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传统视域下陈靖姑传说故事的不同版本比较

2011-03-20 08:38李亮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观音口头学法

李亮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口头传统视域下陈靖姑传说故事的不同版本比较

李亮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在口头传统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口头文类的传承过程中,主要依赖于口语以及人际间的口传心授、记忆力和即时情境等因素,因而口头传统的传承具有惯常性与创造性的特点。源自福建、广泛传播于东南地区的女神陈靖姑,在口头传统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版本的传说故事。通过对陈靖姑传说故事的不同版本比较,可揭示口头传统的传承及传播的特点。

口头传统;传说故事;陈靖姑;民间信仰

口头传统不仅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记载和传承着其他民俗事象[1]。口头传统包括散文类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韵文类的民间诗歌、谚语、谜语等各种口头文学样式和语言形式, 它记载了一个民族的辉煌历史,充分表现了一个民族的语言艺术和人生智慧,并传承着这个民族的精神文化[2]。口头传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口头交流的一切形式;后者特指传统社会的沟通模式和口头艺术。民俗学和人类学意义上的口头传统研究通常是指后者。口头传统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史诗、歌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口头文类以及相关的表达文化和其他口头艺术[3]。口头传统的传承依赖于口语以及人际间的口传心授;记忆以及表演的即时情境决定口头传统的传承具有惯常性、创造性的特点;口头传统的传承必须契合共同体的文化传统,同时又体现个人的独特性;在叙事方式、结构模式方面,口头传统形成了重复、套路、程式等特点[4]。本文探讨的口头传统是指在口头传播中形成文字的传说故事。

陈靖姑是福建临水一位护产保胎的民间保护神,随着民间信仰的不断传播,陈靖姑信仰已传播到浙江、台湾等地。“能成为民众信仰对象的大多是历史上的忠义之士和为百姓做过善事的人。”[5]陈靖姑信仰之所以能够流传到世界各地并得到当地人的认可,是因为人们通过对陈靖姑传说故事,认识到她是一位能够斩妖除魔、保护妇幼儿童的女神。在传播地,人们为纪念陈靖姑,将传说故事记录并用文本保存下来,或在祭祀陈靖姑时作为唱词。但陈靖姑传说故事的传播主要通过口传,在口传的过程中由于当时的情景语境、人文地理环境以及口传传承人的记忆力等因素,使陈靖姑传说故事在不同的地方会与发源地的传说在故事情节上存在差异。因此,通过不同版本陈靖姑传说故事的文献对比研究,可揭示并验证口头传统的一些传承特点。

一、陈靖姑传说故事的不同版本

陈靖姑传说故事主要讲述陈靖姑的出身、学法、除妖斗魔、解救姐妹以及得道成神的经历。在陈靖姑传说故事的不同版本情节上存在差异。

第一种版本:《临水平妖传》①佚名《临水平妖传》,上海普及书店,2010年出版。。

《临水平妖传》主要是以小说的形式讲述福建地区唐代黄巢扰乱之际的陈靖姑传说故事,主要情节是陈靖姑与白蛇精和长坑鬼的斗争,白蛇精是观音所掉的一根白头发变成的。陈靖姑为观音佛血转世,与刘杞相配,有个道士堂兄陈守元。因陈靖姑有佛缘,为避婚上闾山学法,投在许真君门下,学成归途中降伏丹霞大圣、石夹女、江虎婆,并除掉蜘蛛精、蜃鱼精、蝴蝶精。除妖过程中,陈靖姑也结拜了众多姐妹并与她们一起学法讲经。陈靖姑二十四岁时,在脱胎祈雨后与白蛇斗争中同归于尽,死后也不忘除掉长坑鬼,并补学脱胎护产之法,最终成为人们的保护神。在陈靖姑一生除妖过程中三次受帝王荣封,即第一次是斩白蛇,第二次是打败袁广智军队,第三次是祈雨降甘霖并且失去生命。

第二种版本:《夫人戏》②徐宏图《浙江夫人戏——松阳高腔九龙角》,台湾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2 0 0 8年出版。。

《夫人戏》全称是《浙江夫人戏—松阳高腔九龙角》,又名《九龙角》。松阳高腔版《夫人戏》是浙江松阳等地区以最古老的剧种形式把陈靖姑传说故事记录下来的剧本。全剧共三本,主要讲述观音于天庭梳头,不慎掉下两根青丝,变作一对蛇妖下凡作乱。为除妖害,观音剪下三片指甲,命其分别投胎于陈家、李家和林家,为陈夫人正姑、李夫人三妹、林夫人九姑。同时命红孩儿下凡相助。正姑投胎于福建福州古田县道教法师陈上元为女,即陈靖姑;红孩儿化身幼童亦为陈上元收养,取名法清;陈上元尚有长子法通。陈靖姑为救被蛇妖吃掉的哥哥陈法通决定去闾山学法,蛇妖闻讯变作陈靖姑先去学法。在去学法及学法归途中,陈靖姑先后收伏野猪怪等众多妖怪,杀蛇妖并斩为两段,用排骨炼丹之法救为蛇妖所害的李三妹和林九姑,并与之结拜为姐妹,授予闾山法术,又斩杀黑蛇救陈法通。最后,陈靖姑授父母之命嫁与林大郎为妻,后为救陈法清,自己剖腹求雨。蛇妖的另一段化作假皇后在宫里为非作歹,陈靖姑救活了正宫娘娘并灭杭州的大火,唐大历王封陈靖姑为十四一品夫人,她的姐妹及亲人一起受封。

