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语文阅读教学的真谛

2011-03-20 17:06姜广超
文教资料 2011年2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教师

姜广超

(沛县魏庙中学,江苏 沛县 22160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语文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正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其中,“提倡少做题,多读书”既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要点。少做多读是搞好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朱光潜先生说:“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出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豁然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速度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可见,语文阅读教学贵在读。

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指导。

一、朗读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重要手段,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突破口。

在教学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文时,我要求学生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此文,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艺术形象。学生在熟练的大声朗读的过程中,心中感情和文中感情融为一体,心中之情正是文中之意,不需老师多讲,更无须发愁。学生在自然快乐朗读中已经受到震撼,文中深沉而炽烈的情感已然感动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同时也加深了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一切仿佛自然天成,一切仿佛在意料之外,其实尽在意料之中。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朗读,这个我们既怕浪费时间又怕耽误讲课的朗读,正是它成就了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

可以说,没有读书就不是语文教学。现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读得太少,致使学生逐渐对书面语言感到生疏,不能掌握和灵活运用书面语言来表情答意,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和习作都有不少困难,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很多学生读不好书,写不通话。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学中转变过来,把阅读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以极高的热情、极大的耐性认真细致地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地读,整体联系地读,在读中使学生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

二、默读

默读是语文阅读训练能力的方法之一,它既是人们阅读文章的一种方法,又是人们阅读文章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力。对默读通俗的解释即无声阅读。默读是用大脑直接感受文字的意思,而无需将文字转化为声音,它是获取文字信息、局面知识的主要手段,是人们平日生活中读书读报不可或缺的方法。一般来说,默读的速度要比有声阅读快两倍以上,默读是“简化了”的朗读,它省去了不必要的发声,直接用脑去“读”,是日常生活的需要,比朗读更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思考、比较、理解。从长远的角度和学生个体发展来看,默读似乎显得更实用些。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默读的要求是:“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适时运用默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我在教授《藤野先生》一文时,要求学生自由默读文章第一部分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1)请标出最能表现清国留学生丑态的词语和句子。(2)对于这些清国留学生,“我”持什么态度?哪些词语表明了“我”的态度?(3)从“我”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思想?……默读之前我对学生提出以下基本要求:(1)默读时不出声不用手指;(2)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3)默读时坚持做到眼看、手写、心想。

在学生默读时,我会走下讲台随时提醒学生默读中出现的不足,指正学生默读中出现的错误,使学生默读的速度得到提高,默读效果更加明显。

通过以上教学,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我只需稍加点拨,问题便得到顺利解决,无需大动干戈地反复分析讲解,且效果极佳。有时学生思维积极,其问题答案新颖又别致,充分显示了这种教法的科学性。

因此,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同时,教师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张扬。

在运用默读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加强精读、略读和浏览的训练和应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如我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让学生浏览文章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让学生略读课文24—31自然段,了解这一层中写了几件事情;让学生精读课文最后一段,找出作者因受藤野先生品质的激励、教育,而决心勇于革命,为国战斗的句子,并加以体会。这样的阅读教学既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又提高了阅读质量,还培养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三、诵读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诵读是最好的方法,也是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古诗文的阅读教学更是如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

文学的骄子是诗歌,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可见读诗的重要性。诗歌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较其他文学形式更适宜朗读和背诵。叶圣陶说:“文章要美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

在教学中,我常常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例如在教学杨炯的《从军行》时,先让学生大声朗读,然后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想象轻轻低吟,接着组织学生齐读,重点指名学生个别读,最后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并组织学生分组加手势吟读,让学生在朗读吟诵中体味。当然,无论采用哪种诵读方式,教师都应当进行科学的指导,引导学生把握诗句中的音节、声调、节奏及其变读,感知诗的韵律美。而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存在这样的情况:通过大量的词句分析,背景介绍,用接近翻译的办法想企图弄清作者到底说的是什么,教学过于理性化,像教说明文那样进行图解式的分析。至于这首诗的整体意义,跟时代有什么关系,却抛到九霄云外,诗歌的意境被肢解了。

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是被教师遗忘的最重要的语文教学方法,我们要让读回归到语文阅读课堂上来,并和学生一起平心静气地读出作品的真谛。

[1]毕田增,周卫勇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2]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6,3,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4]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教学篇.远方出版社,2005,7,1.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