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开源软件的应用价值

2011-03-18 04:11廖佳杰宁夏医科大学图书馆银川750004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年1期
关键词:开源协作软件

●廖佳杰(宁夏医科大学 图书馆,银川 750004)

开源软件具有高度开放、自由修改、合作开发、低成本的特性,图书馆界不仅直接引入了开源软件,而且也根据业务开展的需要,自行开发了面向图书馆业务需要的开源软件。图书馆开源软件结合了计算机专业领域的优势与图书馆长期积累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它在图书馆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其自身的价值。

2002年,俄亥俄州的Nelsonville公共图书馆成为首家使用由图书馆界开发的开源馆际互借系统的图书馆,截至2007年9月,使用开源馆际互借系统的图书馆已有250多家。而由图书馆界开发的开源知识库软件也受到了图书馆的欢迎,目前已经有200多个组织使用由麻省理工大学图书馆和惠普(Hewlett Packard)公司共同开发的开源软件DSpace。

1 图书馆与开源软件的内在联系

从各自的技术领域来看,图书馆与开源软件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然而从它们所崇尚的文化理念来看却极为相似。它们的文化理念都在为用户提供收集、组织、传播有效信息而努力,它们所做的工作,都建立在非经济利益之上,并且建立在用户满意与认可的基础上,它们在促进社会的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1)图书馆与开源软件有着共同的服务理念,崇尚信息资源的自由平等获取,遵循信息共享的原则,重视信息资源的开放存取。

图书馆与开源社区都拥有大量信息资源,只是内容不同而已。对图书馆而言,信息主要是指馆藏信息资源或是对图书馆用户有用的相关信息资源,而对于开源软件而言,信息主要是指那些源代码和软件设计思路等资源。

开源软件以“开源社区”为基础,以“信息共享、源代码共享”为宗旨,强调软件的协作开发与自由使用,图书馆也一直在努力寻找和探索信息资源共享的途径。

图书馆与开源组织一样,而图书馆员与开源社区成员也具有相同的职业使命,它们没有利用自己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来获取商业利益,而是尽一切可能免费或低费用地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成为用户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进而促进社会组织或个人的发展。

(2)图书馆与开源软件有着共同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崇尚协作精神,协作精神是图书馆与开源软件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不只需要有馆员的支持,还需要有用户与馆员的交流,在网络环境下,更需要有各图书馆的广泛协作来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以提高服务质量,充分满足不同用户对各种信息资源的需求,从而真正体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价值。

开源软件的开发过程也是通过网络协助来完成的。开发任务被分发给不同的开发人员,通过开发人员的有效协作来完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软件。软件开发过程中不仅需要软件专业人员的支持,还需要有各行业从业人员的支持,开发人员才能真正深刻理解软件所要完成的功能,开发出适合用户实际需求的软件。

图书馆与开源软件的发展都要依赖于从业人员之间的协作,因此,组织与用户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协作,是图书馆与开源软件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协作精神是图书馆与开源软件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2 开源软件在图书馆的应用

开源软件一词来源于1997年召开的一个所谓“纯粹程序员”参与的战略研讨会。之后,它引起了国外图书馆界的关注,开始了图书馆开源软件的应用研究。在信息产业部的指导下,2004年7月22日,中国开源软件(OSS)推进联盟正式成立,以期统一协调中国在推进开源软件的过程中与世界开源组织的联合。2005年底,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发布《有关开放源代码软件与商业软件知识产权的研究报告》。2006年8月24日,“2006开源中国开源世界”峰会在北京召开。[1]

国外图书馆对于开源软件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更多地通过建立试验项目的方式来为理论研究做铺垫。在理论研究和研发实践的双重推动下,目前开源软件的应用几乎涵盖了图书馆从数字资源永久保存到馆际互借、个性化服务等在内的所有应用领域,[2]并且由于图书馆自始至终的参与,使软件一经开发完成便可直接应用到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去。例如:1998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就与新西兰数字图书馆合作,利用Greenstone开源软件系统进行拓片项目和学位论文文摘及索引项目的建设;清华大学图书馆已确定以开源软件Fedora为技术平台,开发数字资源管理和长期保存系统;浙江大学图书馆也已经开始尝试开发以DSpace为核心的数字图书馆系统。[3]随着图书馆的发展,信息资源日益开放,在图书馆界,很多图书馆的应用软件也在采用开源软件的模式开发和应用。

