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发展

2011-03-14 07:43沙克李家和
商品混凝土 2011年3期
关键词:哈尔滨市砂浆水泥

沙克,李家和

(1.哈尔滨市散装水泥办公室,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2.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3. 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4)

1 基本情况

混凝土材料是支持现代人的生活,尤其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1],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混凝土需求量每年都以两位数的比例递增[2]。哈尔滨混凝土的需求形势也和全国一样,“十一五”期间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

哈尔滨市从2000年预拌混凝土应用量46万m3到2010年预拌混凝土应用量1150万m3,增长25倍。“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预拌混凝土推广应用总量2803万m3,同比“十五”期间推广应用总量418万m3增长了5.7倍, 哈市“十一五”期间预拌混凝土的年应用量见表1,由表1可见2009年和2010年是哈市预拌混凝土发展最快的两年,这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全市现有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53家,年设计生产能力2075万m3、专用运输车辆1240台、泵送车辆102台,有效满足了哈尔滨建筑市场应用量和运输量的需求。

表1 哈尔滨市 “十一五”期间预拌混凝土的年应用量

除特种干混砂浆外,预拌砂浆在哈尔滨市推广应用只有两年,2010年干混砂浆应用6.5万吨、湿拌砂浆应用6万m3,截止2010年12月,全市已拥有10家预拌砂浆企业,其中,干混砂浆企业4家,产能达到240万吨,另有6家湿拌砂浆生产企业通过了专业评查。全市已形成332个干混砂浆移动筒仓、3台背罐车和13台干混砂浆专用运输车的物流配送体系。

按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提供的标准计算,由于生产和利用散装水泥节省包装消耗、减少损耗、循环利用工业废渣、减少排放等因素,“十一五”期间,我市推广应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共节约标准煤71.74万吨,减排粉尘22.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1.2万吨、二氧化硫0.08万吨,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504万吨,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

哈尔滨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历史性跨越发展,这与哈尔滨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哈尔滨商品混凝土管理办公室等单位积极采取的有效措施密不可分。本文从政策法规、行业管理、生产技术、质量控制等方面回顾了“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发展之路,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2010年重点工程预拌混凝土保证供应情况,同时对“十二五”期间哈尔滨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总体发展进行了展望。

2 加强地方立法、以政策法规为牵引,引领行业跨越式发展

在严格执行国家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应用的有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哈尔滨市的具体情况,哈尔滨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哈尔滨商品混凝土管理办公室一直把加强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地方立法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狠抓落实。

2005年,在制定出台《哈尔滨市建筑市场管理规定》之际,哈尔滨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建议将建设工程中应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作为监管条款追加写入《规定》中,并在哈尔滨市人大审议和黑龙江省审批过程中予以通过,成为哈尔滨市预拌混凝土发展中的第一个具有地方法律效力的条款。在其作用下,2006年哈尔滨市预拌混凝土实现了快速增长,首次突破应用300万m3。但行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亏方少量、不及时供应等矛盾和问题。为进一步规范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制定出台一部集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为一体的《哈尔滨市应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条例》地方性法规刻不容缓。

2006年12月起,由哈尔滨市散装水泥办公室负责起草的《哈尔滨市应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条例》地方性法规各项工作全面启动。哈尔滨市散装水泥办公室采取多次组织召开生产企业、施工单位座谈会、专家咨询论证会和专题汇报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市政府法制办、市建委法规处、生产企业、建设单位、设计部门和施工企业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各界关心的主要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组织散办的有关科室制作了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专题片,在各种论证会、座谈会和市人大调研会,特别是在市人大第一次常务会审议会上进行播放。上述措施对有效促进立法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哈尔滨市《哈尔滨市应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条例》在市人大审议通过后,经黑龙江省人大批准并颁布实施。

哈尔滨市自2008年7月1日开始禁止施工现场搅拌砂浆,哈尔滨市散办领导充分认识到预拌砂浆是继预拌混凝土后的又一绿色环保材料,必将带来建筑业和建材业的又一次科技技术进步。但当时,生产企业、设计部门、建设和施工单位等对预拌砂浆的生产、施工和有关法规等问题还不完全清晰,还需出台《哈尔滨市预拌砂浆管理办法》来规范预拌砂浆的生产、使用、管理、运输等诸多问题。2009年,哈尔滨市散办负责开始起草《哈尔滨市预拌砂浆管理办法》,并10余次到设计、建设、施工、监理和生产企业进行深入调研。2010年,市散办先后5次征求各委、办、局和建设、施工、监理、生产等单位的意见,3次组织召开建设、施工和生产企业立法调研会,2次请省市法制办、省建设厅和有关大学、研究院等有关部门座谈把关,在广泛征求和充分吸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反复修改和进一步完善后提交给哈尔滨市政府。2010年5月6日,哈尔滨市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哈尔滨市预拌砂浆管理办法》。

