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上” 和 “以 下” 的 用 法 规 范

2011-03-20 13:12
文教资料 2011年14期
关键词:会议厅表义古汉语

赵 爽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一、引言

汉语“以上”和“以下”两个词语,仅从有文献可查的上古汉语算起,就已经有三千年了。随着时代的演进,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如果表义不明确,用法不规范,就会给社会交际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在古代汉语里,这两个词语的使用,表义从来是明确的,可针对事物,也可针对数量,使用时自然包括本级或本数,即“××以上”或“××以下”,起点就是“××”。 但在现代汉语里的使用却十分混乱,不仅理论上出现了分歧和错误,实际使用中也越来越混乱。深入地研究“以上”和“以下”的表义和用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以上”和“以下”的使用

(一)古代汉语“以上”、“以下”的使用。

“以上”、“以下”之类词语是继承了古汉语的用法,这种用法的“以”是用来表示起点、范围的。通过调查,我们得知“以上”和“以下”最早、最主要的用法是表达范围,表示一系列的事物和数量。例如:

1.于是诛北地太守以下,而令民得畜牧边县。

2.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例1“太守以下”表示一系列的官阶,是针对事物而言。例2的“十万以上”和“五万以下”表示一系列的数目,是针对数量而言。观察和分析古汉语的实际用例可以看出,“以上”和“以下”的用法本来是非常明确的,“××以上”和“××以下”就是从“××”往上和从“××”往下的意思,“××”是包括在内的。胡附先生在《数词和量词》中曾说:“根据习惯,说‘以上’或‘以下’都是包括本数在内的。例如‘五十以上’包括五十在内,‘五十以下’也包括五十在内。”

(二)现代汉语“以上”、“以下”的使用。

到了现代,这两个词语表达的起点、范围似乎变得不明确了,使用中出现了不少混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乱造并列结构,改变了词语的本来用法。例如:某单位退休人员按下列标准增退休费:……讲师(含相当职务)及以下职务50元。

2.滥加括注,表义随便安排。你想“包含”,他想“不包含”;一会儿“包含”,一会儿“不包含”。例如:设立公司应有三个以上(含三个)发起人。

3.表义和用法随意列条规定。例如:“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1997年3月14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99条)。拿这一条规定来看,这里所说的“本法”和“本细则”的用法,就意味着其他法律和细则还有不包括“本数”的用法存在。后面刻意地作了规定真有必要么,难道中国的语言全要靠注释来表达意义吗?这些情况都很发人深省。

4.界限重叠,范围交叉,范围分割不清。例如:“12级以下的干部去东会议室开会,12级以上的干部去西会议室开会。”此处界限重复,且问正好12级的干部应该去哪开会呢?

5.影响其它一些语言形式正确使用。例如:“建筑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的,据实结算房价款。”按照规定的用法,“××以内”本来就包括“××”在内,此用例完全是受“以上”和“以下”滥加括注的影响,画蛇添足。

也许会有人抱怨,如果不加括注,不再强调或规定一下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纠纷,可是还是那个问题,有哪个民族的语言要经常靠注释来表意呢?

三、出现混乱的原因

现汉中“以上”和“以下”两词语乱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字典词典没有规范的标准。

有些专讲虚词的语法书说:“‘六十分以上’、‘三十岁以上’等是否包括‘六十分’或‘三十岁’在内,有时不明确。需要精确表达时,往往用‘六十分及六十分以上’、‘满三十周岁’等说法。”这里提出用“六十分及六十分以上”等来表达,客观上只能起到语法误导的作用。其实“六十分及六十分以上”、“六十分及六十分以下”的说法简直连常识都不顾了,人们不禁要问,照此说法,那么“六十分”究竟算不算及格?《词汇8000词词典》更是提出加括注的建议。显然,这些词典不但没有起到规范语言的作用,反而更加剧了这一混乱现象。

(二)语用方面的原因。

它把语言放在语言与人、语言与人使用语言的环境关系中去考察,即人在一定环境下对语言的运用。一旦采取这样的角度来观察,语言在我们的视野中就不再是一个个静态的词、短语和句子,而成了运用语言的行为。“以上”、“以下”正是在这种动态的运用中,出现了表意不明的混乱。

(三)没有公认的目标和方向。

格赖斯曾提出“合作原则”:使你的话语,在其所发生的阶段,符合你参与谈话所公认的目标和方向。也就是说,现在使用中的混乱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自己不了解它们的本来用法,又怕别人不明确,于是就滥加括注,乱造并列结构,久而久之,弄得表义越来越模糊,使用也越来越混乱。这是造成两词使用混乱的主要原因。

四、“以上”和“以下”在使用中的规范

对于这种冲突,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规范方法,不仅可以使交际的双方能够相互理解,而且可以减少在使用中出现混乱,甚至是钻空子,促使语言向着健康纯洁的方向发展。

(一)分割范围要具体明晰。

在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有线广播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句:“12级以下的干部到东会议厅开会,12级以上的干部到西会议厅开会。”请问正好是12级的干部到哪去开会呢?可改为:“12级以下的干部到东会议厅开会;13级以上的干部到西会议厅开会。”这样一改就清楚明了了。

(二)限定范围要明确清楚。

有人在征婚启事当中,时有:“要求对方身高在1米60以上。 ”这个“以上”就很不准确,1米65,1米75,都是1米60以上。我想这个征婚者不一定要求对方越高越好。可改为:“要求对方身高在1米60到1米70之间。”这样给出一个范围更为妥当。

(三)一些情况下需要精确表达。

有的工厂在宣传媒介当中称:“今年第一季度的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以上。”这个“以上”用得很含糊,如果改为一个精确的数字,如增长了31.6%、增长了35.7%,就更好了。

(四)有时直接用“以上”、“以下”表达也合乎情理。

有的企、事业单位这样规定:50岁以上的工人、干部免于参加重体力劳动;有的公共汽车上写着:1米以下的儿童免票乘车。这些“以上”、“以下”,就用得合理,人们可以理解。

五、结语

总之,使用“以上”、“以下”要慎重。面对今天“以上”、“以下”使用中的混乱,很有必要关注这一问题,以提高我们对语言规范化的重要性认识,凡说话、写文章要清楚、明白、准确、科学。如果这种混乱现象仍然长期存在,将是对祖国语言一种不可容忍的破坏。每个人都有责任纠正这一现象,以建立正确地运用语言的严肃文风,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作出贡献,语言规范化这一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

[1]意天.“以上”与“以下”[J].七星潭,1996,(4).

[2]程观林.“以上”、“以下”说古论今[J].徽州师专学报,1998,(3).

[3]王明仁.问题重重的“以上”和“以下”[J].宁夏大学学报,2005,(4).

猜你喜欢
会议厅表义古汉语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汉语借形表义词论析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拉布”
人大会议厅里见证青春风采
谈谈古汉语的翻译
古汉语中表反问的一组能愿动词
指责
也谈文字的本质及相关问题
偏旁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