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基于外商直接投资的视角

2011-03-18 21:25王洪庆
区域经济评论 2011年1期
关键词:六省外商河南省

□王洪庆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郑州 450002)

河南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基于外商直接投资的视角

□王洪庆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郑州 450002)

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经济大省,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为了进一步扩大河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必须缩小影响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如市场规模、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科技经费支出等和中部其他省份之间的差距,同时要构建外商直接投资的系统营销方式。

国际产业转移;FD I规模;FD I行业分布;影响因素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国际产业通过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等途径向中国的转移明显加速,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成为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最大受益国,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但由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经济发展政策以及区位条件的差异,使 FD I在我国的区域分布极不平衡,FD I高度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我国政府为了使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改变 FD I分布的不平衡格局,引导 FD I进入内陆省区,中央相继在中西部地区出台了一系列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推动下,FD I出现了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推进的趋势。随着东部地区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将迎来利用外资的良好机遇,顺利实现外商直接投资的梯度转移将成为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面临的重要任务。

河南省作为一个内陆省份,近年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经济总量不断增长,2009年河南省 GDP达到 19367.28亿元,继续保持中西部第一,全国第五的位次。但经济的外向度以及利用外资水平都相对较低,2008年河南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 40.33亿美元,只占全国的 4.36%,这与河南省的经济总量水平极不相称。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开放型经济发展缓慢已成为制约河南经济快速发展的桎梏。只有实现更广泛、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河南省才可能实现更快速度、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因此本文以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扩大和合理引进外资的政策建议。

二、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1.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经历了四个阶段,1985~1992年为第一阶段,称之为初步发展阶段,每年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均在 1亿美元以下,1988年最多为 6418万美元;1993~1997年为第二阶段,称之为稳步增长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完全打开,1993年河南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突破 1亿美元,达到 3.05亿美元,1997年达到 6.92亿美元;1998~2002年为第三阶段,称之为下滑阶段,这一阶段,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起河南省利用外资连年下滑,2002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4.05亿美元;2003~2008年为第四个阶段,称之为快速发展阶段,2004年河南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突破 10亿美元,达到 11.63亿美元,之后,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迅速增加,到 2008年达到 40.33亿美元。从 1985年到 2008年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增加了 486.6倍,年均增长速度为 30.88%,高于同期全国的增速 18.25%。特别是从 2004年开始,河南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年均增长速度在中部六省中仅低于安徽省,迎来了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期。

虽然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比较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金额仍然较小,1985~2008年河南省累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 170.57亿美元,占中部六省总金额的 17.35%,占全国的比例仅有 1.99%,落后于江西、湖南和湖北。同时发现,河南省外商投资企业的平均规模在中部六省中也不占绝对优势,截至2007年底,河南省共有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2983家,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为 257亿美元,平均规模为 861.55万美元,小于安徽省的 902.54万美元和山西省的 2284.99万美元,小于中部六省的平均水平 1043.50万美元。

2.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和行业分布

河南省外资企业在各产业间的分布并不均衡,截至 2008年底,外资企业投资总额在三次产业间的比例为 0.84∶69.18∶29.98,2008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中,第一产业仅占 0.66%,远低于中部其他 5个省和全国的比例,第二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比例较高为 73.35%,仅低于江西省 75.14%的水平,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比例较适中。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发展潜力大,合理引进外资及外国的先进技术,将会引导河南省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但外商对河南省第一产业的直接投资却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

流入河南省的 FD I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FD I在河南省第二产业中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而投向建筑业的很少。2008年制造业吸收了第二产业中 FD I的 62.19%,而投向建筑业的 FD I仅占 5.44%。但从总体上来看,投向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 FD I比例呈下降态势,而投向采矿业的 FD I比例增加较快,投向建筑业的 FD I比例也有所增加。投向河南省第三产业的FD I主要集中于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而对生产服务性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的投资较少。

