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2011-03-15 08:17王庚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1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人员监督

王庚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王庚

为了了解企业会计信息现状,经笔者筛选,分别就单位组织形式、规模、会计机构及人员配备、会计人员构成情况、会计人员从业资格、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职能、会计政策和会计估价政策的选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报表的组成及编制完整性、会计与税收差异处理、会计人员业务学习与后续教育、外部环境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及会计法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调研。本次调研得到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调研活动得到会计人员积极配合。在普遍调查的基础上,再与被调研单位人员进一步座谈、分析认为,本次调研结果可信度较高,基本上反映了当前企业会计核算及会计信息质量状况。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会计信息与监管密不可分,规模较大的企业总体状况尚好。而在中小企业、部分原来依靠行业主管的单位随着企业自主经营、自我管理后,会计工作感觉到无人管、无人问的茫然状态,甚至对会计应具备的基本职能都持怀疑的眼光,在会计工作中,不少会计人员认为会计核算就是向有关部门报报数字报报税,更不谈会计监督职能,从而导致企业会计管理、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较多,表现在:

1.在会计基础管理工作方面不尽人意

会计机构不健全,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不能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要求。很多单位认为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聘用是单位内部事务,只要会计税收申报没有差错、特别是不多申报税收就行了。此外诸如会计岗位分工未能按照会计监督、内部控制的要求做到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现象在中小企业中也相当普遍。

2.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在中小企业中相当普遍

我们在调查企业是否是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建账核算,是否有账外账的行为时,不少单位在纸质调查问卷中回答就一套,但座谈时很多会计人员反映单位有账外账,诸多下脚料、不开票的收入等均不纳入单位会计核算,事实上形成账外账。很多单位未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而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模式建账核算,如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就是一本增值税进销项比较准确,而无成本、存货等相关的核算资料;如是所得税查账征收的单位,存货表现整进整消耗无库存,成本提前消耗;如是所得税核率征收单位,则少记收入,白条子“满天飞”。相当部分单位根据单位自身既得利益需要随意调整或编制失真的会计信息。

上述种种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最终表现形式不外乎一是在高计资产、收入、收益或所有者权益,少计负债费用、成本或损失,粉饰财务状况,即为常说的“虚盈实亏”,这在需要外部资金或项目支持的单位最普遍;二是少计资产、收入、收益或所有者权益,多计负债、费用、成本或损失,虚假恶化财务状况使单位年年亏,即为常说的“明亏实盈”,这种在进行纳税申报和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贡献需要单位出钱的时候较为普遍。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主要为:

1.利益驱动系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往往表现为主动的目的

企业举债经营是正常的经营理念,但由于融资方面的管理需要、或经营上有往年业绩、资质要求、或争取项目资金等有条件限制时,企业以我为主,按各自限制条件要求编制符合需要的会计信息,高计资产,少计负债,高计净资产,减少负债率,以体现单位资产优良、业绩优良,负债低,风险小。

如果单位不对外融资或无资质条件限制,则少纳税、主要表现在存货性资产帐面库存低,扩大消耗性成本费用支出,生意很“红火”,亏损则年年有,延迟纳税为利益驱动源泉,业主生活很“潇洒”等非正常情况。

2.企业管理者法律意识较差

企业的投资者在形式上有多样性,小规模的有以个人独资企业法登记的个人独资企业,也有依据公司法特殊条款登记的一人公司,部分公司即使为非一人公司,但股东为家庭成员,包括夫妻、父子等,形式上为非一人公司,实际投资者和经营者往往是一致的,三会流于形式,股东会一人说了算,投资者关心的是经营业务的发展,投资人普遍对《公司法》中涉及公司财务、会计的内容及《会计法》中有关规定知之甚少。有相当部分投资者对作为法人地位的企业与投资者本身的法理地位划分不清,错误认为企业是自己投资设立,企业就是我的,片面认为只要交纳了税收,其余是多是少是自己的事,造成家庭或个人费用和往来与单位不分,混淆了会计核算主体与个人经济活动界限,实际上是混淆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

3.内部管理及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对会计信息的内部监督机制丧失

主要表现在会计机构虽单独设置,但会计人员分工不合理,内部管理制度及控制制度较差,会计档案管理混乱。通过调查,虽有很多单独设置会计机构,但会计人员在2人及以下,主办、分账、出纳、会计稽核职责不明、分工不明现象普遍存在,相当部分单位会计为1人,主要应付税务申报,根本未按照会计法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设置配备会计人员。相当部分单位为了“管好资金”,由老板自己或家属、子女“家里人”负责,相当中小企业存在不具有会计人员职业资格却兼单位现金出纳,或为减少劳动力成本,既是出纳、又做物资采购或保管,相关手续不齐备,对内部会计控制及相关牵制制度了解很少,以亲情代替制度。相当部分企业的老板认为钱在“我的人”手里、物由“我的人”保管,会计主要是应付税务的,根本不了解会计本身所具有的核算、监督职能。

