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记叙文写作有效教学的探索

2011-03-20 17:57杨春华
文教资料 2011年29期
关键词:贵在记叙文中心

杨春华

(大丰市万盈初级中学,江苏 大丰 224128)

十几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对写作教学有了些许思考,我认为对初中生而言,能构思出精巧的叙事文,巧妙地运用各种技法,尤其是模仿优秀文本的写法、构思、语言,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迁移训练,再创造,是值得细细揣摩的。对此,我的感想如下。

一、中心明确,选材得当

写记叙文首先要确定一个中心,中心要正确、鲜明、突出。这样的文章才能表现出积极向上、健康的力量,然而记叙文的中心又是靠材料表现的,因而材料的选择和安排就显得格外重要。要把文章的中心意思表现得鲜明、突出,就必须分清写作材料的主次,选取那些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详细地叙写。《枣核》一文,叙写旧时同窗在美国所精心布置的中国式后花园,并要在花园中种家乡枣树的事情,目的是具体生动地表现海外华人对故土的无限依恋。而作者和旧时同窗的关系,有人托我带枣核的具体情节,以及在车站迎接的过程,不能不写,但不必详写,作者在写作时做了精当的略写。著名作家魏巍写蔡芸芝老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选取材料:写课堂活动,老师的教鞭轻轻地落在“我”的肩膀上却没有落下来;写课外活动,老师教跳舞,教读诗,带学生观察蜜蜂;写关心学生,写信安慰“我”,为“我”排忧解难。这样选材非常精当,充分全面地揭示了蔡老师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较好地处理了表达方式的详略。初中生写作主要以记叙文为主。要客观地再现多姿多彩的生活,就必须学会以记叙为主,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一般说来,要详尽具体的记叙文,细腻入微的描写是基石。记叙贵在真实具体,描写贵在绘声绘色,让人感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些要详写。而抒情、议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升华文章的主题和情感上,贵在画龙点睛,多点开花,前后照应,形成线索,所以要略写。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往事后,运用真挚的抒情和贴切的议论来深化中心,烘托人物形象。如:“这是我对母亲最初的感觉,虽则在当时的幼稚脑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情感的丰富。”这些贴切的深深的抒情和议论尽管十分简略,却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情感力量,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因而更加打动读者。要想处理好文中详写与略写的关系,我们还可以在动笔之前,先列出一个提纲,确定好文章的重点和详略,然后进行精彩的详略处理,科学地谋篇布局,恰当地运用好表达方式,多思考,多训练。可以运用片段、场面进行模仿迁移训练,及时交流评点,从中定能受益匪浅。

二、情节跌宕,情感真挚

“文似看山不喜平”,“人贵在真,文贵在曲”,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作文最忌的是平铺直叙,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使人记忆犹新。那么,如何才能让文章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呢?可以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形成波澜之势,造成鲜明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深刻印象。如《最好的礼物》一文中,开篇我十分高兴,猜想伯父回来时给我带来什么礼物,联想去年伯父给我一件高级风雪衣。后见伯父回来时,其貌不扬,无风度,先抑;我趁这空隙,扫视周围,并不见其箱子,只有那旅行袋静静地躺着,我很失望,再抑;我心里十分抱怨生气,此是三抑;伯父要走,我彻底失望,此是四抑。后得知伯父出资为村里修建了一条公路,这是后扬,其内在风度,使人敬仰,令人钦佩。悬念迭生,会调动读者情绪,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一次又一次的误会中,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让读者的心灵进行激烈碰撞,最后才见庐山真面目。当然,设置悬念的方法很多,可以用疑问设置悬念,可以运用对比性描写,可以运用巧合法,可以巧妙地将结果提前,设置悬念,避免文章一开头就让人猜到下面写的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一开始就能扣住读者,接下来的叙述便如同剥笋,每深一层,都让人惊喜,情趣盎然。优秀的文章,总是波澜起伏,张弛有致,时如铁骑突出般急促,时如莺语花底般平缓,时如泉流冰下般凝重,时如行云流水般欢快,开开合合,起起落落,于辗转迂回中引人“升堂入室”,在一张一弛中让人领会文章中心。总之,构思精妙,余味无穷。

情感是作文的生命,只有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称得上好作文。“内心怎么样,笔下便怎么写”,这就要求我们所写的内容不虚拟感受,不故作多情,感情如酒,酝酿愈久愈浓烈。“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表明文章没有“情”,这根本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章在叙述所见、所闻的同时,应写出自己的内心体验,表达主观感受,让文章带上个人的感情色彩,使字里行间充满情韵,文情并茂,这样才能感人,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险》一文中:“我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不禁想到:人生的道路不也像今天一样,处处有惊险,我得做好准备,接受人生的考验。”运用心理描写直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直抒胸臆,这样甚好。朱自清的《背影》语言朴实,其最成功之处,就是感情真挚,让其成为经典篇目。在表达情感时,有人喜欢直抒胸臆,可记叙文不能通篇都用这一手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写记叙文时,表达情感要有技巧性,化情为象,就是将情感融入所写的物象中。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缘情设景,借事抒情,运用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等手法,如鲁迅《社戏》一文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获准出了门的我像飞出笼的小鸟,心情格外激动,作者不忍直吐,便借于“月色、水汽、连山”,从而使每一物都渗入了作者的缕缕情丝,作者也是借之隐藏自己感情的狂澜。显然,情感是作文的生命,是写作的原动力。只有充满激情,才能情主石开。相信只要积累了丰富的情感,一篇篇优秀的作文就会在我们的笔下自然地流淌。

三、结构完整,脉络分明

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文章的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脉络分明,犹如浓妆淡抹的少女,犹如健美年轻的男子,妙不可言。一般而言,文章的结构有三种形式: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第三者运用的频率较多。开头点明题旨,主体部分从不同角度、方面表达中心,结尾概括有力,总结中心,耐人寻味,增强文章的力量,同时也可以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如《往事依依》一文,采用首尾呼应,这既是结构安排的需要,更是内容的充实,突出主题的需要。首段扣题为了引起下文,末尾点题是为了深化主题,主体部分详细回忆求学生涯中促成自己心智发展的、难以忘怀的一些人和事,如《我的老师》一文,首段展开回忆,总结下文,主体部分有详有略地记叙了七件事,最后抒发对老师的思念之情,与开头呼应。文章的结构与情感的发展基本一致,是形势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而许多学生在习作时大都忽略文章的结构,一味追求内容美,忽略了外形美,为何不能将二者统一起来,给人多种不同的美感呢?因而,我觉得一篇经典的作品,开篇就能让人闻到那醇厚的浓香,文章的主体应该是文情并茂,多种手法熔于一炉,真情流淌,使人身临其境,富有感染力,引发读者的共鸣。文章的结局应该让读者读后有种久久萦怀、挥之不去的感受,引发读者无穷的遐想。

综上所述,初中生平日写作一定要做到:中心明确,选材得当;情节跌宕,感情真挚;结构完整,脉络分明。我坚信,只要我们注重生活实践,创设写作情境,诱发写作动机,激发写作情趣,就一定会文如泉涌,妙笔生花。

[1]苏教版语文课本.

[2]初中语文新课标.

猜你喜欢
贵在记叙文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记叙文阅读专练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如何写好记叙文
别出心裁,文贵在『新』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秋季养生贵在“收”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贵在认知,贵在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