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

2011-03-20 20:28刘志芬
文教资料 2011年30期
关键词:定义个体量表

刘志芬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对社会支持的研究源于20世纪60年代人们探求生活压力对心身健康的影响研究(Hones、Rach,1967),之后很多研究者开始关注社会支持的研究,并提出他人的支持在摆脱困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个体的心身健康有深远的影响(Caplan,1974;Cassel,1976;Cobb,1976)。

一、社会支持的定义

社会支持通常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父母、亲戚、朋友等给予个体的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的系统。

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专业上的概念,社会支持的研究逐渐成为社会学家、社会精神病学家和流行病学家的热点话题,他们分别从各自研究目的出发来研究社会支持,提出了对社会支持的不同定义。

J.E.Hupcey(1998)把以往对社会支持的定义归纳为五类。

(1)根据所提供的社会支持的性质。如Cobb(1976)提出社会支持是那些导致某人相信自己被关心、被爱、有自尊、有价值的信息,或者是导致某人相信自己属于一个相互承担责任的社交网络的信息。

(2)从接受支持者的角度来看。Procidano和Heller(1983)提出社会支持是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对支持、信息和反馈的需要能得到满足。

(3)社会支持提供者的意图或行为(Shumaker、Brownell,1984)。

(4)与互惠性相关,即支持的接受者和提供者之间的资源的交换。Antonucci(1985)提出实际上的支持的给予、得到和交换通常被认为是社会支持的基本作用。

(5)根据社会关系网络。“社会支持是个体可以通过其他个体、团体和更大的社交团体获得的支持的可能性”。(Linetal,1979)

国内学者程虹娟从三个角度归纳了对社会支持的定义。一是从社会互动关系来定义社会支持,典型的定义为: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它在多数情形下是一种社会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关系;二是从社会行为性质来定义社会支持,如上所列举出的Cobb(1976)对社会支持的定义;三是从社会资源的作用来定义社会支持,如Gottlieb(1981)将社会支持定义为:来自于社会关系的帮助、人们联系的方式,以及支持网络中成员间的资源交换。

二、社会支持的分类

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研究者发现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提供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

Barrera和Ainlay(1983)将社会支持分为六类,具体为:(1)物质的帮助。(2)行为的援助,如分担体力劳动的工作。(3)亲密的交往行为,比如倾听、表示尊重、关心、理解等。(4)指导,如提供帮助、信息和指导。(5)反馈,如提供有关他们行为、思想和感情的个人的反馈。(6)积极的社会交往,如参加娱乐和放松的社会交往。

Cohen和Wills(1985)根据社会支持所提供资源的不同性质将社会支持分为四类:(1)尊重的支持:指个体被他人尊重和接纳,又称作情感性支持、表现性支持、自尊支持。(2)信息支持:有利于对问题事件进行说明、理解和应对支持。又称作建议、评价支持或认知向导。(3)社会成员身份:能够与他人共度时光,从事消遣或娱乐活动。这可以满足个体和他人接触的需要,转移对压力问题的忧虑或者通过直接带来正面的情绪影响来降低对压力的反应。这种支持又称为扩散支持或归属性。(4)工具性支持:提供财力帮助、物质资源或所需服务等。

Wellman和Wortley(1989)将社会支持分为感情支持、小宗服务、大宗服务、经济支持、陪伴支持;Langford等(1997)把社会支持归纳为情感支持(理解、关心、爱和信任等)、工具支持(物资、金钱、时间和服务等)、信息支持(提供建议、消息等)及评估支持(反馈、比较等)四种。

国内学者肖水源把社会支持分为三个方面:(1)客观的、实际的或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这类支持独立于个体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是人们赖以满足他们社会、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家庭、朋友和社会机构的汇总。(2)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绪上的支持,指的是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或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对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的重要性,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在承认客观支持作用的同时,多数学者认为主观感受到的支持比客观存在的支持更有意义。因为虽然感受到的支持并不是客观支持,但是被感知到的现实却是心理的现实,而正是心理的现实作为实际的中介变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发展。(3)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有些人虽然可以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并且人与人的支持是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人在支持别人的同时,也为获得别人的支持打下了基础。

