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职生的特点谈其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2011-03-20 13:12陈建波
文教资料 2011年14期
关键词:中职职业学校

陈建波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襄阳 441021)

近十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也逐渐扩大,给中职学校的生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多数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师资力量也随之逐步减弱,报考中职学校无需分数、无需政审就可以直接入学,导致了中职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参差不齐。这给中职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此前提之下,去完成培养和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可见难度之大。我结合多年从事中职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经验,在此着重就如何提高和培养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这一问题提出自己一些看法。

一、当前中职生的不良特点和思想状况

(一)生理和心理都处在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化时期,因为年龄小,识别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差。独立性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二)厌学情况比较普遍。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上课要么睡觉,要么干脆旷课,抄袭作业的现象普遍。

(三)盲目性大。不知道自己来学校是做什么的,更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将来有何用处,所以学习没有兴趣,没有动力。对人生观、价值观、自由观等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

(四)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遇事徘徊不定,往往处在矛盾之中。

(五)责任意识淡薄。不少学生因享受太多,习惯成自然,只知索取,不讲奉献,缺乏对他人、父母、集休和社会的责任感。

(六)早恋现象不断出现。中职生早恋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随着人们文化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职生生理上的早熟和受不良传媒的影响,早恋现象也逐渐趋向低龄化,严重影响学业的完成。

二、现阶段培养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对策

我针对现阶段中职生存在的这些不良特点和思想状况,一方面学习借鉴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另一方面结合一线教育者所给予的启示,通过归因分析与辩证思考,提出了现阶段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科学理解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关键在于能力的“综合”。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不是单一的一种能力,也不是一个个毫不相干的孤立能力的机械相加,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是各种能力的“综合”。[1]

2.树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要坚持三个“结合”。

(1)坚持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

人文教育一直是中职教育的薄弱环节,树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并非只强调专业技能培养,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人文知识,克服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养的狭隘能力观。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但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也恰恰是人文教育目的之一。

(2)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要有广泛的知识面,要具有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发展创新等其他能力,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完成,只有与课外活动如第二课堂、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等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

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综合的知识和技能,狭隘的能力本位观往往单纯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全面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知识面窄、能力单一,出现专业能力强、基本能力差、关键能力缺乏的现象,因而后劲不足,不能适应现代技术升级和岗位变换的要求。在就业岗位上只能做一些机械性的、固定的、程序化的工作,其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意识薄弱,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和经济发展要求。

(二)建设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1.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由于传统原因,中等职业文化课教师比例较大,因此,在今后学校的进人计划中可减少文化基础课教师招聘的数量,并通过课程改革,挖掘文化基础课程中对专业培养的内容,一部分文化基础课教师可担任专业基础课教学。

2.保持一定比例的外聘教师比例,构建科学的教师结构。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有一支外聘教师队伍。“在专业结构和教师职务结构上,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比例达到60%左右,每个专业至少应有3—5名专业课教师,兼职教师比例一般应不少于10%”,“要积极支持并鼓励中等职业学校从企事业单位中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中聘用专职或兼职教师”。

3.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双师型”教师是指专业课教师既拥有教师资格证,又拥有行业操作技术等级证。“双师型”教师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是职业学校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学校不能仅局限于提高“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的比率,更重要的是真正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

4.多渠道进行在职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师不仅仅是“蜡烛”,更是一盏指明学生成长道路的“长明灯”,只有“综合职业能力”高的老师才可能培养出“综合职业能力”强的学生。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较普通教育的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思想,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体系,才能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加强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

1.树立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思想。

中职教育不是造就学术精英,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中职生除了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不是讲授出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训练。具体说来,应明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实践教学工作的中心,围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与实施,并与工作岗位对接,实现综合效益的整体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2.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针对能力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应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是在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它致力于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使受教育者既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将这种构建知识的能力运用于其它职业。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四)树立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

课程观是人们的课程观念或课程价值取向,具有什么样的课程价值取向,也就决定了设置怎样的课程方案。因此,中职校应树立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在综合职业能力本位课程观的指导下,其课程设计的方法就是根据国家、社会、劳务市场对职业的需求,确定应设专业,根据对专业岗位工作和任务的分析,确定所需的能力,然后据此开发课程,决定教学方式。综合职业能力本位课程观的主要特点:课程设置由“知识体系的构建”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构建”,课程内容由“理论知识的掌握”转到“职业岗位任务的完成”,学生评价由“知识评价”向“综合职业能力评价”转变,课程开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为“企业专家导向”。[2]

总之,培养和提高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是一项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和帮助,这样才能将中职生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

[1]邓泽民,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黄日强,周琪.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向[J].外国教育研究,1999,(2):37-41.

猜你喜欢
中职职业学校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学校推介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