三、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分析

1.地区分布影响因素

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区域分布差异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主要代表性观点有:贺灿飞、梁进社 (1999)的研究表明,累积 FD I、GDP、贸易密度、资本效率、地理区位、集聚因素对吸引 FD I有正的影响,而信息成本、效率工资对其有负影响[1];冯毅、张晖 (1999)认为人均 GDP、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占 GDP的比重、公路密度与 FD I流量正相关,平均工资和环保职工占总人口的比重与之负相关[2];孙俊 (2002)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地点选择因素分析中,发现优惠政策、开放水平、市场化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都具有正影响[3];肖政 (2005)将中国沿海与内陆的 FD I地区性差异解释为人均GDP的地区性差异、基础设施贫乏、缺乏熟练劳动力和官僚主义现象[4];Chen(1995)研究了中国内地各地区影响 FD I的区位决定因素,研究发现,潜在市场份额的作用仅在中部地区显著,劳动力成本差异并不影响 FD I的区位选择,地区间铁路连接与 FD I高度相关,尽管中西部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但其丰富的矿藏和能源优势对 FD I也具有吸引力,这对于一直处于 FD I吸收劣势的中部地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5]。

总结以上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累计 FD I、人均GDP、基础设施水平、市场规模、开放水平、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资源和能源状况等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都有正的影响,因此为了增加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就必须研究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

(1)累计 FD I因素。累计 FD I说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集聚状况,累计 FD I越多说明外商对该地区的投资认可度越高,会吸引更多的外资不断流入。河南省 1985~2008年累计 FD I为 170.57亿美元,低于湖北省的 232.98亿美元和湖南省的 213.95亿美元,同时发现,河南省的累计外商直接投资与这两省的差距在逐年缩小,因此,外商直接投资的集聚效应在河南省将逐渐显现出来。

(2)人均 GDP因素。人均 GDP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 GDP越大经济发展水平也越高,对技术含量高或质量好的产品和劳务的需求量就会相应增加,从而吸引具有一定技术素质、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的 FD I进入,河南省的人均 GDP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二位,仅低于山西省,因此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具有一定的优势。

(3)基础设施因素。用基础设施水平 (每平方公里面积拥有的公路里程、铁路里程和内河里程)表示,河南省基础设施水平在中部六省中具有绝对的优势,每平方公里拥有的运输里程为 1.47公里,因此有利于增加外资的流入。

(4)市场规模因素,有关研究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外商在我国投资是看好我国的消费市场,这里我们用人均消费支出代表现有的市场规模大小,用年底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代表潜在的市场规模大小。2008年河南省的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为8838元,低于安徽、湖南和湖北的消费水平,与江西和山西的水平相当;2008年底河南省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 9516元,也远低于山西和湖北,因此从市场规模角度来看不利于河南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5)市场化程度因素。市场化程度越高说明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越好,越有利于 FD I的流入,我们用所有制结构指标 (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表示)、对外开放度指标 (对外贸易总额占 G DP的比重表示)、商品市场发育程度指标(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和政府职能转变指标 (用政府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表示。河南省的所有制指标显示,河南省的非国有经济所占整个经济的比重为 79.72%,在中部六省中最高;对外开放度仅为 6.65%,商品市场发育程度为 46.40%,这两项指标在中部六省中处于绝对的劣势;政府职能转变指标为 29.44%,在中部六省中最高,说明政府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较高,因此可以认为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较低,官僚主义现象较严重。因此总的来说河南省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不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6)人力资本因素。用科技人员数占每万从业人员的比重表示。河南省从业人员中的科技人员所占比例为 35.39%,远低于山西、安徽、湖南和湖北的水平,在中部六省中处于绝对的劣势,显然不利于满足外商投资企业的人才需求,成为吸引外资的障碍。

(7)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 GDP的比重因素。河南省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 GDP的比重仅有 1.34%,在中部六省中处于绝对的劣势,远低于湖北省的2.5%,不利于引进外资。

