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2011-03-20 08:38王一群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主导产业临沂市院校

王一群

(临沂职业学院基础部,山东临沂 276000)

临沂市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王一群

(临沂职业学院基础部,山东临沂 276000)

通过地方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探寻地方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有效途径,可以推动地方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地方高职教育在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协调的因素,只有通过围绕区域支柱产业进行优化专业结构,对接地方主导产业开展应用、开发研究,不断拓展区域服务能力,才能实现地方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临沂;高职教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经济发展区域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背景下,实现地方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互推动,已成为地方社会的共识。地处沂蒙山区的临沂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周边地市相比,高职教育起步较晚,长期处于落后地位。最近几年,在国家和地方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临沂市高职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临沂市高职教育还面临着许多困难,特别是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与主导产业的对接等问题,不仅严重困扰着沂蒙山区高职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成为沂蒙山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的瓶颈。在此背景下,对临沂市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如果能够探索出地方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不仅能有效推动临沂市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而且会对地方高职教育(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可以说,探索临沂市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于提升临沂市高职院校自身内涵建设水平,促进与沂蒙山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沂市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临沂市,高职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临沂市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应用性人才,推动了临沂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临沂市已有4所高职院校,在校生达29 000人,开设了普通高职、“3+2”连读、三年制普通中专等多形式的职业教育,现有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控技术、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旅游管理、电脑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加工12个专业,电算财务会计、计算机及应用、市场营销、物流经营与管理、装潢与广告设计、物业管理等16个中职专业。临沂市高职教育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沂蒙山区高中毕业生能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沂蒙山区区域经济的发展。

2.存在的问题

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地方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现实中存在诸多不协调的问题。

(1)地方高职院校办学经费十分短缺。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以增加相应的经济投入为前提。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教育总投入却与此不相协调,到目前为止,国民经济占比不到4%,而且在有限的教育投入中,国家对知名大学、重点大学投入多,对职业院校的投入则是少之又少[1]。以临沂职业学院为例,在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由于临沂市长期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投入高职教育的经费比较少,该学院所得的教育经费无法满足校舍的改扩建、实验及实训等教学设备更新、师资引进等方面的需求,导致其教学水平难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费短缺不仅影响高职办学规模的扩大,而且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壮大。

(2)专业设置脱离本区域需求。总体来看,临沂市高职教育还不能与主导产业有效对接,导致主导产业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十分短缺,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从临沂市4所高职院校设置专业看,普遍存在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专业趋同,为本地区经济建设、主导产业“量身定做”的专业有限。地方高职教育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作为地处沂蒙山区的高职院校,必须了解临沂的文化、历史和地方特色,了解临沂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便直接为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然而,纵观临沂市4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没有对接临沂的经济发展和主导产业。临沂市作为农业大市,农业产业是该市的第一大产业,现代农业发展及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十分缺乏,但4所高职院校只有1所有涉农专业,其他所设专业大多数是一些热门专业或市场上已经饱和的专业,如会计、市场营销、计算机等专业。这样的专业设置,由于不能与临沂市经济和主导产业有效对接,不仅难以培养适应临沂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而且由于缺乏地方特色而难以突显学科与院校特色,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和就业,进而影响学校的长期发展。

(3)师资水平不高。教师是学校最基本的人力资源,师资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对学校内涵建设及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临沂市4所高职院校存在师资结构失衡、力量薄弱、教学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滞后、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及职称结构不尽合理,教学能力的提高缺乏后劲,尤其是“双师”教师比较紧缺等。这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及发展方向极不相称。另外,由于缺乏经费,引进高水平师资难,而现有的教师队伍无法满足老专业改造、新专业开设的教学需求,高技能“双师”教师比例不高,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2]。

(4)社会服务能力欠缺。地方高职教育的最重要功能就是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从临沂市4所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看,服务社会的广度和深度非常有限,如很少参与沂蒙山区“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更谈不上参与新农村建设和进行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很少参与当地下岗职工的培训;对接地方主导产业开展应用、开发研究方面所提供支持与服务更显不足。

(5)忽视科研工作。临沂市现代农业产业是第一大主导产业,然而,临沂市4所高职院校对这一产业的科技服务力度十分有限,导致沂蒙山区现代农业的科技推广、新品种的开发、农产品的深加工等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影响了地方主导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

二、临沂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地方高职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近年来,临沂市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临沂市“十二五”规划中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集中突破能源、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为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力争通过5~10年的持续努力,把临沂市建设成全国创新城市。根据临沂市“十二五”规划重点[3],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临沂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贸易、物流、旅游、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制造业等方面的大量技能型人才。二是临沂市“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现代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中药材种植与加工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程监控、园林园艺等高技能人才。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些产业高技能人才缺口很大,以临沂市主导产业——现代农业产业为例,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还很少,所占比重还很低,平均每1 000名农业劳动力中才有农业技术人员6.4人[3]。在农民技能素质方面,中国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不足20%;而荷兰90%的农民受过中等教育,12%的农民毕业于高等农业院校[4]。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方面,中国平均2 000多个农业劳动力中才有1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而发达国家平均不足400人就有1名[4]。中国平均每万亩耕地不足2名技术人员,平均每7 000头牲畜只有1名畜牧科技人员,全国5万个乡镇中,平均每万名农业人口中仅有6名农业技术人员[4]。总体来说,农业领域科技人员匮乏。从临沂市的情况来看,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临沂市农村劳动力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占该县全部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不足14%,所占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每1 000名农业劳动力中只有农业技术人员5人,该项指标同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严重制约了临沂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这在客观上要求临沂市高职教育应尽快为促进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临沂市高职院校要紧紧抓住临沂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厘清发展思路,全方位与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有效对接,通过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为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也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临沂市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地方高职教育必须协调好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才能找到适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规律的发展平台。临沂市通过地方高职院校培养一批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已成为当前沂蒙山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及优化升级的迫切要求。可以说,提升地方高职院校自身内涵建设水平,促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沂蒙山区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2006—2010年,临沂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速达27.1%,而财政对临沂市教育方面的投资支出始终维持在2.8%左右[3],特别是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更少,投入资金的比例明显不足,已成为临沂市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因此,地方政府尤其要增加公共财政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实施生均财政拨款制度,并在贷款贴息、项目申报、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倾斜,以确保地方高职院校又好又快的发展[1]。

