫西林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可使细菌迅速成为球状体而溶解、破裂。阿莫西林能有效清除H.pylori,但研究表明,单用阿莫西林H.pylori清除率不高[6]。而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可增强H.pylori清除率,快速促进胃溃疡愈合并抑制其复发。这是因为H.pylori可被隔离于壁细胞内,阿莫西林对其缺乏有效性,而奥美拉唑可增强阿莫西林对壁细胞的渗透作用;另外,奥美拉唑能阻断胃酸分泌,使胃内的H.pylori变成中性,从而使H.pylori在无酸情况下更易被阿莫西林根除,不仅可以提高H.pylori根除率,而且可以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7]。甲硝唑具有广谱抗厌氧菌和抗原虫的作用,H.pylori对甲硝唑敏感,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药联用,互相协同,可明显改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增强H.pylori清除率,对H.pylori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本组研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ylori转阴24例,H.pylori清除率为68.6%,对照组H.pylori转阴10例,H.pylori清除率为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6%和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和H.pylori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较少。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渍疡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屈健,奉继运,张文达.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广州医药,2010,41:27-28.

2 胡伏莲,周殿元主编.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06-416.

3 刘晓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致病的宿主因素.国外医学:消化系统疾病分册,2004,24:284-287.

4 马姝玓.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13-114.

5 雷兴球.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221-1223.

6 Malfertheiner P,Megraud F,Oc Moruinc,et al.Current concepts in the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2000 Consensus Report.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2,20:167-180.

7 曹宪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56例临床观察.亚太传统医药,2010,6:43-44.

猜你喜欢
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牙膏中甲硝唑和诺氟沙星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89-2021)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探讨果胶铋与阿莫西林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
甲硝唑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2∶1)有关物质的测定
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溶出度对比研究
应用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