第三种版本:《温州鼓词南游传》③汤镇东《温州鼓词南游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 0 0 8年出版。。

《温州鼓词南游传》是浙江温州等地区以鼓词的形式记载、表演及传承的陈靖姑传说故事。此书主要讲述唐宋年间观音用抛银攀亲的方法帮助文曲星转世的蔡状元造桥时,龙女不小心梳落观音头上两根头发,头发被吹到温州大罗山上变成两条会吃人的白蛇。抛银攀亲时,由于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捣乱,观音被一名叫洪金宝的十三岁男孩用银粉抛中。观音为不食言,在上下八洞神仙比赛搬动擎天柱的场合,用手指弹擎天柱,弹出两滴佛血:一滴血降落到福建泉州成为李十三;另一滴血降落凡间成为陈十四,即陈靖姑,她将来要代替观音嫁给洪金宝灵魂的转世者。而洪金宝灵魂投胎转世到告老还乡的黄丞相家,成为陈靖姑丈夫黄卿。陈靖姑的哥哥陈法通在收妖过程中被白蛇所吃,为救哥哥,陈靖姑就在观音的指点和帮助下去江西庐山学法并师从妙德真君,学法归途中陈靖姑救了陈十五、陈十二、陈八、陈九、李十三、林九娘等众多姐妹,并一路斩妖除魔,收伏妖精。之后,陈靖姑平海盗之乱被封护国夫人,灭洪州大火被封顺天圣母,最后除掉白蛇精救回皇后和嫔妃,陈靖姑全家与被救的姐妹一道被封为神,并被赐封神的权利。温州地区的庙宇都有供奉陈靖姑及姐妹,以求子、保平安。

二、陈靖姑传说故事的不同版本比较

陈靖姑传说故事的不同版本内容都有出身、学法、除妖斗魔、解救姐妹、得道成神等固定程式与套路,但在情节上存在差异。

1.出身不同

《临水平妖传》中,陈靖姑是唐代黄巢扰乱之际由观音的一滴佛血化成的,观音为兑现嫁与王小二的诺言,自咬指头,把佛血降到陈昌家转世为葛氏之女,将嫁与由王小二转世的刘杞,且陈靖姑有一个堂兄陈守元。《夫人戏》中,唐大历王时期,陈靖姑与林九娘、李三妹由观音的指甲化成,陈靖姑有两个哥哥为陈法通和陈法清(红孩儿下凡转世),父亲陈上元是道教法师,母亲为葛氏;后遵从父母之命嫁与林大郎为妻,育有两子为走马和灵能。《温州鼓词南游传》中,陈靖姑由观音试法滴血化成,两滴佛血投生为李十三、陈十四(陈靖姑)。陈靖姑父亲为陈广义,世代祖传茅山法,懂得道术和法经,母亲为葛氏;有两个哥哥为大仙官和二仙官,都已娶妻;陈靖姑后嫁与洪金宝转世的黄卿,生两子为灵通和感应。

2.学法、斗法过程不同

《临水平妖传》中,陈靖姑师从闾山许真君,由龙女带走学法,在龙女与观音的指点下到达闾山。学法过程中与长坑鬼和丹霞大圣结怨,且尚未学护产保胎之法,离开闾山时因走到二十四步回头看师傅,破了戒,所以只有二十四年寿命。学法归途中,陈靖姑主要与长坑鬼和由观音的一根头发化成的蛇妖作斗争,且一路斩妖除魔收丹霞大圣、石夹女、江虎婆等,并救沈氏、林九娘、李三妹等姐妹并授法于她们。《夫人戏》中,陈靖姑学法是为救哥哥陈法通,陈法通受父命与由观音两根青丝化成的母蛇妖和公蛇妖斗法时被蛇妖所吞。陈靖姑在观音的指点下去闾山师从闾山九郎和闾山九母。学法中因陈靖姑偷念翻天诀,寿命被折半,本命七十二岁,折半后为三十六岁。学法归途中,陈靖姑除掉野猪妖等,救林九娘和李三妹,并与被救姐妹一起除掉蛇妖救起正宫娘娘和嫔妃,后又代陈法清求雨,最后全家得到皇帝荣封。《温州鼓词南游传》中,陈靖姑学法是因为大哥陈法通被白蛇吃掉,在观音的指点下去江西庐山学法并师从妙德真君,后又师从张天师;且有白蛇精变作陈靖姑先到江西庐山学法三年;学法归途中,陈靖姑除掉蚰蜒精、白马精、狮子怪、乌蜂精、团鱼精等,结交陈十五、陈十二、陈九、陈八等众多姐妹,为救李十三到阴间地狱。此外,她还与由观音两根头发落入凡尘变成的一公一母两条白蛇精斗法,并在斗法中催生七月胎儿求雨。

