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应走向本真

2011-03-20 17:57吴晓亚
文教资料 2011年29期
关键词:老黄牛童真童趣

吴晓亚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江苏 常州 213111)

曾经,我们的作文被置于立意的高度上接受审视,“高瞻远瞩”成为一种常见现象。可是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思考,我觉得作文的本源应该是生活,而生活,是真实而平凡的。

小学生作文该充满灵性,充满他们这个年龄特有的童真与朴实。但在不知不觉中,那份童真与朴实往往被老师忽视、遗忘了。老师要的是高的立意美的生活,遗忘了生活中的平凡与可笑可鄙,甚至丑恶,忽视了人的普通与缺点。在老师的要求下,许多孩子学会了在作文中造假,少年老成,失落了宝贵的童真,忘却了难得的朴实。教师是引导者,必须以积极的姿态走进孩子心灵的深处,用敏锐的眼光帮助学生寻找这份纯净的童真、童趣,用欣赏的目光来赞美属于孩子的本真情感。

1.鼓励孩子用真实的目光看这个世界

成人的目光是朦胧的,他们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周围的人事物,给心灵围上一道道防护的栅栏。这是人成长的一种悲哀。只有孩子的目光,如水晶玻璃一般清纯,一如他们单纯的心灵。孩子会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想付诸笔端,毫无修饰,毫无掩饰。我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事例:说到老黄牛,老师们常常会想到它们是高尚的,为人类默默地付出而无所求。但孩子的目光却不一样:“我不喜欢老黄牛,身上脏脏的,不讲卫生,走起路来慢腾腾的,很笨。我要帮助老黄牛改正缺点,让它天天洗澡,养成好习惯,身上干干净净的……”但是,在爸爸妈妈的强烈要求下,孩子只得重新写老黄牛如何如何的高尚,结果得到了老师的称赞。本来,这个小作者将自己的所见所想,以及真切的愿望以真实的情感流于笔端,多么美好而纯洁的心灵,多么可爱的学生,然而……

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看到真实,在此基础上用行动努力改变真实中不好的一面,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思想品格,鼓励他们富有个性的创造精神。

读到两篇学生的作文,同样是学骑自行车,一位同学如是说:学了好长时间,还摔了一跤,便把自行车一扔,想放弃。突然想起老师说过: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废。于是,他又坚持了下来,最后终于学会了。另一位学生则写:学了好长时间,还没学会,便把车一扔,去玩了。可看到同村的几个小孩神气地骑着车,又觉得很羡慕。于是回去死缠着妈妈为自己扶车子,好不容易学会了骑车。两相比较,前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似乎有公式化之嫌,而后者却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小孩子那种羡慕、好强的心理,更接近于生活中人物的真情实感。虽然前者的立意要高于后者,但后者的真实感情更能让人产生共鸣,更符合我们作文摹写生活的观点。只要学生所写的是生活中的真感情,撇开其他的因素不说,仅凭这一点,教师就首先应该予以肯定,因为真实永远高于虚假。正如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呵护孩子朴实的心灵

叶圣陶说过: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什么是心灵?简单地说,就是指人的思想感情。孩子的心灵是朴实的、纯洁的,呵护那份只属于孩子的心灵净土,给予他们无限的人文关怀,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能让孩子在作文中无动于衷地抒发从他人脑中借来的情感,头头是道地自吹无比高尚的思想。教师要引导他们走出这个作文怪圈,鼓励他们将真实的自己袒露出来,再来辨别美丑。有一个学生写自己参加田间劳动,文章最后写道:“我累了,躺在割倒的麦草上,听着小鸟在树上歌唱。抬头看天空,只见几缕白云向西边飘去。啊,农村多么美丽!”面对这样一篇习作,有人评价为:“主题表达不太健康,置身于丰收的喜悦之中,却无动于衷,岂非怪事?”的确不太健康吗?参加田间劳动,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固然值得嘉许,但以我自身的经验,可以说这样的学生是少数。上述这位学生所做所想,才代表了大部分学生真实的思维,劳动后休息,何错之有?更何况,这位学生也有自己的收获,即感受到农村的美丽,何处不健康?

芸芸众生,英雄只是少数,哲人亦不多见,美丽的光环下,平凡才是真实。这位评价者在要求学生作文立意高、含义深的同时,有没有仔细想过,自己在做一件体力活时,就一定想到劳动的高尚了吗?而没有觉得累吗?如若长此以往这样评价孩子,孩子的思维,美丽的情感,创造的个性,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扼杀了,孩子的灵魂和思想都不再属于自己,那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创造怎样的人呢?

