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前路手术治疗体会

2011-03-17 02:00陈清汉马希峰来秋山张明生张仲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损失量腰段前路

朱 宇 陈清汉 马希峰 来秋山 张明生 任 强 张仲宁 邵 佳

郑州大学二附院骨科 郑州 450014

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多因椎体骨折后,脊柱向后成角而导致脊髓受压或骨折块向后移位突入椎管压迫骨髓,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临床医生对手术方法意见不统一,多数认为对于椎管前方的压迫采用椎板减压术的效果不佳,有可能加重已经受损的神经和破坏脊柱的稳定性,现在普遍认为经脊柱前路手术[1],可直接取出致压物,矫正向后成角畸形,充分解除脊髓压迫,并恢复脊髓的血液供应[2]。本文介绍经前路径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2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09~2010-08收治的40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A组)20例和对照组(B组)20例,治疗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9~74岁之间,平均(37.8±5.6)岁,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5例,C级4例,D级6例,E级3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0~72岁,平均(36.9±4.6)岁。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4例,C级6例,D级5例,E级2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B组采用后路内固定经后路中间切口,分离两侧骶棘肌,显现关节和椎板,并分别在产生病变的椎体上下相邻的椎体钻入椎弓根钉,在其两侧安置固定作用的连接杆,再从一侧或者两侧反八字切口清除病变部位。A组患者采用前路径内固定术:肾切口进入,彻底清除病变部位,降低椎管内的压力,在上下相邻的正常椎体内安置一枚螺钉,适当撑开骶棘肌,矫正后凸形变并恢复椎体正常的高度,用自己本身的肋骨、髂骨植入骨,完成钢板内固定[3]。比较A、B 2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手术中血液损失量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状况。

1.3 脊柱受伤状况评价 根据Frankel分级方法进行评估: A级:受伤面以下肢体无运动知觉;B级:受伤面以下丧失全部的运动功能,只保留部分感觉功能;C级:运动功能丧失不能行走;D级:运动功能丧失,仍然可以行走;E级:神经功能正常。

1.4 数据统计处理 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数据结果用%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和组间各自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表2。

表1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血液损失量比较 (±s)

表1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血液损失量比较 (±s)

P<0.05

?

表2 2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比较

3 讨论

脊柱损伤是因椎体骨折后脊髓受到来自外力的牵扯和椎间盘等组织对脊髓造成挤压伤害。后路径手术采用内固定撑开,后纵韧带得到紧实,后纵韧带的张力增强,把后凸的骨折块从椎管内侧向前方推压从而使椎管得到减压[4],对于爆裂性骨折来说,后纵韧带多被破坏,不能再通过提高后纵韧带张力对椎管进行减压,前路径手术可一目了然地看到后凸的骨折块,从根本上减压骨髓,对术后神经症状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前路径手术较后路径手术来说减压更彻底、更持久,对脊髓的损伤小,脊柱前柱的融合速度增加,减少了手术中的致死率。前路径手术优点多的同时也存在着缺点,如创伤较大,手术时间长,术中血液损失量多。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手术者要对椎旁组织认真剥离,血管结扎要牢[5],最大限度减少手术中的血液损失量。采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压缩或者瞬间性骨折伴有脊髓受伤,神经损伤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周陈斌.脊柱胸腰段不稳定骨折合并截瘫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疗效分析[J].交通医学,2O03,17(4):393.

[2] 李俊丽,赵铎.脊髓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4):72-73.

[3] 裴晓东,霍洪军.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仿[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1):30.

[4] 岳元辉.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神经损伤[J].实用骨科杂志,2005,11(4):343.

[5] 解京明,王大兴,张颖.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4):247.

猜你喜欢
损失量腰段前路
开采对矿区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碳损失量的影响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前路
煤层瓦斯损失量计算方法探讨及其实践*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关于石嘴山矿区煤层气含量测试中损失量计算的探讨
基于Pareto前沿的塔河油田高含氮天然气分离过程研究
逐梦记·马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