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学语文课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探微

2011-03-20 14:12马海波
文教资料 2011年32期
关键词:心理高职学生

马海波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吴忠 751100)

通过大学语文课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探微

马海波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吴忠 751100)

大学语文课作为高职院校一门公共基础课,一直担任着开阔学生人文视野、培养人文眼光、塑造人文精神的重任。但这门课程对于学生心理疏导的功用一直被忽视。本文从五个方面探究在大学语文课中如何对高职生进行心理疏导的问题。

大学语文课 高职学生 心理疏导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下,我国高职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可是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渐渐浮出水面,已经成为困扰他们发展的一大问题。高职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问题时,心理矛盾就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而高职学生为了能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可是最终却只能步入社会认同感较低的高职院校。在学习方面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进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产生焦虑、愤怒、抑郁、自卑、迷茫和冷漠等负面情绪,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高职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仅仅依靠心理课和大学心理咨询室已经远远不能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学校和家庭都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使其呈现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均衡的发展。《大学语文》这一大学公共基础课程,在开阔学生文学视野、培养人文眼光、塑造人文精神的同时,应该利用其特有的优势,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一、通过吟诵活动,疏导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的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因为高考的失利,把职业院校当做最后的无奈选择,所以进入学校后由对自我的否定转为对学习万念俱灰、玩世不恭,久而久之就有厌学、疲劳、自卑、懒惰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推行“诗歌疗法”。犹如做“健身操”从正确的站姿开始一样,“诗歌疗法”从准确的发音开始,反复吟诵。吟诵诗歌能够使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使血液循环加速,体内生化代谢活跃,乙酰胆碱和其他激素分泌增加,增强记忆力。这有利于身体康复,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因此被称之为“诗歌疗法”。“诗歌疗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宋代,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写道:杜甫的好朋友郑少文妻患“情志病”(属于抑郁类),杜甫便以诗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让她反复吟诵。不久,她的病情逐渐好转。

实践证明,这种疗法使得学生在美妙音乐的烘托下,远离喧嚣的外部世界,精力集中后,失衡的内心世界就能得到恢复,重新恢复平衡。这是一种美妙的境界,没有紧张,没有烦恼,唯我单纯的存在,静静地享受着鸟语花香、春和日丽。在一种完全放松、清静的状态下,人、物、环境融为一体。大学语文课堂中的吟诵教学一方面强化记忆,另一方面为学生寻找放松闲适的精神家园。当然,在选文时尽量选择那些有积极意义、意境唯美的诗文。这种方法对治疗神经上的强迫症和焦虑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二、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疏导学生人际交往问题

通过调查得知,高职学生有一半以上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有的学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从而产生孤独感、压抑感和焦虑感;有的学生因为语言表达的问题,害怕与人沟通,封闭自我、自卑抑郁;有的学生因为性格不合群,遭人排斥,独来独往,孤僻粗暴。这些学生也普遍欠缺集体荣誉感,缺乏团队意识。《求学》有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我们提倡分组合作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念和策略体系。在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下,提倡在合作中竞争、团结协作、相互激励、默契配合,激发每位学生的表达欲望、参与意识。当然在分组时要避免流于形式,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诗歌和散文教学时,我选择中学时已经学习过的文本,分组分配任务,每组分担一课时的教学任务。课前前置性学习使其掌握合作学习的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在讨论、备课过程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形成一致的教学理念。授课时设置主讲、副讲、集体配合,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各层次的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较大的进步,也有一种小组归属感。最后,由学生与教师进行多元的积极激励性评价,小组之间的竞争PK也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小组的凝聚力。这样既还课堂给学生,又在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自信。

三、通过专题研究,疏导学生的情感问题

现在的高职学生年龄在二十上下,大致处于“80后”与“90后”交界处,具备两个时代普遍存在的问题:感情空虚、贪图享乐、金钱至上、道德责任感缺失。表现在爱情上,由于缺乏经验和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常因为一些感情问题产生心理问题;表现在亲情上,因为多为独生子女,一般自私任性、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习惯索取、缺乏爱的表达,对于国家、集体,没有强烈的爱国情感,没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还有一部分家境困难的学生因为巨大的经济压力和沉重的心理负担,心理扭曲,感情冷漠,愤世嫉俗,缺乏感情寄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将传统的以文体为专题的教学变为以研究人性为专题,分别从爱情、亲情、友情和爱国情感几个大主题,探究人性的伟大与光辉,尽可能在学生自主探讨中体现。让学生在学习《诗经》中,懂得爱情是忠贞纯洁的,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学习屈原时,懂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爱国情感;学习陶渊明时,懂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那种简单生活的快乐;学习《陈情表》、《祭十二郎文》时,懂得人间最美是亲情的道理;学习司马迁《报任安书》时,明白人之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了理想,死而后已。

四、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疏导学生的自我意识问题

高职学生因为高考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产生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经常会有我怎么会处处不如人的困惑,经过调查发现,80%的学生因为是高职学生身份而自卑,50%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长和克服自己的缺点的问题感到迷茫;有些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弥补。因为学生自我意识的不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遇上暂时的挫折或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创新教育的精神实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营造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发展壮大自己,在实践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例如,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即兴演讲,模拟应聘,读书会;课外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诗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组建话剧社。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使得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认可自我,肯定自我。

另外,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是一种心理平衡的很好方式与途径,更是一种名利双收、益身益心的创生性自体疗法。歌德年轻时失恋,心情苦闷,懊恼失眠,焦躁不安,后来他写完《少年维特之烦恼》后,缓解了内心的焦虑,平衡了心理状态,恢复了生理平衡;曹禺没落的身世、颠簸的经历、生活磨难,使他压抑了身心,记住了仇恨,可他在23岁时即创作了惊世力作《雷雨》,从而使物质给予他的负性精神能量得以释放,极有效地维护了身心健康。所以,提倡学生大胆想象,放开束缚,自由驰骋于纸笔中,找到很好的精神宣泄与抒发途径。尤其是日记,既记录了成长轨迹,又将满腔情感自由抒发,正因为这种自由不羁,才能产生深刻的思想。

五、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健全人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古谚充分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文学经典本身的功用之一就是清理心灵垃圾,带给人类希望、光明、力量。所以,倡导学生制订计划阅读经典,在经典阅读中不断认识自我、健全人格,克服人生而与之俱来的各类心理问题。

总之,语文本身所具备的感染力和魅力足以倾倒众生,如果能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必要的疏导,则不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的使命,而且能使教育更具博大的“人文关怀”精神。

[1]黄蒲.学习小组的构建、发展与评价[J].广州:现代教育论丛,2009:3.

[2]张惠娟.生本教育下的小组学习[J].广州:现代教育论丛,2009:2.

[3]俞国良等.现代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钱谷融,鲁枢元.文学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赵和兴主编.大学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心理高职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生写话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