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世纪社会结构变动与近代民主的起兴

2011-03-20 17:06石莉莉
文教资料 2011年22期
关键词:领主王权中世纪

石莉莉

(徐州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北方日耳曼民族的大规模侵袭下彻底瓦解,欧洲进入了被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之所以称之为“黑暗时代”,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欧洲完全处于神学教会的统治之下,尤其是人们的思想领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压迫和禁锢。但是在世俗领域,公共权威却呈现出一个多元的社会权力结构,存在着君主、领主、教会及贫民、市民等多个权力中心。在欧洲封建社会末期,“市民”代表新兴资产阶级,“诸侯”代表贵族封建割据势力,而“王权”则代表统一的封建政府。由于利益关系不同,各权力中心不可避免地在中世纪的欧洲大陆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和博弈,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但正是这种看似混乱的社会状态,却暗暗孕育了西方近现代民主的种胚。

一、王权与教权的博弈

入侵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尚未进入文明社会,没有文化艺术,甚至没有文字。在这种状态下,王国统治者不得不向组织程度更高、管理水平更先进的教会寻求合作,从而实现了日耳曼军事贵族同天主教会组织一定程度上的结合。一方面,天主教会组织参与国家管理,恢复了西欧社会的秩序。另一方面,教会承认,世俗国王(或皇帝)的政治权力是上帝认可的,例如在11世纪,教会为国王加冕设定了宗教礼仪,由大主教代表教皇替新继位的国王加冕。但是,王国与教会毕竟不是同一个权力系统,而是两个分裂的权力实体。公元1073年,教皇格列高里七世发起了一场“教皇体制革命”,宣布国王无权委任主教,主教的任命权在于教皇和教会内部;他还指出,教会有权把一个邪恶的国王驱逐出教会,此时其臣民便再没有服从他的义务。格氏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巩固教皇在管治天主教会上的权威,加强教会相对于国家的独立性和自由度。从那时起,教会权力与世俗权力各自相互分立,二者相互制衡,最终形成了教权和王权的各自对立、制衡的独特格局。中世纪晚期,随着教会权力的外部膨胀和内部腐化,16世纪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的一个结果就是市民阶层和资产阶级的崛起,他们为城市和资本的发展开拓空间、扫除障碍。同时一些国家的宗教改革由国王亲自主持,实现了王权对教权的强力控制,这一时期是封建制度式微,专制王权兴起的时代。

二、贵族与君主的博弈

中世纪领主贵族与君主王权的斗争进一步引发这一时期社会权力结构变革和西方现代民主兴起。这一点在英国早期议会制度的确立过程表现明显。1199年,英王约翰即位,他就是英国历史上有名的“失地王”。1204年,因对外政策失当,英格兰失去了在欧洲大陆诺曼底的大部分领地。“失地王”约翰为夺回失地,组织军队与法兰西开战,其间大肆征掠贵族和教会财产以筹军费。1214年,英格兰再遭败绩,收复失地的希望化为泡影。这时英国大贵族们对“失地王”的不满终于爆发,发动了叛乱。翌年,反叛贵族进入伦敦,得到中小贵族、教会和市民广泛响应,王家军队失利。1215年6月19日,国王被迫与反叛贵族签署了《大宪章》。《大宪章》的签订为议会产生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支持,即国王权力是有限的,国王必须守法,否则臣民们有权强迫他服从。英国臣民根据大宪章第61条可以用武力迫使国王守法的规定,多次对违法的国王动武,逐步削弱了王权,同时加强了大会议的权力并使之演变为议会。英国早期议会制民主实践表明,西方代议制民主并不是完全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而是在贵族领主与国王力量博弈中发生的。当然,这一切又少不了其他要素即整个社会权力结构的配合。