2.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地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担负着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重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地方高职院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一是稳定教师队伍,以事业凝聚人心,从提高待遇、人文关怀、改善工作条件等方面稳定教师队伍。二是注重创新教师观念。地方高职院校的教师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就很难适应地方产业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就会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培养的学生也很难适应区域市场变化的需求;地方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师德水准和知识结构体系,而且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以创新方式培训教师。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才能适应地方经济和主导产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3.对接地方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

(1)围绕区域支柱产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与区域主导产业有效对接,以专业群建设为切入点,厘清建设思路。地方高职院校要紧贴区域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整合学校的办学资源,按照以有效对接地方支柱产业的重点专业建设为依托,以任务为纽带,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由一个或若干个相近相关专业及其专业方向共同组成专业群的建设思路,认真规划学校的专业群建设工作。另外,应特别注意专业设置一定要根据地方主导产业的发展状况及优化升级的步伐,充分注意主导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产生,适时开设新专业;同时还要重视对已开设专业及时更新和补充有关知识技能。根据临沂市“十二五”规划重点,临沂市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及调整方向是: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农业、文化产业(特别是红色文化产业)及物流专业和建筑专业为龙头的五大特色专业群,增设涉农、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等专业,已设置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侧重于农业机械制造方向,建筑类专业课程增设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2)对接地方主导产业开展应用、开发研究。临沂市是个农业大市,现代农业是该市主导产业,其中农产品种植规模最大,农产品中尤以大蒜种植为主。近几年来,从大蒜的出口消费情况来看,临沂市大蒜及其制品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其利润空间正在逐步缩水。提高大蒜的附加值,使千年沂蒙山区的大蒜有一个质的变化,是临沂市现代农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临沂职业学院把这一难题作为学院对接地方主导产业开展应用、开发研究的主要课题,通过借鉴富硒食品的有关资料,于2008年投入17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又从临沂市农业研究所聘请了1名专家从事有机活性硒蒜的研究。通过不懈的努力,于2009年开发种植的富硒蒜经山东省医药食品研究所等权威研究机关测试后,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正常值,硒含量是普通蒜的6 650倍,潜在价值更是不可估量。这一成果使得临沂市大蒜产业完成了一次优化升级。2010年,此项成果被山东省科技厅鉴定为:“属国内首创、国内领先、填补了世界空白、支持了三农建设、贡献了人类健康”。

(3)不断拓展服务区域能力。地方高职院校应积极利用学校各类资源,建立类型丰富、层次多样的学习培训平台。从沂蒙山区的情况看,地方高职院校应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培训更多的新型农民,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培训更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临沂市的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的阶段,地方产业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不断推进,特别是职业岗位在技术水平上的分化,使岗位技术层次提升,从而对从业者的技术要求明显提高,对地方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在现有的区域经济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应抢先一步转变观念,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去赢得新一轮的发展先机[5]。

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地方高职院校成长的根基和沃土,是地方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源泉。游离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外,地方高职院校将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地方高职院校只有扎根于这片沃土,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行业企业发展中取得显著成效,才能确立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才能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社会的关注,实现地方经济和学校双方又好又快的发展。

[1]葛金平.校企对接与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方向[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40-41.

[2]李玉保.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背景下江西高职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10(28):81-83.

[3]曹首娟.对我市农业科技人才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分析[EB/OL].(2010-12-16)[2011-02-03]. ht t p://www.cf c.agri.gov.cn/cf c/ht m l/col um n_68.ht m l.

[4]吴云勇.中国农民持续增收的路径选择研究[D].大连:辽宁大学,2008.

[5]谢宏.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与阳江区域经济发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50-51.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Linyi City and Harmoniou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ANG Yiqun
(Basic Courses Department, Linyi Professional Institute, Linyi, 276000, China)

It can promote the rapid and sound growth of the lo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regional economy by making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lo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armoniou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eeking an effective way to link the lo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Quite a lot of incompatible elements exist in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y, which can be improved by perfecting the professional structure with the regional supporting industry as the center, linking the main regional industry to make the applied and developmental research and constantly expanding the regional service.

Linyi; Vocational education; Regional economy; Harmonious development

G719.21

A

1671-4326(2011)03-0020-03

2011-03-29

王一群(1963—),男,山东临沂人,临沂职业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硕士.

丁金昌]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临沂市院校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老年大学校歌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争创全国一流园区——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临沂市彩叶植物的园林应用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