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契合点,小学品德课程与法制教育的整合——《小学品德课程中法制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2011-03-20 17:06孙玉富
文教资料 2011年22期
关键词:契合点品德公民

孙玉富

(高邮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江苏 高邮 225600)

小学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小学法制教育是基于受教育者成长不同阶段的身心特征,对法制教育内容进行遴选,注重基本的道德观念、浅显易懂的知识结构、与少年儿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为规范的教育。在小学阶段,它主要对学生进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交通管理;环境保护治安管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保护等教育。

在开放的、生活化的小学品德课程中,有许多内容涉及或包含法制教育的内容。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校在实施品德课程教学时,或者开展法制教育时,往往将二者割裂开来,使得法制教育沦为传统的说教,学生学得枯燥乏味,在品德课程教学中也因为教学内容是法制教育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近几年来,我在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一直关注此事,并且于2009年9月申报了扬州市“十一五规划”“个人课题”——《小学品德课程中法制教育的实践研究》,进行课题研究。在一年多的实践探究中,我进行了以下的实践与思考。

一、找准法制教育与学生兴趣的契合点

在小学品德教材中,包括具有法制教育内涵在内的每个活动主题的选材几乎都源于学生的生活,但是由于是日常生活,学生也就习以为常,对这些现象没有特别在意或者留意。教师如何引领学生通过这些生活经验,形成明确的道德观念、道德认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尤甚。为此老师通过创造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寻找教材中法制教育的内容与学生兴趣点的对接,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欲望。

如在执教《班级中的岗位》(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一课时,我就做了这样的尝试。《班级中的岗位》重在指导学生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在小学生眼中“岗位”带有“当官”“领导”的色彩,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致很高。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对于“岗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但与教材中“岗位”又有所差异,捕捉教学中的生成资源,通过“什么是岗位?”“班级中有哪些岗位?”“这些岗位的职责是什么?”等一连串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对“岗位”有重新认识、重新定位,逐渐树立起班级集体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并乘机对文本进行拓展,了解各行各业都有职业道德规范,认识我国的《义务教育法》,让学生认识到人人享有权利,但人人也有义务,等等。

二、找准法制教育与教材的契合点

首先,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法制教育内容,但在教材的单元体系中并没有明确说明,而是渗透在各单元教学中。因此教师需要对各单元教材进行认真的梳理,找准教材与法制教育内容的契合点,并进行整合,使教材的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如在执教《我是共和国的公民》(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时,我通过对教材的梳理、整合,决定把目标定位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共和国的公民,以及共和国公民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并通过简单的案例,让学生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抽象性,为了使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课前我对公民的概念、公民的权利等有关知识作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并发动学生在网上查阅有关“公民”的基本知识。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公民概念理解—公民享有的权利—公民权利的维护—法律法规的认识。

又如在执教《心中有“规则”》(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时,我在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时,从身边学生交作业的规则、上学过马路的规则等入手,让学生明确规则的重要及要按规则行事的意义,进而拓展到各行各业,了解行行有规则,事事有规则,而且时时处处遵守规则。

其次,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充分挖掘本地的生活素材,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如我们结合扬州创建爱国卫生城,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法》的知识竞赛活动;结合平安高邮、平安校园的创建,组织学生开展 《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演讲、征文,等等。

三、找准法制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与着眼点。“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在小学品德课程中开展法制教育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确立活动的目标,将德育过程、法制教育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和生成新的学习内容。

如我们由限塑令的推行,引导学生开展环境保护的大辩论,进而探讨《环境保护法》的意义与势在必行,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和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又如在执教《平安回家》(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时,我们依据生活化的德育教育理念,设计了做一做—展一展—说一说—连一连—演一演的教学流程。通过模拟生活中交通行驶的场景,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各种安全措施,畅谈心得体会,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轻松地受到道德教育、法制教育。

四、找准法制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契合点

家庭是学生法制的第一课堂,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生活是学生每天都经历着的生活,应让学生每天与家人交流,从家人那里获取大量的知识与信息,提高他们认知社会的能力。因此,在小学品德课堂中,整合法制教育与家庭教育资源,能够丰富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如在执教《害人的邪教》(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时,我课前让学生向父母了解什么是邪教及其危害,邀请曾身受其害的家长来课堂现身说教,这些不仅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而且对于树立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实施小学品德课程与法制教育的整合,旨在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小学生中传播公民知识,弘扬公民权利,呼唤公民责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和生命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业务素质和研究水平,以先进教育手段、科学合理而富有美感的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观来应对公民教育工作,进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小学品德课程中开展法制教育的实践研究,我和学生结伴同成长,并不断获得成长的快乐。

[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辜伟节,陈萍.走向主体活动的品德教育论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小学德育,2009,6.

[4]小学德育,2009,24.

[5]小学德育,2010,12.

[6]关注生命:从故事中读出的教育意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1.

猜你喜欢
契合点品德公民
论公民美育
寻找知识“契合点”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找准契合点,打通教学考——基于学生讨论的2016年全国文综Ⅰ卷第24题教学反思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十二公民
品德
在比较研究中寻找契合点——评《塑造论哲学研究——从美国哲学的视角看》
论茶的君子品德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内涵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