三、市民与贵族的博弈

10—11 世纪,城市在西欧普遍兴起。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级逐步崛起,市民支持王权反对地方贵族,打破了原有的政治平衡,使领主政治向等级君主制政治发展。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另一方面也和各级封建领主之间的激烈竞争密切相关。为了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各封建领主都想方设法吸引外地的手工业艺人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上聚居,形成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长和财富的增加,也日益增长了反封建的要求和对自由的需要。于是在12、13世纪,市民们纷纷建立各种组织,积极展开了反封建的城市自治运动。当时城市市民主要联合的对象是王权,因为发展商品经济需要统一的政治环境、安全的交通、统一的货币和市场等,这与加强王权是相一致的;还因为国王颁发的特权证书和自由证书更具有法律的效力。可见,市民阶层迎合了国王与领主斗争的结构性矛盾,在已有的强大权力的空隙中使自己的力量得以持续发展壮大,为今后的最终崛起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多元博弈中市民阶级的胜出与民主的起兴

纵观整个中世纪,王权和教权是权力结构对抗与变迁的大环境,在这一大环境之下又存在国王、领主和市民之间的三角均衡,由于三股不同的势力在利益上既有联系又有对立,因而在斗争中经常形成两两同盟的格局:在铲除封建割据状态,促进民族市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拥护王权,联合起来反对贵族;但是等到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对王权造成威胁时,国王又与贵族联合起来,反对资产阶级;而当国王力量日益膨胀时,资产阶级又与贵族联合起来限制国王。斗争的结果呈现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王权和市民阶层胜出,教权式微,标志性事件当是15世纪的宗教改革,说明了教权在斗争中的败落;领主势力则在王权的统一过程中逐步削弱。第二阶段是在前一时段胜出的王权与市民阶层的斗争,最后的结果是市民阶层胜出,王权衰落。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封建王权政治被逐步摧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得以广泛建立。在封建社会向王权社会转换的当口,欧洲社会没有像中国古代社会那样,不经过春秋战国而径直步入了专制王权社会,这也说明了社会权力结构对民主生发的决定性作用。

五、几点启示

中世纪多元力量之间博弈的历史表明,多个独立且有抗衡力量势力的社会,对于民主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构建多元社会结构,为民主发展奠定社会基础。民主更容易产生于多元竞争的社会权力机构之中,也正如达尔所说:“多元的社会更具有民主的亲和力。”[1]世界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的兴起与回潮,其实就是民主发展逻辑的外在体现。因此,着力构建独立、多元、竞争的多元社会结构,积极培育引导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民主的实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强化多元社会结构对权力的制约。达尔认为多元社会在民主政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为社会对权力的制衡比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宪法制衡更为重要。他指出,一个由各种独立的、自主的社团组成的多元社会,可以对权力构成一种“社会的制衡”。如果没有社会的制衡作用,在政府内部对官员的制约能否有效地防止专制则很值得怀疑;相反,如果充分发挥社会的制衡作用,政府内对官员的制约和政府机关之间的制衡则能够有效地防止专制[2]。

3.中世纪的遗产。西方现代民主兴起于中世纪,归功于中世纪独特的社会结构,这种结构模式或许不具有普适性、唯一性,但其中蕴含的逻辑道理是不容忽视的。当今的资本主义民主是经历了几百年的制度革新而逐渐成长和发展的,但这一过程还远没有达到成熟和完善,发达民主国家关于民主的维持和巩固,后民主化国家关于民主的生发和培育都是一项艰难而长远的人类工程,而不管情势如何迥异多变,成功的要诀皆在于看清情势背后的关键力量,那就是制度之后的社会权力结构。

[1]罗伯特·达尔.多元民主的困境[M].求实出版社,1982.

[2]黄辉.以社会中制约权力——罗伯特达尔的民主新视角.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5,(6).

猜你喜欢
领主王权中世纪
Dynamic development model for long gap discharge streamer-leader system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吐蕃王权研究海外学术史钩沉①
中世纪欧洲艺术
浅析赫梯国王维护王权统治的监管措施
征战在中世纪的骑士
西欧中世纪若干问题刍议
Alita: Battle Angel 阿丽塔:战斗天使
Alita:Battle Angel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