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不妨来点“教育说事”

2011-03-20 17:06
文教资料 2011年22期
关键词:硕士活动老师

王 辉

(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江苏 句容 212400)

2010年暑期,扬州大学和山西大学(扬大班)教育管理专业的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齐聚扬大瘦西湖校区参加第三次课程集中面授。7月7日至9日开设的是 《教育哲学》,由教育科学学院薛晓阳院长亲自主讲。他在完成应授课程内容之余,特意利用连续三天的晚上或下午时间,以沙龙的形式组织学员们就当前教育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我们戏称为“教育说事”。习惯了听、记、考一条龙的学员们似乎还不能一下子适应这种教学风格的转变,一开始应者寥寥,但后来在组织者的精心安排及受前面演说者的感染下,从第二天起广大学员参与的热情逐渐高涨,越说越有心得,有的甚至远远超过了规定的五到十分钟时间。我们这些在职教育硕士在为期三天的“教育说事”活动中共探讨、同交流,一起分享着教育的快乐,倾诉着为师的困惑,活动一再被推向高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从近20名学员“说事”的内容上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说“在职”的事

全体学员均来自教育第一线,其中既有负责学校管理的行政领导,又有担任学科教学的普通教师,且小学、初中、高中各段俱全,因此说起自己所从事的教学、教育或管理工作对于大家来说自然是驾轻就熟,滔滔不绝,这也是谈论最多的话题。如扬州市职业高级中学的蒋老师和叶老师分别介绍了这所三星级职高学校管理的成功经验,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的高老师介绍的该校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的诸多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实验中学的陈老师介绍的该校如何提高教师的幸福感更是令人心动。中小学一线教师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工作都是繁琐而辛苦的,在职期间产生一些困惑、遇到一些问题也是难免的,很多老师抱怨现在“只是活着,而不是生活”,因而借此机会倒倒苦水的也大有人在,如一些老师谈及的小学生思想教育中的缺失,农村中学学困生的转化的艰辛,学校对教师评价体制中的诸多弊端等问题都引起了广大学员的强烈共鸣。

2.说“教育”的事

学员们的眼界当然绝不会仅仅局限于说说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还都有意无意地将视角伸向更远更深处,共同评述我们当前教育的成败得失。句容市实验小学的王老师以“一个小学教师眼中的素质教育”为题,探讨了“现今学生学习为什么不快乐”的问题,含蓄地指出了素质教育之路任重道远;江都市吴桥中学的杨老师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目前各校普遍存在的教育教学管理刻板化的现象及成因,振聋发聩,令人深省;句容市第三中学的张老师针对江苏省高考方案的数次调整的好处及不足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江都市职业教育集团的陆老师表达了对当前职业教育学校“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价?”的困惑;句容市白兔中学的张老师以如何培养儿子成为当地2010年高考状元为例,谈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自己的独到做法,令大家收获颇丰。

3.说“硕士”的事

学员们在说的过程中,自然会谈到作为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求学感悟。涟水高级中学的徐老师介绍了他参加在职教育硕士考试的曲折历程,语言生动风趣,让人倍感人到中年的教师继续教育的不易;江苏省前黄中学的陈老师介绍了自己学习硕士课程,尤其是《教育哲学》的心得体会,满腹经纶,令人称道。还有许多学员就我们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质疑。大家互相鼓励要调整好心态,处理好进修与工作的冲突,安心学习,共同进步,着实令人感动。

对于此次“教育说事”活动,大家从开始时的欲说还休,到后来的畅所欲言,其热烈气氛和真知灼见确实有些出乎组织者的意料,也给我们每个参与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甚至震撼的感受,颇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味。但在细想之下,该次活动的偶然成功也是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必然体现,这样的活动也给我们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启示。

1.开辟了一片尝试改革的园地

目前在职教育硕士课程学习以假期集中面授为主,时间紧,任务重,一般一门课程只安排三天,并随即进行考核,因此学员多为被动接受学习,兴趣较难激发,缺乏主动求索意识,仅仅满足于通过课程考核。培养在职教育硕士的目的绝非只是让更多的一线教师手中多一张学位证书,而是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管理水平,使之能为贯彻国家教育大计,深化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作出更大的贡献。广大学员来自教育的第一线,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是其共有的优势,其中还不乏科研、管理的精英,部分学员甚至是该地区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对于教育的理解和探索已达到了较深较高的层次。如何将我们所学的课程与所从事的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充分体现教育硕士“在职”的特点,充分发挥每一位学员的潜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教育硕士培养的功效最大化,是值得每个人深入思考的问题。应该说,这次“教育说事”活动是我们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内容和形式上一次很好的改革与尝试,为今后的教学带来了鲜活的素材,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做出了可贵的试验。

2.建立了一座学习交流的平台

大家虽然同为教师,但由于地区、学校、学段、学科的不同,再加上平时各自忙于学业,疏于交流,彼此之间的了解并不深入。在这次“教育说事”的过程中,正是大家的知无不言,才使我们接触到更多平常未曾涉及的层面,掌握了更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教育的整体性和全局性的重要。无论是重点学校的成功经验,还是薄弱学校的不懈坚持,都值得学习;无论是教师个人情绪的倾诉,还是群体问题的揭示,都值得重视;无论是中学教师的辛苦,还是小学教师的繁琐,都值得尊敬。通过这次“教育说事”活动,大家的学习交流更密切了,心更近了,情谊更浓了。活动过后,很多学员还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继续讨论,有的甚至准备将“教育说事”中某些内容作为自己学位论文的选题再作进一步研究。我想,如果大家能把这种凡事都深入思考的做法延伸到今后的工作中去,无论是对于更好地教育学生,还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都必定大有裨益。

3.提供了一条疏导宣泄的管道

教师中已然产生了职业倦怠现象,这是大家所公认的。忙碌了一学期,即使到了寒暑假,能真正用来休息调整的时间也不多,有的教师暑期还得补课,有的教师还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有的行政领导还要处理考评、招生、上报材料等诸多学校事务,而较长时间地远离家庭、牵挂家人,更使得我们心生烦躁,很难静下心来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去,快节奏的课程安排和紧随其后的考试也让人焦虑难安。种种汇聚而来的压力急需一条疏导宣泄的管道。这样一个一吐为快的机会,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们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但说出来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减压与释放,这恐怕也是广大学员后来想说、敢说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次扬州大学和山西大学联合办学,在管理上难免有不到位的情况,有的学员在活动中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院领导倾听后非常重视,立刻想方设法予以协调解决,如晚上开放学院电脑房和阅览室,为学员查阅资料提供方便。后来又请刘副院长到班上来与学员面对面地真诚交流,进一步听取学员们有关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的疑问,并一一予以解答,从而消除了大家的种种疑虑,使大家能心平气和地继续学习,受到了广大学员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

一次“教育说事”的沙龙活动虽然不能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毕竟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是引发广大学员深入思考的契机。如果我们都能以这样一种以探讨的方式和反思的态度去面对大家教育过程中的一切问题的习惯,就一定能够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实践的进程。

教育硕士,不妨时常来点“教育说事”。

猜你喜欢
硕士活动老师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六·一放假么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
军事科学院199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