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敷脐疗法

2011-03-18 18:44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周迪夷赵进喜
糖尿病新世界 2011年7期
关键词:糊状脐部体质

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 周迪夷 赵进喜

又到夏天了,在那些高温、闷热、潮湿的日子里,你是不是常常感到整个人昏昏沉沉的,精神不济,心情浮躁,却又疲乏无力,提不起劲来活动;或者完全没有食欲,肠胃不适,偶尔还会拉肚子、便秘,甚至发烧;头晕脑胀的,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呢?这些“夏季病”的症状、虽不至于严重到需要打针吃药,但总是让人浑身不适,疲惫不堪,久而久之,胃肠功能变弱了,免疫力也下降了。而患有糖尿病的人,老年人,体质较弱的,或者长期疲劳的人就更容易出现感冒、中暑、腹泻、皮炎、湿疹等疾病。中药敷脐疗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也许您不喜欢喝绿豆汤,也不习惯吃苦瓜,更不想喝苦药汤,或者一向消化功能不佳,脾胃较弱,不能耐受那些寒凉饮食,那么敷脐疗法将会是一个简便易行的好办法。

敷脐疗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将药物调制成膏剂、粉剂、散剂,或者糊剂,敷于脐部,使药物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外治方法。这是一种我国传统中医内病外治之法,在现代药学中属于一种透皮给药的方法。

脐,又名“神阙穴”,位于奇经八脉的任脉。中医学认为,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会,位于于中、下焦之间,腹部正中,能通调周身经气,通过经脉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密切相联,正如彭祖《小续命蒸脐法》中曰:“脐者,肾间动气,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使百脉和畅,气窍通达。”

中医学认为,药物入脐,先作用于胃与小肠,再通过脏腑的气化和输布作用,散布于五脏六腑乃至全身,即“药物由脐而入,无异于入口也”,与口服药物,是为殊途同归,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肚脐填药、敷药、涂药等脐疗方法的记载。在《黄帝内经》中则阐述了脐与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世敷脐疗法奠定了基础。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了曾用“屈草溺脐”治疗中暑的方法。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方》、《千金翼方》,王焘《外台秘要》等书,都有不少以灸脐治疗疾病的记载。到了宋朝开始有将药物敷贴脐部治疗疾病的应用,杨倓的《杨氏家藏方》,王怀隐《太平圣惠方》等书也有药物敷脐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泄泻、霍乱、腹痛、腹满、大小便不通、中暑、小儿夜啼、口舌生疮、昏迷等多种病症。到了明清时代,敷脐疗法有了很大的发展,治疗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到自汗、盗汗、水肿、黄疸、痢疾、脐风、遗精、阳萎、带下、崩漏、咳喘、半身不遂、腰膝酸痛等。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三卷、四卷,赵学敏编著的《串雅内编》等,都记载了许多敷脐的方药,而清代医家吴师机所著的《理瀹骈文》更是全面地总结了敷脐疗法,载方数十首,涉及内、外、妇、儿等科病症。他认为“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敷脐上为第一捷法”,“对上下焦之病,也可用敷脐而上下相应”。同时他将药敷和热熨组合应用,将药粉和膏药相结合,使得敷脐疗方法变得多种多样。

敷脐疗法,起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历代医家研究很多。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发现肚脐是外治法最佳的部位之一。同时,随着经验的积累,敷脐治疗疾病的范围逐渐增大,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技术。

敷脐疗法如何进行操作呢?

具体方法如下:首先,要明确疾病,根据病情,辨证立法处方。然后,将选定的药物研成细末,制成粉剂与膏药合用,或用香油、白醋、白酒等调匀,制成作膏剂使用。如果药物为新鲜生药,则可直接捣成泥状,作成膏剂使用。在使用前,应先将患者脐部洗净擦干,然后将配制好的药粉或药膏置入脐中,均匀涂抹在脐周3~5cm半径内,最后用大纱布垫敷盖固定。根据病情,宜3~5天换药1~2次。

敷脐疗法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敷脐疗法没有绝对禁忌证,但如果脐部或者脐周存在皮炎、溃疡或者创口,则不建议应用。注意事项:明确疾病,辨证施治,正确选用和配制敷脐药物。如果敷脐后,局部出现皮疹痒痛,则应停止用药,观察3~5天,待皮疹消退后再用;如出现局部溃疡,应停止敷脐,改用其他疗法。 用此法7~10天后仍无效,应改用其它疗法。对于一些收效较慢的疾病,可配合药物内服、针灸、推拿等疗法同时治疗,以提高疗效。

夏季,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运用中药敷脐来养生保健呢?

我们认为既应该重视具体的病情,还应该重视患者具体的体质,选用具体的方药。

比如阳明体质之人平素食欲好,消化功能较强,能吃能睡,工作效率高,常为胃阳亢盛、胃热阴虚之人,患糖尿病之后,容易出现腹胀腹痛,大便干结,感受暑热湿邪,发病易表现为怕热汗出,口干咽燥,舌红,苔黄干,可以选用大黄、芒硝清泄阳明热结,按2:1配伍,研末,用醋调成糊状,敷脐。

少阳体质之人常常性情忧郁,容易悲观,以女性多见,得了糖尿病之后,容易出现口苦咽干,头晕耳鸣,胸胁胀满,心烦抑郁,女性或见痛经、乳腺胀痛等,伴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胁肋疼痛,可选用元胡、乌药行气止痛,按3:1配伍,研末,用醋调成糊状,敷脐。

太阴体质之人,大多体力相对不足,进食生冷油腻后常有腹泻倾向,患糖尿病后容易出现糖尿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等,感受暑湿之邪易出现全是乏力,困重,食欲不振,腹满胀痛、呕吐、腹泻,可选用苍术、白芷、藿香醒脾化湿,按3:2:1配伍,用麻油调成糊状敷脐。

少阴体质之人,常常体质较弱,不耐寒热,患糖尿病后,容易出现腰膝怕冷,性功能减退,男子阳痿,女子月经量少,痛经,或小便频多,排尿不尽,B超显示有残余尿,并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可选用肉桂、小茴香、葱白通阳利尿,按照3:2:1配伍,研末,用香油调成糊状,敷脐。

厥阴体质之人,大多有性急易怒倾向,常常容易出现血压升高,患糖尿病之后,容易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可选用沉香粉、珍珠粉降逆平肝,以1:1配伍,敷脐,外敷麝香壮骨膏合用。

至于夏季容易出现胃肠型感冒,受凉,或进食生冷食物,外感寒湿之邪,出现头重而沉,怕冷恶风,腹胀腹痛、腹泻,大便稀溏,可用藿香、半夏、佩兰,解表化湿止泻,按1:2:1配伍,麻油调成糊状。若为顽固性腹泻,伴有食欲不振,腹胀,喜温喜按,属于脾胃虚寒者,可用五倍子粉加石榴皮温中涩肠止泻,按1:1配伍,能较快止泻。若出现口干苦,口臭,腹痛腹泻,大便臭秽,辨证属湿热内蕴者,则可用黄连粉加椿根白皮,按1:1配伍,清热解毒,燥湿涩肠。

敷脐疗法简便易行,药简力专,可以随时随地应用,是夏季养生保健的好方法。

猜你喜欢
糊状脐部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新生儿不同断脐长度对减少脐部感染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糊状钎剂浓度对其黏附行为的影响
脐部清洁干燥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红葡萄酒煮鸡蛋可治感冒
治病毒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