4.综合部门对信息的侧重点不一,会计信息横向联动、相互使用效果差

会计信息是公从性信息资料,信息的使用者很多,政府有关部门为了管理需要,对相关的信息要求重点不一,如政府综合部门要求了解企业总体生产、销售、入库税金的增减情况,金融信贷部门则侧重于了解财务状况和实现利润情况,税务部门侧重于了解税收解缴及相关可比资料,工商部门侧重于资本到位情况,各部门对信息的要求不一,对报送的报表内容要求不一,很多企业在报送报表时按需填报,出现向税务部门的报表利润比向金融信贷部门的利润低,为不影响工商部门的单位资信评定和年检需要,所报利润表年年获利。上述综合部门所需要的会计信息重点不同,内容不同,由于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信息之间相互利用,联动效果较差,加之会计信息检查不到位,使单位按需填报会计信息形成空间。

5.会计代理记账市场管理混乱

随着企业的规模和数量的增加,从事代理记账人员在逐步增多,为企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应当清楚看到,现在的会计代理记账市场相当混乱,按照我国有关会计代理记账的有关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是当然的代理记账机构,其他代理记账机构则需要办理审批手续,而目前会计代理市场是代理机构或代理人员资格要求低,门槛低,代理人员往往一代几家,往往代理人员仅负责税金不出现重大差异,而对单位的生产经营很少了解,不进行成本核算。还有相当部分为个人代账,形成只要有一本从业资格证书,就可以代理记账,会计人员争着代账,而会计师事务所即使没有业务做,也不愿代理记账的局面。对代理记账业务一头争、一头弃,形成鲜明的反差,争主要是无人管理,迎合了投资者,弃的是监管等多种因素,足显代理记账市场管理混乱。如某会计个人为所在镇六七个单位代账,其中为一单位代账,全部的销售收入对应事项全部为应收款,全部的采购业务为现金或业主的往来,应收账款只增不减,有关科目负数余额明显异常,年底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发现,因资金回笼及采购业务,银行存款余额与实际存在差异近百万元,期末存货帐面一分不保留,实际仓库货物中仅材料就达50万元,代理会计还振振有词解释只有不多缴税就行,这样的代理如何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6.会计人员对会计岗位看法不正,不能带头执行会计法律法规,更不谈对会计职业道德自律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有多种原因,单作是会计工作的载体,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重要的参与者,会计人员为专业技术人员,是需要取得从业资格“门槛”才可以从事会计工作的。通过了解发现相当部分会计人员是以资格混饭,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会计从业资格报考人员持续放量,相当部分人员抱有不行先做会计混口饭。另一方面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人员被动或主动流动性更大,部分会计人员存在“混口饭,好混就混,不好混开路”的思想。实际工作中不少会计人员直接受制于企业,工作缺乏独立性,认为从事会计工作是会计人员谋生的职业,我为老板打工,就得为老板服务,将投资者和会计人员关系理解为雇主和雇工、或他是老板我是员工,就得与老板想法一致,不与老板着想就可能下岗,试想企业可以让会计人员离开,会计人员还有什么事不去做呢?部分单位会计为临时聘用,会计人员很少对生产经营活动了解,会计核算的内容过于简化、粗糙;有些会计人员敬业精神不足,认为老板给的工资低,只要不多捞老板的钱,就这么弄弄对得起了,与企业融洽度不足,工作主动性及责任心较差。还有一些业务素质不高的会计人员在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对法规政策和会计核算规范理解不透,也会使会计数据脱离实际,造成会计信息不准确、不完整。

上述种种现象,是对会计岗位看法出现偏差,在工作中就不能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能维护会计准则的严谨性,不能正确处理国家、单位、个人利益关系,无法保证在工作中带头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更不谈自觉遵循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

此外,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也存在问题,只要有本证,不管什么类型的单位会计都能做,只要参加后续教育,可以说会计证一直到老,而对会计人员的基础工作、工作实绩的考核无凭无据,目前对会计人员监督管理体制上需尚待完善。

