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硬膜外镇痛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中的疗效分析

2011-03-06 08:46黄荣蓉
河北医药 2011年11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阿片类椎管

黄荣蓉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增高,肿瘤晚期带瘤生存的患者越来越多,骨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最常见于乳腺、肺、前列腺的恶性肿瘤,常导致病理性骨折、神经根压迫、脊髓压迫、顽固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尤其是顽固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唑来膦酸作为强有力的骨重吸收抑制剂,是治疗肿瘤骨转移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1],有文献报道,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疼痛的有效率能达到85%,仍有将近20%的患者无效,而且大部分患者只有部分疗效,只能依靠注射麻醉药品,受用量的限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存期[2]。1979年临床医生首次在椎管内应用阿片类药物用于镇痛。多年的临床实验研究发现,椎管内阿片类药物相比于其他给药方式,椎管内给药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增强镇痛效果。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将阿片类药物和局麻药联合应用于PCEA,与单次给药和持续输注相比,PCEA提供了更优良的镇痛效果,安全性高,药物的用量小。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费用[3]。我们选取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进行PCEA,已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条件:患者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实体瘤,有骨转移证据(X线或CT、骨扫描),有明显的骨痛,指中-重度骨痛。患者除骨转移外,其他状况良好,能评估疼痛评分,预期寿命至少12周。选取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0月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76例,其中男20例,女56例;乳腺癌54例,肺癌18例,前列腺癌4例。既往都接受过唑来膦酸治疗,效果差或无效。随机将76例患者分成A、B 2组,每组38例,年龄、性别比、既往手术、放疗、化疗情况、身高、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给药方法及药物配置方法

1.2.1 给药方法:2组患者均置入硬膜外导管,并留置,通过自控泵自硬膜外管注入药物,硬膜外导管最长可留置90 d。

1.2.2 药物配置方法:A组:芬太尼1 000 μg+利多卡因1 g+生理盐水500 ml;B组:哌替啶1 000 mg+利多卡因1 g+0.9%氯化钠溶液500 ml。

1.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划线法(VAS),“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于用药前、用药期间每日同一时间评定疼痛强度。止痛效果评定标准:(1)显效(CR):疼痛程度减轻≥2个级差;(2)有效(PR):疼痛程度减轻≥1个级差;(3)无效(NR):疼痛程度减轻<1个级差或不变或加剧。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全部病例数× 100%。最短起效时间:给药后至发挥药效的时间。疗效维持时间:一次用药后至疼痛再发加重的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比较 A组的显效率为81.6%,有效率为10.5%,总有效率为92.1%,无效率为2.6%;B组的显效率为78.9%,有效率为10.5%,总有效率为89.4%,无效率为5.3%。因此,芬太尼+利多卡因和哌替啶+利多卡因在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但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镇痛效果比较 n=38,例(%)

2.2 最短起效时间和疗效维持时间比较 在最短起效时间和平均疗效维持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最短起效时间和疗效维持时间比较n=38,min,±s

表2 2组患者最短起效时间和疗效维持时间比较n=38,min,±s

组别 最短起效时间 平均疗效维持时间A组10±3 42±8 B组12±5 38±6

3 讨论

临床研究证实,阿片类药物和局麻药之间有协同作用[4],椎管内单独应用阿片类药物后能有效缓解患者静息状态下的疼痛,却不能满足患者接受理疗和运动状态下的对镇痛效果的要求。动物实验显示,椎管内联合应用阿片类药物和局麻药可以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即使将极低浓度的局麻药和阿片类药物联用,也会大大提高镇痛效果[5]。芬太尼、舒芬太尼、哌替啶都属于高脂溶性药物,起效快,国外已广泛使用于PCEA[6],而吗啡起效较慢,持续时间长,因此不推荐采用PCEA方式给药。所以我们选用高脂溶性的芬太尼和哌替啶加用局麻药利多卡因采用PCEA方式给药,不但起效快,而且由于药物的协同作用,降低了药物剂量,提高了安全性,而且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

椎管内应用阿片类药物能引起一系列的相关副作用,如瘙痒、尿潴留、恶心及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呼吸抑制等。本实验无效的3个病例,就是因为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副作用较重被迫停止治疗。由于脂溶性阿片类药物与亲水性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相比,尿潴留的发生率更低,所以本组实验基本上无尿潴留发生。呼吸抑制是椎管内应用阿片类药物后可能引起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迟发性呼吸抑制更难预料,Eisonach等的研究证实,脂溶性阿片类药物与亲水性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相比,迟发性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7]。所有的副作用都与阿片类受体有关,因此我们使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其进行治疗,能有效预防瘙痒、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但对于呼吸抑制,需选用半衰期较长的纳曲酮等药物。有研究表明,硬膜外腔使用氟哌利多能增强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而且能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5],恶心呕吐严重的病例建议使用此方法。

初步结果表明,将阿片类药物和局麻药联合应用于PCEA,可有效地缓解恶性肿瘤晚期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尤其是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后效果差或无效的病例,极大地缓解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特别是芬太尼+利多卡因,具有给药剂量小,缓解率高,疗效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小的临床特点,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是治疗恶性肿瘤晚期骨转移顽固性骨痛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1 Coleman RE.Bisphosphonates:clinical experience.Oncologist,2004,9: 14-27.

2 张辉,张阳.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观察.中国医疗前沿,2010,5:54-56.

3 Hodgson PS,Liu SS.A comparison of ropivacaine with fentanyl to bupivacaine with fentanyl for postoperative patient-controlld epidural analgesia Anesth Analg,2001,92:1024-1028

4 马浩南,赵军.瑞芬太尼药理学和临床应用进展.河北医药,2006,28:132-134.

5 王静捷,黄宇光.椎管内阿片类药物在临床麻醉镇痛中应用的近况.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9:245-248.

6 Silvasti M,Pitkanen M.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versus continuous epidural analgesia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Actu Anaesthesiol Scand,2001,45:471-476.

7 Bernards CM,Shen DD,Sterling ES,et al.Epidural cerebrospinal fluid,and plasma pharmacokinetics of epidural opioids(partl):differences among opioids.Anestheslogy,2003,99:455-465.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阿片类椎管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阿片类药镇癌痛应避开四大误区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