2.产业分布影响因素

李永军 (2003)研究了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规模经济、市场集中度和市场规模对外商投资企业行业分布的影响总体来说是正面的,外资政策总的来说对外商投资也有一个正向的推动作用,但是,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总量的影响并不明显,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外商投资的企业数量上,也就是说,政策对规模较小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推动力要比对规模较大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推动力大得多[6]。吉缅周 (2005)以广东省为例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是不同行业吸收外资比例差异是由不同行业的生产区位决定的,各个地区吸收外资的行业流向与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状况和厂商的地区行业集中状况是一致的,如果一个地区的某个行业自身发展较为成熟,则该地区这个行业吸收的外资也会较多;二是特定地区的不同行业吸收外资的数量与该地区自身的行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是由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7]。

河南省各行业产值占河南省 GDP的比重和行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经过计算发现二者的相关系数为 0.945,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地区某个行业占经济的比重比其他行业大,则该行业占吸收外资额的比重也大。因此,要想提高某个行业的 FD I必须提高该行业的发展水平。

四、河南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建议

只有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引进外资和地区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得不到改善,引进外资工作只会事倍功半,因此要想吸引更多的 FD I合理流入,首先要从自身存在的问题入手,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引进外资才会有优势;其次要构建外商直接投资的系统营销方式。这两方面缺一不可,相对来说前者更重要。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扩大河南省的市场规模。首先要求有关领导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增加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其次要创新产品,将消费者的潜在消费能力转化为现实消费能力;再次要增加农村公共物品投资,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8]。

二是提高河南省的市场化程度。首先要加大转变政府职能的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据河南省外商投诉中心资料显示,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政府职能部门效率低,是影响外商来河南投资的主要因素,因此,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压缩重叠的行政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其次要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出口产品企业提供更好的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再次要进一步完善商品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健全商品流通机制。

三是适当减少河南省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增加教育经费和科技活动经费的支出,制定河南省科技人才发展战略,积极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四是不应片面地强调外资的产业升级作用,自身的产业升级是需要自身的经济发展来推动的。适当的产业政策对外资进入加以引导是必要的,但不应过分干预。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要增加第一产业 FD I的流入,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兴农,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积极调整优化河南省第二、三产业内部结构,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自然会引导外资的流入结构。

五是构建外商直接投资的系统营销方式。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完善招商引资体系,建立省内省外、境内境外全面覆盖的专业化招商队伍,实行专业化招商,同时要强化投资后续服务。充分利用好“中国河南国际投资经贸洽谈会”、“豫港投资贸易洽谈会”和“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平台进行招商引资。

[1]贺灿飞,梁进社.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异及其变化 [J].地理学报,1999,(2):97-105.

[2]冯毅,张晖.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247-266.

[3]孙俊.中国 FD I地点选择的因素分析 [J].经济学 (季刊 ),2002,(3):89-96.

[4]肖政.动态平行数据模型的有效估计及其在发展中国家FD I分析中的应用[J].经济学报,2005,(1):45-52.

[5]Chen C.,ChangL.and Zhang Y..The rol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s post-1978 economic development[J].World Developments,1995,(23):699-703.

[6]李永军.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的决定因素[J].世界经济,2003,(7):23-30.

[7]吉缅周.生产的区位与外资分布的行业差异[J].商业研究 ,2005,(6):128-130.

[8]王洪庆.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收入效应研究[J].经济经纬,2007,(1):129-132.

The Study of A Transfer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y to Henan Province From an Angle of View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 ics and Trade,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 icsand Law, Zhengzhou 450002, China)

Henan Province ison the top of GDP ranking in central region,but the advantage of accepting international industry transfer is not obvious.In order to increase FD I in Henan Province,itmust shorten gap of influence factor of FD I between Henan Province and the otherprovinces in central region,such asmarket size,levelsofmarketization,human capital,Sci-Tech funds expenditure,and develop systemic modes of operation and marketing of FD I.

the transfer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y;FD I scale;industrial distribution of FD I;influencing factor

F831.6

A

1003-4919(2011)01-0005-04

2010-11-05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外商在中部六省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我省的建议”(编号:2009CJJ 023)的阶段性成果

王洪庆 (1974— ),男,河南焦作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六省外商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部六省(湘鄂赣皖晋豫)公共图书馆联盟成立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基于熵值法的中部六省数据分析
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中部六省的省际面板数据
谁是冒牌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