“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哈尔滨市应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条例》和《哈尔滨市预拌砂浆管理办法》这两部法规的出台和实施,为哈尔滨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标志着哈尔滨市的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发展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引领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3 建立行之有效的规范化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除了加强立法外,从2006年至今,哈尔滨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行业管理制度,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用法律指导行业发展,不断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为严把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企业市场准入关,依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哈尔滨市应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条例》,哈尔滨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对预拌混凝土建筑企业三级资质进行审查,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不予以通过,对预拌混凝土二级企业实施资质日常监管。2006年,启动实施预拌混凝土行业信用评价综合工作,对企业资质素质、市场行为、社会信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分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级,综合评价结果在哈尔滨建设网、哈尔滨散装水泥网和哈尔滨日报上通报,奖优惩劣,对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企业加大监管力度,限期进行停业整改,有效提升了预拌混凝土企业和行业的管理水平。为加强网络报表管理,哈散办投入资金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全市范围内使用了规范格式的预拌混凝土发票凭证,并由行业管理系统每月上传到散装办管理数据库,为工程竣工核验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2010年,为进一步完善该软件系统,市散办投入资金免费为企业安装了GPS车载终端,并开发了哈尔滨市散装水泥及预拌混凝土(含砂浆)GPS 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与原有行业管理系统的有效对接,当企业出具虚假票据时,软件自动报警,有效解决了生产企业与施工单位相互串通,向施工单位现场搅拌的混凝土提供规范格式的发货凭证,使施工单位逃避处罚的问题。为界定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责任、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对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和使用的外加剂实行了备案管理。

二是坚持职能联动,合力促进行业迅速发展。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推广过程中,市散办充分发挥建委和相关部门的职能力量,采取的从多环节入手,多方合力方式,极大地推进了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推广的迅速发展。目前已将建设工程项目纳入建筑业施工企业和建筑业监理企业综合信用评价标准;将建设工程项目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纳入“市安全优质工程”和“省、市安全文明工地”评比条件,对于未按规定纳入的,有关部门不列入评比参评范畴;每年除散办自行对建筑市场使用现场搅拌混凝土进行执法检查外,积极参加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联合执法大检查,加大了执法力度。

三是深入开展为企业服务工作,服务与管理水平双向提高。哈尔滨市散办在抓行业管理时,十分注重服务水平和质量,并始终坚持服务第一的原则,收到明显效果。努力打造一支推广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专业队伍,同时针对行业专业性强的特点,面向社会广泛纳贤,现已吸收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1名,为生产开展技术指导等工作;积极与交通、交警、市容等其他管理部门协调解决了预拌混凝土运输车的通行问题,有效保证了预拌混凝土运输需求和工程建设速度;为确保预拌混凝土专用运输车辆文明行驶和清洁运营,对全市预拌混凝土车辆驾驶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并对全市预拌混凝土运输车辆统一了标识,使其成为全市交通运输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深入企业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四是深入开展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市散办历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了多种宣传活动。例如组织了大型预拌混凝土宣传周活动,在大型广场、繁荣商业街、市政府大楼、典型建筑现场等进行展板、专题片的专题宣传等活动,并在省市电视台进行专题片和公益广告播放等,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推广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社会、环境效益,同时加深了相关部门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对于政府的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每年定期在编制的《哈尔滨散装水泥》期刊上发布预拌混凝土企业生产、管理、应用技术、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等信息,增强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建设和施工单位、管理部门及社会应用预拌混凝土的认识。

4 技术标准更加健全、新技术推广更加普及,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

为保证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生产与施工质量,哈尔滨市散办组织相关部门相继制定出台了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概预算定额,并完善各项技术标准规范,健全预拌砂浆标准规范体系;为保证预拌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质量和提高管理水平,哈尔滨市散办组织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参加了由哈尔滨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主编的黑龙江省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DB23/1328—2009工作,该规程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哈市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水平;为贯彻执行《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质检总局、环保总局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工作的通知》(商改[2007]205号)要求,哈散办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主编了《哈尔滨砂浆生产应用技术规定》HJG2301/0003—2008,运行一年后,上升为黑龙江省地方标准《预拌砂浆生产应用技术规程》DB23/T1357—2010,《规程》结合黑龙江省严寒气候特点,对预拌砂浆的冬期施工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确保冬期施工建筑工程质量[1];制订出台了《哈尔滨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禁现砂浆工作的通知》哈建发[2010]233号,《关于使用干混砂浆(预拌)的计价暂行办法》黑建造价函[2010]18号,出版了黑龙江省《干混砂浆》图集DBJT07-206-10等有关技术标准、图集和文件,为黑龙江省推广应用预拌砂浆提供了技术支持;哈市散办还根据原材料、预拌混凝土企业特点先后制订原材料控制、实验室管理、生产及运输管理等一系列规定,这些规定对于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近几年,预拌混凝土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哈市散装办充分依靠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大学、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积极帮助生产和施工单位在预拌混凝土生产和应用中采用新技术,例如在预拌混凝土中采用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粉煤灰和矿渣粉双掺技术、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超长结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综合技术、桥墩大体积混凝土控温防裂技术、混凝土冬期施工综合技术等等,促进了哈市预拌混凝土生产和应用技术的科技进步,并提升了工程质量。