3.结局不同

《临水平妖传》中,陈靖姑是在剖腹脱胎求雨时与蛇妖斗法同归于尽,死后继续与长坑鬼斗法,最终除掉长坑鬼,并补学护产保胎之法,保佑妇幼儿童,成为人们敬仰的神。《夫人戏》中,陈靖姑有两个孩子,最后全家一起得到荣封。《温州鼓词南游传》中,陈靖姑是一人得道,众亲升仙,全家与众姐妹都被封为神。

4.传播形式不同

《临水平妖传》以福建流行的小说形式传播,《夫人戏》是浙江松阳等地区以戏剧的形式传播,《温州鼓词南游传》主要以在浙江温州等地流行的鼓词形式传播。不同的传播形式决定了其不同长短的表演时间。

三、陈靖姑传说故事的不同版本成因

陈靖姑传说故事在传播过程中既保留原有故事情节,但同时受语言、人文地理环境、口传者记忆力与知识丰富性、口传时的情景等因素影响,呈现区域性差异。

1.不同的文化传统背景下口语对传说故事的意会及表达不同

《临水平妖传》是福建本地对陈靖姑传说的文本记载,但当传说流传到浙江松阳、温州等地时,传说故事便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采用戏剧或鼓词的形式在本地流传。而不同地区之间口语的差别也会对传说中一些地方意会不同,造成表述方式的不同。

2.受表演者自身的文化内涵以及创造能力、口传的即时情景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口传者的文化内涵丰富,就会把传说故事演绎得更为丰满,同时,表演者可根据观众的喜好反应适当处理其长短。如《临水平妖传》中添加了陈靖姑为老奶奶吸脓血的情节,其实老奶奶是观音化身以考验陈靖姑。同样的情节在《杨府爷传》中也出现过。这正体现出口传者运用知识的能力强、文化知识丰富,在不改变原有情节的前提下适当变通运用其他故事情节。

3.受不同的传播形式的影响,口头传统形成的重复、套路、程式的特点在传说故事中有所体现

如陈靖姑传说故事不同版本都采用学法、斗妖救姐妹、得道成神的套路,但《夫人戏》以戏剧的形式传播,又呈现重复、程式的特点,每一场戏都有固定的程式,且台词重复。

口头传统在口传的同时具有即兴、易变、易失的特点,因而口头传统在叙事方式上形成了固定的程式与套路,以便于在传承的过程中基本保持原貌。虽然陈靖姑传说故事不同版本的内容存在差异,但主要故事情节仍为出身、学法斗法、斩妖除魔、救人祈雨等。口头传统的传承受人际间的口传心授、记忆以及表演的即时情境等因素,传说故事在传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差异。因此,陈靖姑传说故事从传说到文本,从文本到唱词,其内容并不是一字不改、逐字逐句的记忆,而是呈现出其不同版本的区域性特征。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304.

[2]赵琴琴.锡伯族散文类口头传统中女性形象类型探析[J].昌吉学院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7(1):5-8.

[3]朝戈金.口头传统:人文学术新领地[N].光明日报,2006-05-29(12).

[4]黄天骥,刘晓春.试论口头传统的传承特点[J].文化遗产,2009(3):64-69.

[5]焦淑军.民间神灵信仰下的民众意识[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0-13.

Comparison on Different Versions of CHEN Jinggu Legends from the View of Oral Tradition

LI Li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 China)

The passing of myths, legends, stories, songs and other oral forms mainly relies on the elements such as: the oral expressions, oral instruction, memory and the on-the-spot condition. Therefore, the passing of oral tradition has the features of being habitual and creative. The goddess CHEN Jinggu which originated from Fujian and was widespread to southeast region, has different kinds of versions in its passing. A comparison on different versions can reveal the passing of oral tradition in different versions and the features of their spread.

Oral tradition;Legends; CHEN Jinggu; Folk belief

I 207.73

A

1671-4326(2011)03-0013-03

2010-10-14

温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3160601010964)

李亮(1986—),女,山东临沂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陈增杰]

猜你喜欢
观音口头学法
唐英恭制甜白釉观音坐像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如何写口头通知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藏传佛教艺术中的十一面观音研究——兼论千手千眼观音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自在观音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