7.混淆会计法律与税收法律的界限

会计法律制度要求单位会计信息的要求合法、真实、完整,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固定性、强制性、稳定性的集中表现,会计信息与税收密不可分,税收信息依赖于会计信息,但税收和会计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之间形成固有的差异。但很多单位在实际核算中漠视会计法律制度的严肃性,不依据会计法律和国家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而是税务上如何要求,会计上就如何做。如按照国家税收政策规定,企业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在税前抵扣,很多企业依此为由不提资产的减值准备;又如在经济业务过程中有的难以取得符合税务部门规定的商事凭证,很多企业则付出的钱无法报账,形成费用挂着虚列往来等。会计与税收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我们相当部分会计人员则依此为借口,顾此失彼,混淆不同的法律法规规范的不同行为规范或范围,人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8.企业会计信息监督不到位

企业的会计信息涉及多方面,皆有投资人、也有单位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的监督,我国理论上形成的“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但实际上目前监督关注的是国有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等,而忽视对中小企业的监督管理。中小企业面广量大,很多的处于企业的起步和发展过程,既得利益考虑的较多,会计信息的内部监督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而难以发挥,企业内部监督机制软弱无力,会计监督体制和内控模式,包括会计人员均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之下,缺乏独立性,难以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企业外部虽有财政、税务、审计等监督部门,但各部门工作侧重不同,要求不一,加之管理分散,缺少沟通,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众多的中小企业也不可能全部依靠政府的监管,而作为会计信息的监督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的职能转变,与中小企业的接触距离在拉大。从社会监督来看,国家虽加强中介机构对企业的监督管理,但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很多企业认为中介机构的监督是花钱买麻烦而不愿接受中介机构监督,加之我国的中介机构特别是中小事务所发展不尽人意,很多中小事务所是等米下锅,形成客户选择事务所,使事务所想说不能说真话,事务所无业务来源为了自身利益进行恶性竞争,使其工作监督流于形式,避重就轻,弱化了会计社会监督功能。同时有关部门为企业“减负”,不将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作为社会监督的组成,使“三位一体”的监督在部分企业中形成谁也不监督的局面。

9.会计制度多样性

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等一系列的法律、规章,这对于促进现代企业发展和会计依法管理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当知道制度越多,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空间越大,会计方法选择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此外,我国的会计法规和国家的统一会计制度建设目前侧重于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很少顾及中小企业,这也给中小企业在选用会计制度会计政策方面存在随意性,如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期限、预计残值计算、收发材料的计价、费用跨期分摊等,很少有单位有一个完整的内部制度或会计政策使用的说明,人云也云。如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不需对外融资的可以不编制现金流量表,而实际中有很多小企业需要对外融资,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适当的融资举债有助于企业的发展,甚至是必经之路,会计上这种界定与中小企业实际发展根本不符。

10.执法力度不足,违法成本低,执法主体待完善

目前涉及我国会计管理方面有2部法律,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相比较而言目前注册会计师法的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是很大,但我们很少听到有会计人员因会计信息的失真被处罚的。企业利益驱动的多样性,或为了个人利益或为了少交所得税,或为了争取项目,或为了获得银行支持,有意识地调整收入、费用、利润,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不真,这种利益驱动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中,有多少企业被处罚,有多少企业会计人员承担会计责任,有多少企业会计人员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

会计信息依靠会计人员,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会计人员是前道工序,会计信息的失真除了中小企业业主既得利益或干预外,作为会计人员,也是有从业资格的人员,应以专业知识编制会计信息,在执法过程中要从源头抓起,维护法律的严肃性,而不能把千万会计人员制造的会计信息由几万注册会计师来过滤真伪。

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不提法定盈余公积,由财政部门处以20万元以下的罚款,任意盈余公积的经股东会批转提取,如何界定是否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应提多少及依据需要相应的专用知识,而事实上中小企业很多不提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由会计说了算,又有多少因此受到处罚。《公司法》的执法主体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而《公司法》规定的处罚主体由财政部门来实施,工商部门与财政部门的信息交流不畅,不同的文件依据造成实际上难以执行。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形式、原因是多方面的。会计信息失真是多年的话题,但一直没有好转的起色,任何一个人都不想把真的说成假的,说成假的并且仍然存在,说明有存在的空间和存在的市场,会计信息失真也是如此。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分析与会计信息相关的现行制度,分析这些因素存在的原因,如何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赖以生存的空间范围和市场需求,才是解决当前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和提出治理对策的关键所在,才能构建一个诚信社会。

(作者单位:盐城正源会计师事务所)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会计人员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夯实监督之基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