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性治疗并发心包填塞的护理

2011-03-06 08:50王海英闫微郝继春徐超马东胡秀钦
河北医药 2011年11期
关键词:介入性心包外科手术

王海英 闫微 郝继春 徐超 马东 胡秀钦

心包填塞是心脏介入性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并不罕见,若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近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性诊治工作不断深入和增加,发生心包填塞的病例数也相应增多[1]。笔者对本院2007至2009年心脏介入性治疗并发心包填塞6例患者的临床诊治和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7年至2009年行心脏介入性诊疗术4 699例,共发生6例心包填塞病例,总发生率为0.13%;男3例,女3例,年龄35~76岁。其中冠心病介入性治疗3 634例,4例发生心包填塞,发生率0.11%;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术513例,2例发生心包填塞,发生率0.39%。见表1。

1.2 结果 5例患者经积极抢救及治疗,病情稳定出院,随诊恢复良好,无后遗症状。病例4患者,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后置入临时起搏电极,并行PCI术,手术顺利;术后1 h心率恢复正常,拔出临时起搏器电极后发生心包填塞,虽经积极抢救,但最终死亡。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术前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做抗生素及碘过敏试验,术前4 h禁食。并进行血常规、心电图、心脏B超、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的检查,配血备用。护士要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消除紧张心理,取得合作。熟悉手术操作步骤与方法,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急救对策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导管、导丝、球囊、支架、敷料等用物,还需准备好利多卡因、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特别是抢救设施如:心包穿刺包、临时起搏装器、除颤器、主动脉气囊返搏器、吸引器、吸氧装置、床旁超声机等,并使急救器材处于应急状态。

表1 心包填塞患者的临床资料

2.2 心包填塞的观察和护理 高度警惕心脏介入性治疗并发心包填塞的严重性,其预后与早期处理密切相关。胸闷和气促往往是心包填塞的首发症状,出冷汗、烦躁、静脉怒张、心率加快或减慢、心音低钝伴血压下降是其主要体征。X线影像心影扩大,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包腔内有液性暗区,这是心包填塞的有力证据。护士应充分了解心包填塞的症状,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对抢救至关重要。而心包填塞发生时间不定,可以在术中或术后延迟发生,所以术中及术后的护理观察同等重要。患者一旦出现胸闷、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症状,要高度警惕心包填塞的发生,床旁超声检查是检查诊断心脏最有效、最敏感的方法[2]。本组病例发生心包填塞的时间从术中即刻到术后3 h不等,所以只有连续不留间隙的观察护理才能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2.3 心包填塞的处理和护理 心包填塞诊断一旦确立,立即停止介入操作,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停用肝素,必要时应用鱼精蛋白对抗。根据血压情况及时调整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浓度,用加压袋快速补液、输血,在大量输液同时立即进行心包穿刺,穿刺成功后给予持续引流,并将心包穿刺抽液予以自血回输,注意在抢救时给患者保暖。如出血量较少,心包引流后患者症状很快缓解,血压、心率等生命指标平稳,可留置引流管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引流量等;此过程要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穿刺点和引流管接口不被污染,待出血停止后遵医嘱拔除引流管。如出血量多且持续出血,需立即做好外科手术的准备工作。本组中5例经引流后生命体征稳定,其中1例保留心包腔引流管8 h后拔除,1例在24 h后拔除;3例经持续心包引流后无好转外科手术修补,其中2例为射频导管消融患者,1例为冠心病PCI治疗患者。

2.4 心理护理 患者因心脏介入手术出现并发症,又行心包穿刺引流,或还需要做外科手术,常表现为淡漠、不太合作或紧张、恐惧状态,针对这种心理特点,精神及心理护理尤其重要。而单纯的语言安慰常难以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要多与患者沟通,告诉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及良好的转归,同时及时了解其心理变化和要求,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将对患者有积极影响的信息透露给患者。同时在进行护理治疗时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用自身行动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其安全感和可依赖性,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3 讨论

介入治疗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虽然与外科手术比较,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心包填塞即是一种极少发生但有潜在致命性的并发症。其中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穿孔发生率0.31%~0.93%,可引起心包填塞和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3]。一般认为,PCI引起心包填塞与术者对病变的认识及操作经验、冠状动脉病变的复杂程度、采用特殊器械治疗时对冠状动脉的损伤等因素有关。本组患者中,例1由于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支架置入后扩张压力过高,直接导致冠状动脉破裂。例3由于冠状动脉迂曲、钙化,支架置入后形态不满意,应用后扩张球囊加压扩张导致冠状动脉破裂。射频导管消融术因心肌穿孔导致心包填塞的发生率约为0.2% ~0.6%,临床表现因引起心肌穿孔的原因不同而异[4]。我院513例射频消融手术并发心包填塞2例,发生率仅0.39%。但是穿孔出血量大,心包穿刺抽液不能维持血压稳定,被迫进行外科手术修补。例4患者由于临时起搏电极穿破心肌导致心肌穿孔,并发心包填塞而死亡。由上可见各种心脏介入治疗都可能并发心包填塞,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熟悉不同心脏介入治疗手术的操作流程和原理,以及心包填塞的临床表现。严密进行术中及术后监护,及早识别心包填塞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做好心包穿刺准备,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心包穿刺抽液是抢救的关键,也为必要的外科手术修补赢得时间。

心包填塞是心脏介入性诊疗术中相对少见的并发症,其发生迅速,如不及时发现和积极处理,患者可有生命危险。护士要提高警惕,做到术前熟悉病情,术中术后密切观察心率血压的变化,以预防和避免并发症发生为主,做到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加强对各种心脏介入手术意外事件的护理干预能力,有助于帮助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心包填塞患者的良好转归。

1 Forauer AR,Dasika NL,Gemmete JJ,et al.Pericardial tam-ponade complicating central venous interventions.J Vasc Interv Radiol,2003,14:255-259.

2 Tsang Ts,Oh Jk,seward JB,et al.Diagnosic value of echocardio-graping incardiac tamponade.Herz,2000,25:734-740.

3 俞梦越,高润霖,陈纪林,等.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 868例并发症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03,42:550-553.

4 胡大一,马长生主编.心脏病学实践2002—规范化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7-605.

猜你喜欢
介入性心包外科手术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分析经导管介入性治疗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
优质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护理效果分析
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在临床中的应用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穿刺患者的护理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
肝胆胰外科手术与动、静脉自然分流
动物外科手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