5 采取强有力措施,保证重点工程预拌混凝土供应

2010年,哈尔滨市全面实施了以松花江为总纲的“北越、南拓、中兴、强县”新发展战略,哈市的城市建设以前所未有的投资强度、建设规模、推进速度,实现着历史性跨越,尤其是地铁、路桥等重点工程的混凝土需求量大、任务急,对哈市预拌混凝土生产和供应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哈尔滨市散办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力保重点工程预拌混凝土的供应和质量:

一是超前谋划积极协调保障原材料供应。2010年1月13日至1月19日,市散办根据市建委的指示组织了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材料供应需求对接会,并成立了以市建委领导为组长、市散办牵头、6家水泥企业和16家预拌混凝土企业为成员的哈尔滨市重点工程应用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应急工作小组,制订了重点工程使用预拌混凝土保障措施,确保了重点工程的原材料供应。

二是积极协调、强化对接,确保重点工程预拌混凝土供应。哈市散办始终把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的预拌混凝土供应工作当成首要任务,在各项工程启动施工后,各种协调、对接工作一刻没有停止,市散办主任及几位副主任等同志全程参与松浦大桥、三环西桥、征仪路、地铁等重点工程混凝土的供应专项协调、实地查验、实地检查等工作,解决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供应预拌混凝土供应等问题近100余项,确保了重点工程用124万m3预拌混凝土的及时供应。

三是深入开展抽查工作,严把预拌混凝土质量关。为了强化重点工程建设质量,从源头严把质量关,市散办以市建委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和养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和养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地铁等重点工程使用的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的通知》和《关于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通知》,并转发了市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和结构升级改造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等文件,除进行常规检查外,加大预拌混凝土产品的抽检力度,实行了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确保了混凝土质量。

图1 部分路桥重点工程混凝土浇筑

6 “十二五”期间哈尔滨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总体发展展望

混凝土材料是支持现代人的生活,尤其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2],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混凝土需求量每年都以两位数的比例递增[3]。哈尔滨混凝土的需求形势也将和全国一样,呈现出继续增长态势。

“十二五”期间仍将是哈尔滨市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北越、南拓、中兴、强县”新发展战略的延续阶段。

根据哈尔滨市总体规划建设工程市场需求,“十二五”期间预拌混凝土预计应用量将达到6000万m3,哈市散办将根据国家、行业及哈尔滨市相关法规,对混凝土企业布局进行合理调整,为减少环境污染,避免重复建设,防止资源浪费,将优化空间分布、降低物流配送和服务成本,有效控制建站总量,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建立应符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选择城区周边的工业用地,且不得建在二环路以内,以及二环路以外的商业、住宅和教育科研等非工业用地区域,逐步减少三环内新建企业;新建搅拌站应避开生态敏感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居民生活区,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新建搅拌站服务范围应覆盖辖区内所有建设工程,服务半径不超过30公里;到2015年底,哈市市区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总数控制在80家以内,混凝土搅拌站数量控制在130座以内,设计生产能力预计达到年产3340万m3。

2011年~2015年,预拌砂浆预计应用量300万吨,全市湿拌砂浆和干混砂浆生产企业各控制在10家以内,企业总产能达到年产450万吨,预计新增预拌砂浆移动筒仓1000个,不断健全和完善预拌砂浆物流配送体系,推进物流配送信息化的进程。

深入做好城关镇内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工作,提高水泥散装率;营造良好的预拌混凝土市场应用环境;加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培育农村散装水泥市场。

加大科技产品研发和科技推广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人才和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建立科研、生产、应用相结合的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研发体系;充分发挥发展中心科技平台作用,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对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企业实行智能化管理,促进行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档升级。

将继续加强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设施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建设,提高技术含量,逐渐向系统化、智能化和大型化方向发展,淘汰污染环境、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和技术落后的装备。

通过努力,初步建成哈尔滨市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产业框架的发展新模式和管理体系,为促进哈尔滨市资源和能源节约,保护环境,提高工程质量,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建设低碳社会做出新贡献。

[1]孙继成,周亚志. 近年来混凝土新技术成果概述[J]. 商品混凝土.2007(1):1-4.

[2]李丽.被兼并重组商品混凝土企业策略与风险控制[J]. 商品混凝土.2010(12):10-11.

[3]哈尔滨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哈尔滨工业大学主编.黑龙江省地方标准《预拌砂浆生产应用技术规程》DB23/T1357—2010[S].

猜你喜欢
哈尔滨市砂浆水泥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化腐朽为神奇—本土创造—水泥环保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