从国内外图书馆应用开源软件的实践来看,图书馆采用开源软件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通用型开源软件,如,Linux(http∶//www.linux.com/)、 MysQL(http∶//www.mysql.com/)、PHP(http∶//www.php.net/)、Apache(http∶//www.apache.org/)、Perl(http∶//www.perl.com/)、Openoffice(http∶//www.openoffice.org/)、OPENVPN(http∶//openvpn.net/)等,此类软件并非专为图书馆开发但可为图书馆所使用。

第二类是图书馆业务管理平台软件,如,Koha(http∶//www.koha.org/)、 OpenBiblioo(http∶//obiblio.sourceforge.net/)、Emilda(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emilda/)等。

第三类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平台软件,如,Greenstonee(http∶//www.greenstone.org/)、Fedora(http∶//www.fedora.info)、DSpace(http∶//www.dspace.org/)、DLXS(http∶//www.dlxs.org)、LOCKSS(http∶//lockss.stanford.edu/)等。

3 图书馆应用开源软件的价值体现

开源软件为图书馆提供的是非商业软件的解决方案。开源软件的生产模式决定了软件易采纳新的行业标准,易于修改、易于升级,具有基本完善的开发文档以及快捷的维护和更新机制。开源软件本身不仅是一种程序,更是一种开发思想与文化理论的宣扬与传播。图书馆是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机构,因此,图书馆会对开源软件有很高的认同感,而且开源软件对图书馆也具有不可抵抗的魅力。

第一,开源软件对图书馆而言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产品类型。一方面,开源软件没有注册费、升级费等各种繁杂而高额的支出,能够多方案地实现跨平台操作,拥有宽松的许可证限制,所需的支持与维护工作相关费用较低,对系统运行环境要求也较低,有利于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设备开展服务工作。另一面,开源软件可以为图书馆提供应用方式,使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最合适的应用方式与功能实现方式,实现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服务的管理和使用控制。另外,由于各种图书馆开源软件各有优缺点,在图书馆开源软件构建过程中可以把多种开源软件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不同开源软件的优点,形成一个个彼此有关联的模块,可以实现很多个性化的服务。

第二,开源软件的同行评审要求促使图书馆系统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这种发展不是由市场宣传而获得的,而是由开源模式本身的高性能而获得的。一方面,不同领域的用户评审制使开源软件在功能越来越完善、代码的性能越来越高、软件的安全性越来越可靠,从而获得用户的高度认可。虽然评审人员来自于不同的领域,但却几乎都是业界的权威,他们通常利用匿名方式仔细审查软件的各个方面,包括数据结构、数据处理的方式、用户接口和功能以及说明文档等,并提出很具体和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另一方面,各图书馆在使用中会比较各应用系统的优劣,发现不同应用系统在功能上存在的具体问题,根据实际需要自行修改,也可以把修改意见或建议传入开源社区由专人进行修改,使图书馆应用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发展、不断成熟,最终满足各馆的个性化需求。

第三,开源软件的应用可提高图书馆员的合作意识,加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用开源软件后,图书馆的合作愈发重要。一方面可以促进各图书馆间的系统开发者与使用者的交流与合作,使各方的知识技能得到整合,把分散在各馆的人力资源联合起来;另一方面,开源软件使图书馆员,尤其是各馆中具有软件开发能力的馆员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参与软件开发,图书馆员在接触软件的核心技术后,确立了图书馆员在软件开发上的主体意识,真正把软件开发与图书馆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从而全面提高软件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另外,通过网络,开源软件模式支持不同图书馆的合作,各图书馆在利用集体智慧共同研发软件的同时也必将促进图书馆之间在其他领域的合作。

[1]贺铁祖,陈智俐.开源软件在高校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13):3321-3324.

[2]钱国富.开放源码软件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5.

[3]全浮.开源软件在我国图书馆应用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0):136-137.

猜你喜欢
开源协作软件
禅宗软件
团结协作成功易
五毛钱能买多少头牛
2019开源杰出贡献奖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软件对对碰
协作
大家说:开源、人工智能及创新
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圆桌会议纵论开源与互联网+创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