诚然,学生的思想会出现偏差,或者会辨不清好坏。这时,他们需要的是耐心的引导,而不是强制扼杀,那样只会让学生永远回避自己的真心话。我让学生写《假如我有一对翅膀》,结果写自己想为人类做好事的有之,写利用翅膀去各地玩耍的有之,写向他人炫耀的有之……面对学生的心灵之歌,我予以宽容的接受,予以赞扬,予以引导。我并不要求每个人的愿望都那么崇高,只要是学生心灵中流露出的最真实最美好的愿望,我都不会随便否定。

3.走进孩子的世界,一起寻找童趣

皮亚杰的万物有灵论告诉我们,儿童世界是五彩的童话世界,在他们眼里,太阳公公在微笑,月亮婆婆是小船,能载他们到天上摘下星星与他们玩耍。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比较喜欢那种四平八稳、少年老成的作文,认为这样的作文有高的立意,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其实是老师潜意识中希望这些作文都能符合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希望每篇作文都有成年人的高度和深度,甚至是成年人不知不觉刻画的虚假。

我们常说孩子幼稚,而正是这幼稚的心灵之语孕育着成人无法企及的童趣、创造和发现。在孩子眼中,这个世界简单而充满趣味。有个学生写道:“小河边的柳树是我的朋友,见我来了,高兴地向我打招呼。”多么鲜活,多么有灵性的语言,大自然可以跟人一样,有生命、有性格。

孩子,无论就其观察事物的视角还是理解事物的方法,都与成人大不相同。但有许多的老师和家长因为长期积淀形成的思维定势,常常否定孩子的这种不同。我们应该蹲下来看孩子,学会欣赏,并且加入他们的行列,和他们一起寻找享受童趣。我喜欢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给无名的野花起名字,给小鸟的鸣叫注入语言内涵,给风儿插上幻想的翅膀,告诉孩子们一切都有生命。

一次欢乐的踏春之后,满心欢喜的孩子们如唧唧喳喳的小鸟一般飞进教室,然后埋头于作文。批阅中,一个孩子的一段文字令人眼前一亮:“河里的小鱼听到河边这么吵,怒冲冲地游到水面上来,可它一看到是我们这些可爱的小朋友,立刻不生气了,在水面上游来游去,和我们一起玩耍。”多么有趣呀,只有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中,才能写出这么精彩的语句。在这里,我看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体会到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

童趣,会让学生的思维飞扬起来,展现出鲜明的个性,读他们的文章,就像在欣赏一幅幅天真曼妙、创意独特的图画。

4.朴实生动的语言,一样具有无穷的魅力

朴素真实永远是浮华虚假的敌人。华丽的辞藻堆砌成的文章“宫殿”固然好看,但用得多了难免陷入故弄玄虚、繁杂琐碎的语言怪圈之中。生活中的语言更多的是朴实。朴实平凡的语言照样能闪现出智慧的光芒、心灵的火花。回看许多著名作家诗人的作品,有多少人的成功之作批着华丽的外衣?明白如话的语言中蕴涵着无数生活的真谛。学生的思维是高于语言的,毕竟他们的语言积累还是比较少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满腹名言锦句。而所谓作文,就是写平日所言所想所做,把一切本来就充满生活化的语言,写上作文本只是将它整理归纳,进行一定的加工,无需矫揉造作、添油加醋。艰涩难懂的语言对很多人来说是缺乏魅力的。

有位学生写自己种向日葵的经过:“泥土十分‘倔强’,所以我得使出点‘杀手锏’,就是先喷上点水。泥土咕嘟咕嘟地喝下水,便湿润了。我拿起镰刀,慢慢地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坑,轻轻地把向日葵的根放进去,用泥土拥好,然后浇水。可它垂头丧气地站在那儿,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突然我灵机一动,找来一根棒和一段线,把棒往它的茎旁一竖,用线系好,它便又抬头仰望着蓝天白云。”可能在有些人眼里,这不值一提。但是我觉得这平凡的小事,平凡的语言,同样生动,我们仿佛能看到小作者的每一个动作,看到她甜美的笑容。

美到极致是自然,绚丽至极是朴实。让我们呼唤童真的回归,多给学生一些人文关怀,让他们的作文个性纷呈,让他们的思维不受束缚,让他们的思想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老黄牛童真童趣
爱上游戏,回归童真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童趣
“想东想西”展童真
快乐作文,童真表达
扶贫战线上的“老黄牛”
奇趣童真 欢乐亲子
编书育人的“老黄牛”
不爱叫的老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