陶沙、李伟等通过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结构的研究发现,从社会支持来源的角度来看,社会支持的构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纵向来源,如父母、教师等;另一类是横向来源,如同学、朋友等。

三、社会支持的作用机制

许多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个体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对其积极适应和个人发展有显著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心理健康,而劣性的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目前关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主要存在三种理论模型。

1.主效果模型

该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其作用在于维持个体平时良好情绪体验和身心状况,从而有益于心理健康。无论个体是否面对压力情境,高的社会支持总伴随着良好的身心状况;无论个体的个性因素如何,无论个体已有的社会支持水平如何,只要能够增加社会支持,就必然能够导致抵御心理压力的能力的提高,从而帮助其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2.缓冲器模型

该模型认为,社会支持仅在应激条件下与身心健康发生联系,它缓冲压力事件对个体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与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作为缓冲器的社会支持常常是通过人的内部认知系统发挥作用的。具体而言,社会支持可能在压力事件与健康状况两环节上发挥作用。第一,社会支持作用于压力事件与主观评价的中间环节上,如果个体受到一定的社会支持,它有助于低估压力情境的伤害性,通过提高感知到的自我应对能力,减少对压力事件严重性的评价。第二,社会支持在压力的主观体验与疾病获得间起缓冲作用,如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式,从而降低心理压力水平,减轻压力体验的负向作用。

由此可见,上述两种不同理论模式反映出社会支持的两种基本功能,即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这两大功能。如果说主效果模式倾向于维护身体健康这一功能的话,那么缓冲器模式则更倾向于预防治疗这一功能。

3.动态效应模型

该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压力、健康等建构在概念、方法学与实证上,应为复合性关系。该模型认为,原有的社会支持主效应与缓冲器模型都不符合实际情况,应将社会支持和压力同时作为自变量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对身心健康水平起作用,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这种关系还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总之,社会支持作用机制这些不一致的研究结果说明,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社会支持的评定

国内外学者都对社会支持进行了许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对社会支持的评定方法一般有两种:他人报告法和自我测量法。前者主要由被试的支持系统中重要的人对被试的主要社会支持进行描述和说明,这种方法主要针对被试为低年龄段的儿童,因为他们还没有能力去理解和说明其社会支持的情况。但有研究表明,他人报告的社会支持情况与个体感受到的实际情况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自我测量法就是由被试自己说明社会支持的具体情况,并对社会支持的质量和满意度作出相应的评价,一般应用于成人社会支持研究。

在使用的量表方面,常用的有:

(1)社会支持问卷(SocialSupportquestionnaire,SSQ)。该量表由Sarason等人(1981)编制,该问卷有27个项目,分两个维度:社会支持的数量,即在需要时能够依靠别人的程度,主要涉及客观支持;对所获得的支持的满意度,评定的是对支持的主观体验。

(2)社会交往量表(Interview Schedule for Social Interaction,ISSI)。该量表由Hendeson等人(1981)编制,分为社会支持的可利用度和自我感觉到的社会关系的适合程度两个维度,是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社会支持问卷之一。

(3)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SocialSupportScale,PSSS)。该量表由Zmie编制,由姜乾金翻译,是一种强调个体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会支持量表,包含12个条目,分别测定个体领悟到的来自各种社会支持源如家庭、朋友、他人的支持程度,同时以总分反映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总程度。

(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该量表是我国学者肖水源在参考国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由十个项目组成,包含三个维度: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而且简单易行,被国内研究者广泛使用。

(5)社会支持性质量表(Interpersonal Support-EvaluationList,ISEL)。 该量表由Sheldon编制,测量大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的种类,共40道题。该问卷分为四个子问卷:信息支持、陪伴支持、物质支持、情绪支持。评定采用“是”或“否”两点量表,统计时,对分数进行重新编码,被试得分越高,表明所获得的某类支持越多。

社会支持是一个多方位功能的社会体系。许多研究表明,它能缓冲压力事件对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与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对于社会支持的研究都日渐深入,已有研究比较深入地揭示了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但有关社会支持本身的特点,以及在个体适应过程中的变化等许多重要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1]纪梦楠.大学生社会支持研究现状[J].精神医学杂志,2008,(6):477-479.

[2]全宏艳.社会支持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9-70.

[3]韦莺.广西高职生社会技能、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定义个体量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
教你正确用(十七)