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

2011-03-15 08:17吴永贺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1期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电算化实训

吴永贺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

吴永贺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融基础会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等会计学内容,以及计算机和现代信息科学等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同时,《会计电算化》课程也是为培养符合市场经济需要、既具有会计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会计软件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一门专业课程。

当前,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使传统的会计方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会计电算化》也迅速向会计信息化发展。国内各高职院校为了适应这样的发展需要,都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本文分析了《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教育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设施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近几年的教学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体系安排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建立在会计学、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学等基础学科之上的课程,对这门课程学习前,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会计和电脑基础知识。可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会计、计算机等基础课程设置的时间和程度考虑不足,没有相应、适量的前期课程就直接讲授会计电算化。这使得学生的会计、计算机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而且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就会有畏难或放弃的情绪,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不规范,教学内容陈旧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选用的教材应该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强调实验操作的同时,也应该强化学生的理论学习,并且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核心内容。然而,当前大多数会计电算化教材没有考虑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特点。有的教材要么侧重理论介绍,以讲述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各子模块的业务流程、业务内容为主;而有的教材则侧重实务知识,以案例教学为主,讲述基本的操作程序和步骤。这些教材都没有综合考虑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使得教学内容不完整和相对陈旧。

(三)教学版财务软件有待升级

最近几年,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此外,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会计电算化已经由以往的单机操作逐步向局域网络、广域网络操作发展,这就急切的要求教学用的财务软件升级或更换。可是有些高职院校一旦购买了一个版本的教学软件后,就不愿意再投资或升级;或者有些教师习惯了原有的教学软件,不愿意再重新备课和设计案例。使用这类严重滞后的教学软件,势必造成实训效果很差,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又一个阻碍。

(四)教学模式单一,实训教学效果欠佳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的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能力。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上课加上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课时由教师讲解理论基础,上机时由学生按照教师上课内容再重复操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强。此外,目前的实训环节主要以验证为主,即对书本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而许多真实的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在验证型的实训方式下难以做到。同时,作业式的实训,一些同学会养成应付的不良习惯,影响了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五)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既具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师既要具有会计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目前,在高职院校教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原来教授会计课程或者计算机课程的教师,他们在短期的计算机知识或者会计知识的学习后就从事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因此,这些教师对会计业务较为熟悉,但计算机知识水平有限,对软件的维护、数据库的管理等感到不足;而有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对整个电算化系统的软件管理、网络维护等较为熟悉,但相应的会计知识又不够全面和系统。

此外,会计电算化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一门需要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密切结合的课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既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工作的。他们的理论知识都比较丰富,但实践经验都比较匮乏。这样,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实践,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就不是很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按课本要求教学生一步步操作,谈不上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了。因此,缺乏一批即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是制约这门课不足的又一关键因素。

二、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从学生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出发,重新定位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专业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其教学目的就是培养会计人员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会计软件等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结合实际需要,应该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重新定位为:学生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和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了解会计软件的工作原理,并且能熟练使用、操作会计软件。为了实现这一新的教学目标,可以从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上进行具体细化。

1.拓宽教学内容

根据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教学目标,需要拓宽并加深教学内容。为此,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学习,应该放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之前进行。而且,我们必须把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放在: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知识、常用会计软件的初始化及操作使用、ERP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等。而核心是选择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几种会计软件,如用友、金蝶会计软件等,系统的讲解总账、报表等主要模块,也要兼顾采购、销售等其他模块。

2.加强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完全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原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当前市场上流通的会计电算化教材都有所局限,不能完全适应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需要。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建议各高职院校在教材的建设上结合本校的特点,逐步完善教学内容。会计电算化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应该体现出如下主要内容:①按要求在软件上完成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以及各种账、表的初始化工作;②输入一些日常核算数据,如记账凭证、成本核算数据等;③查询和输出打印有关会计账目、会计凭证、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会计数据;④做好软、硬件的日常维护工作。

(二)改革和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长期以来,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落后,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必须对目前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

1.采用案例教学法或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模式

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弊端,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根据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会计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会计案例的选择,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遵循实用性、综合性的原则,将书本上的理论和方法融于具体的实践中。此外,可以积极探索“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情境教学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从会计核算的实例着手,设置学生比较熟悉的的会计实例。随着情景材料的演示和教师的讲解,学生们就很快被带到自己较为熟悉的特定情景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法或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加大实验室建设,创造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电脑的广泛应用以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会计电算化教学手段的提高带来了极大的机会,更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和实用性。高职院校可以从软、硬件方面改进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手段。软件方面,学校要适时地升级或更新已配备的财务软件。配备现代化的财务软件,才能跟上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步伐。在硬件方面,应建设先进的会计电算化多媒体教室。实践证明,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电算化教学,增加上机实验操作次数,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步领悟理论知识。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由于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且会计电算化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1.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训教学环节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训教学水平的高低。因此,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章节和每个财务模块的学习时,都要要求学生上机实践,强化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财务处理能力。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应用型人员,因此要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增加动手实训的教学力度。

2.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另外一个途径,就是尽早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他们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内容,加强学生的企业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比较稳定的协作关系,学生在学完理论内容以后,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使用财务软件,可以巩固在学校的理论知识,提升职业技能。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奠定他们走向社会的基础;而且可以开辟高职院校办学途径和拓展学生实习渠道,提高教学质量。

(四)将课程教学内容与会计职业证书考试相结合

通过考证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证书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各大财务软件公司颁发的认证等。学校可以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加某些证书的考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为此,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尽力将他们培养成为不但具备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还具有熟悉相关软件设计过程和原理的高级专业教师。

1.建设一支“双师型”的专业教学团队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实践性极强,而且发展很快的学科,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和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获得教学系列的中级以上职称,还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会计技术资格考试,获取各种执业资格、专业技术职称,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以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

2.加强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自身应该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教师要获得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首先应该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和相关前沿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时掌握专业软件的发展动态与内在体系结构。此外,专业教师应该经常深入企业,及时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总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会计课程,随着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在对人才的培养中,就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转变教学观念,完善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推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力争培养出专业突出且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会计实用人才。

(作者单位:南京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

猜你喜欢
会计电算化电算化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会计电算化模式下财务工作探析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探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变化
浅议电算化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